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篩缺貨到口罩產業崩盤:台灣防疫戰略的失聯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台灣再度面臨COVID-19病例上升潮。據Yahoo新聞報導,全台就診人次可能突破20萬人,政府緊急呼籲民眾在三種情況下應佩戴口罩。然而,除了醫療院所外,許多民眾也發現:快篩試劑又買不到了。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

從快篩、酒精、到口罩,每一次疫情來襲,民眾總是得靠運氣才能搶到基本防疫用品;而當疫情趨緩,相關政策與產業支持又如退潮般消失。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除非我們正視問題核心:台灣缺乏一套穩定、制度化的醫療物資儲備政策。

🏭 口罩廠商數量從600家驟減到50家,誰該負責?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政府迅速召集企業投入生產口罩,短短數月內,全台產能暴增,形成超過600家口罩工廠的「國家隊」。這在當時是全民讚揚的政策成功案例。

但四年過去,根據業界與媒體報導,目前仍在營運的合格口罩工廠可能不到50家。大量設備閒置、人員解散、技術凍結。這並不是市場自然淘汰的過程,而是政策缺位下的連鎖崩解。

當年鼓勵廠商投入,政府承諾「協助產業轉型」,如今卻完全未見中長期政策收尾。這些曾為國家防線犧牲資源與風險的廠商,如今反成最被冷落的一群。

🧪 快篩荒重演,反映政府「用完即丟」的政策邏輯

今年春天,快篩需求再度飆升,不少診所、藥局出現斷貨情況,民眾四處奔波尋找試劑。一如當年口罩荒與疫苗之亂,台灣的醫療物資政策似乎總是在「出事後才補破網」。

而問題癥結,其實早就浮現——

  • 醫療物資沒有常備制度
  • 政府不願長期維護基本產能
  • 戰備儲備僅流於緊急採購,無常態機制

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治理模式,在政治上或許能撐過風頭,在民間卻是一再累積的不信任與失望。

🛡 為什麼口罩不能只靠市場供應?

許多人認為,疫情過後口罩需求減少,廠商自然退出是市場調節的結果。但若口罩定位是「醫療級戰略物資」,那麼它就不能只依賴市場供需。因為一旦疫情升溫,需求將瞬間暴增,若沒有可啟動的產能與充足儲備,將無法應對。

而這樣的儲備與產能維運,本來就該由國家主導與分擔責任,而不是讓市場自由崩潰後再來緊急徵調。

✅ 政府應立即啟動的四項改革建議:

  1. 制定醫療口罩與快篩的戰備儲備標準:比照糧食戰備、水庫管理,建立制度化的儲備量與更新機制。
  2. 盤點現有合法口罩生產線與產能,建立「可啟動名單」,在有需要時能快速恢復生產。
  3. 提供產線維運補助與訂單保障機制,鼓勵少數留下的合格廠商維持最小可運轉狀態。
  4. 推動中央與地方合作平台,讓地方政府能依地區風險提早調度、支援、備援資源。

🚨 防疫不能靠記憶,制度才是安全感的來源

當年口罩國家隊的榮光不該只是歷史照片上的一幕。它代表的是:台灣在危機中曾經做對了一件事。

但現在,若不讓制度留下、讓產能穩定、讓戰備常態化,那麼下次病毒再來,不只是醫療資源會再次告急,連民心也會徹底潰堤。

這是給政府的提醒,也是社會該有的底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耗材內幕誌
7會員
139內容數
📢 醫療耗材內幕誌 🔍 深入探索乳膠手套、口罩、血袋等醫療耗材產業,揭開供應鏈與市場內幕! 我們專注於 產業趨勢、供應鏈運作、商業模式、採購指南,幫助醫療從業者、企業採購、投資人發掘市場機會。
醫療耗材內幕誌的其他內容
2025/05/23
近幾年,不論你是用 ChatGPT、Copilot、Claude,甚至 Midjourney,你可能都有這種感覺——你的 AI 越來越「油條」。 怎麼說? 你問它問題,它回得頭頭是道,但裡面的資料根本沒讀清楚;你叫它分析報告,它話很多、重點很少;你給它一份文件,它說「我看完了」,但你一追問細節,
2025/05/23
近幾年,不論你是用 ChatGPT、Copilot、Claude,甚至 Midjourney,你可能都有這種感覺——你的 AI 越來越「油條」。 怎麼說? 你問它問題,它回得頭頭是道,但裡面的資料根本沒讀清楚;你叫它分析報告,它話很多、重點很少;你給它一份文件,它說「我看完了」,但你一追問細節,
2025/05/23
為什麼防疫物資需要「非市場邏輯」的制度保障? 「市場會自己找到平衡。」 這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的金科玉律。 但在疫情來臨時,市場真的會自動供應你需要的口罩、防護衣、快篩試劑嗎? 20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會。 而2025年疫情再起、口罩廠幾乎全軍覆沒的現實,讓我們必須認真問一個問題: 為
2025/05/23
為什麼防疫物資需要「非市場邏輯」的制度保障? 「市場會自己找到平衡。」 這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的金科玉律。 但在疫情來臨時,市場真的會自動供應你需要的口罩、防護衣、快篩試劑嗎? 20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會。 而2025年疫情再起、口罩廠幾乎全軍覆沒的現實,讓我們必須認真問一個問題: 為
2025/05/22
AI 這幾年火到不行,從自動駕駛、聊天機器人,到畫圖AI、股票預測,每次聽到這些技術的核心,你八成會聽到這兩個詞: 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 跟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 兩個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其實本質跟策略大不同,就像是「用直升機搬磚」和「用手推車搬磚」都
2025/05/22
AI 這幾年火到不行,從自動駕駛、聊天機器人,到畫圖AI、股票預測,每次聽到這些技術的核心,你八成會聽到這兩個詞: 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 跟 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 兩個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其實本質跟策略大不同,就像是「用直升機搬磚」和「用手推車搬磚」都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不要以為台灣沒有Mpox,台灣最近新的一例是在2024年8月6日! 世衛組織宣布:將召開國際衛生條例突發事件委員會討論新Mpox變種, WHO秘書長認為最近全球Mpox疫情爆發升溫代表了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國際紅十字會考量疫情感染輕重程度不一,以及台灣領先各國的醫療技術,通知台大團隊轉往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另一個國家。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Thumbnail
台灣在政治不敏感的市場領域裡,仍然有許多,可以擴大市場的機會。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Thumbnail
看公視、天下、READr等媒體如何呈現疫情間的資料新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