大家好:
沉寂將近半年以上沒有更新文章的我,最近開始領悟「想要好好看完一個作品,再來記錄分享的想法」,是一個不明智的舉動。
因為你會總想著等劇播完再說,但每天總有更多更多的新作品不斷地等著被看見,所以永遠有追不完的劇,而當下的感動卻只有一瞬間。過了,就再也記不起來。當然你可以主張「只要我還是我,是我的,永遠就是我的。被遺忘的,就是因為不重要,所以才沒能被記住。所以,失去了也不可惜。」但,人性不是科學公式,無法被規則化,有些時候,被遺忘的,並不是不重要,而是因為環境因素而被捨棄的選擇路線。
總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我決定還是想到什麼就先記下什麼吧!
至少,最後我還知道自己捨棄了什麼可能的其他支線,而不是篤定告訴你結論是什麼。
確認到自己確實要好好進行哲學思辨,而非單單只是接受結果而已。
那麼說到這,
今天要聊的是什麼呢?
改編劇紅不紅,果然是「運氣」問題
為什麼突然會這麼說?
主要是因為注意到Netflix上的二個作品:「藥師少女的獨語」、「後宮之烏」。

引自Netflix
同樣具有中華幻想風格,但是「藥師少女的獨語」動畫已經做到第二部,而「後宮之烏」卻只停留在第一部。而且,如果你有劇看原作小說的話,就會發現到「後宮之烏」已經完結,「藥師少女的獨語」則無。
以讀者的立場來說,一個未完結的作品跟一個已完結的作品。
我當然會更期待已完結的作品改編。
其他自己在文字中所體驗的一切,能夠以其他更具體的形象展現出來。
結果,看起來紅的居然是「藥師少女的獨語」。
也就是改編劇紅不紅,就單純是靠「運氣」。
不對。這樣說,太偏頗。
應該這樣說,原作的優劣,與改編劇的優劣,不可以等同視之。
把作品改編,本來就就是一個推廣作品的過程,可以當作「廣告效果」來看。
但是,你不能把廣告做得好的作品,當作是原作本身。你必須把它獨立來看,這樣才公平。
事實上,我確實要受到廣告效果的影響,回頭去找原作來看。
就看原作作品的體驗來說。
「藥師少女的獨語」:
建議看改編漫畫、改編動畫,原作的話,有心力再去看吧!
「後宮之烏」:
原作可以給你更多的感動。改編動畫大概只有原作的七成功力。
動畫只做到幾個簡單的宮中玄幻事件,沒能探討到烏妃這個角色必須待在宮中真正緣由,真的很可惜。以小說來說,這個緣由才是故事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就以作品性質來說。
「藥師少女的獨語」和「後宮之烏」都具有一些相似的風格。
一、宮廷偵探推理
「藥師少女的獨語」用的是主角在民間生活小知識,本著吃瓜看戲的精神來旁觀,結果被抓出來解說謎題,找出謎底。
「後宮之烏」用的是歷代烏妃所繼承的本領和學識,去處理新皇帝給予的任務。
二、強烈的中華幻想風格
不過,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忍不住就一起把二部作品拿來比較。
今日的觀察到此。
明日繼續新的里程碑。
最後的最後。
如果想了解中華幻想風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就來聽聽我們的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