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來分享陸劇了!看了一下才發現,這居然是我今年第一篇陸劇劇評 XD,只能說最近真的沒什麼劇打到我啊(笑)。
今天想分享的,是近年滿著名的古裝探案劇系列《唐朝詭事錄》。和同樣以唐朝為背景的《御賜小仵作》不太一樣,《唐朝詭事錄》更偏向單元劇,也就是劇中案件各自獨立,並沒有一條很明確的主線在。
正因如此,我覺得《唐朝詭事錄》滿適合給追劇時間零碎的觀眾。因為每個案件只有五到六集,即便像我最近忙,一個禮拜只能看一兩個案件,也不怎麼會跳戲,算是沒什麼觀劇門檻的作品。
《唐朝詭事錄》系列共分三部:2022 年播出的《唐朝詭事錄》、2024 年播出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以及最近剛殺青的《唐朝詭事錄之長安》。今天我會先分享第一季的觀後感,後面就等我補完再慢慢分享啦。
⚠ 以下有大量劇透請注意 ⚠
▌詭案
我認為「唐朝詭事錄」的「詭」字,很精準定調了這部作品的風格,劇裡盡是樁樁詭案,有的案情弔詭,有的兇手身分弔詭,有的連老百姓的反應都很弔詭。
待會我會先簡單整理劇中八起案件的劇情,之後再來分享我的心得。
▸ 案件簡介
🩸〈長安紅茶〉
長安紅茶價格高昂、鮮紅似血,聽說喝了不只能養精提神,還能登臨仙境。與此同時,長安卻不時有新娘在成婚當日失蹤,究竟這與長安紅茶是否相關?

🐍〈甘棠驛〉
一家破敗的驛館,散發著無比詭異的氛圍。驛卒堅稱這所驛館「不乾淨」,千方百計不讓客人入住,一旦有人不聽勸,便會在半夜恍惚之間,進入一間掛著鮮血淋漓肉塊的房間……

🍵〈石橋圖〉
十五年前,畫家張萱遊歷南州時,曾以石橋仙境為景,為當地名士「南州四子」畫了張〈石橋圖〉。然而多年過去,這張圖上的人竟一一身亡,到底這張圖上藏著哪些秘密?

☔〈黃梅殺〉
黃梅時節,兩位學子在廟裡埋首苦讀,希望來年能夠一舉考上進士。不料一名學子突然被殺,另一名學子則精神恍惚、言行詭異,而他聲稱已回娘家的妻子,也早已不見蹤影。

⚰️〈眾生堂〉
橘縣從去年至今,已有多名女子慘遭殺害,而且頭顱全被砍了下來、遍尋不著。更弔詭的是,所有目擊者皆稱這些案件的「兇手」,是名腳不著地的白髮厲鬼。

🐊〈鼉神〉
寧湖多鼉,故當地人自古便崇拜鼉神,百姓皆稱「誰敢不敬鼉神,便會招來報復。」而寧湖刺史李鷸竟在此時遭鼉咬死,身首異處,難道這真是神的報復?

💀〈人面花〉
洛陽女子之間,盛行一款名為「人面花」的妝容,據說敷上後,過了九九八十一天便能青春永駐,可當時間一到,她們的臉卻反遭腐蝕,化為一具駭人的骷髏。

🔮〈參天樓〉
一座直通天際的高樓即將建成,當朝天子決定在建成之日,舉辦荒廢已久的「幻術大賽」。不料此時朝廷竟收到一封恐嚇信,信上署名者,正是十二年前人人聞之色變的「幻術殺手」沙斯。

▸ 詭案真相
「這世上,既沒有神也沒有鬼,
只有裝神弄鬼的人。」
《唐朝詭事錄》中所有看似離奇的詭案,其實背後都是樁樁人禍,這些人裝神弄鬼、故佈疑陣,只為了假借神鬼之名,掩蓋自己的罪行。
這八起案件當中,我私心很喜歡〈石橋圖〉和〈甘棠驛〉兩個篇章。
我覺得〈石橋圖〉有種小時候看《名偵探柯南:第 14 號獵物》的感覺 XD,一幅被視為南州珍寶的名畫,卻在多年後成了名副其實的「死亡筆記本」,畫上的人無論老幼貴賤,都一個接一個死去,而在大家努力找出其他人的同時,命案又接二連三發生。
「與兇手競速」的刺激感,搭配書法、茶藝、古琴、吟詩、作畫等要素,使這個篇章在高潮迭起之餘,又保有一定的古韻和美學價值,是集清雅、美麗、懸疑於一體的橋段。
至於〈甘棠驛〉大概是劇中最恐怖的案件了!雖然《唐詭》原本就是懸疑探案劇,但整部看下來,其實只有這起案件比較毛骨悚然。
雷雨交加的天氣、殘破不堪的驛站、面容蒼白的驛卒……光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能嗅出一股不祥的氣息,再加上禁止進入的房間、默默冒出的白蟒、長指甲的紅衣鬼、突然安靜的客房等堪比鬼片的劇情,我認真覺得這篇章絕對不能一個人在半夜看(笑)。
總之,我認為《唐朝詭事錄》確實是一部很精彩的探案劇,氛圍、節奏、運鏡、反轉……整體觀劇體驗是近年探案劇中,數一數二流暢的!基本上只要一打開,就會不知不覺把整部作品看完,非常推薦大家親身體驗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的打戲也拍得很不錯,每位演員皆是親身上陣,一招一式拳拳到肉,完全沒靠運鏡敷衍過去,也是不可錯過的亮點之一。
▌群像
▸ 弊端
說完《唐詭》的優點,再來不免俗也要來談談缺點了。目前第一季看下來,我認為這部劇有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是揭露真相的手法有些呆版,二則是演員的演技稍微浮誇。
先從第一點說起。通常來說,一部探案劇裡的案情推演,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
- 案件發生
- 蒐集線索
- 列出嫌犯
- 縮小範疇
- 指認真兇
《唐詭》前四部分都拍得很好,謎團設得離奇、線索埋得漂亮、反轉出乎意料、兇手身分也不太好猜。可惜一到指認環節,都是讓偵探高呼自己的推理後,再讓兇手一五一十把作案動機全講出來,然後在場眾人全像在聽演講一樣,傻傻站在旁邊發呆。

偵探闡明推理

兇手剖白動機
我自己看了最突兀的,是帶有邪教色彩的〈鼉神〉案。正常來講,一個邪教團體不可能會放任別人在重要典禮上,捅破黑幕還不動手的,更何況這裡是反派的大本營,他們沒把主角群圍起來滅口就很不錯了,結果聽完推理後,還在慢悠悠闡述自己為什麼作案,等主角團的援兵都到了才開始放大招,這就完全削弱了鼉神社該有的那股力量。
我相信敘述手法只是個工具,沒有能不能用,只有適不適用。就像摻雜道德兩難議題的〈眾生堂〉案,用這個手法揭發真相,反倒為創造了更多深度,倘若《唐詭》其他案件也能針對各自的屬性,安排適合的揭發方法的話,劇情看起來應該會更多采多姿。
除此之外,我覺得這部劇的演員問題也滿大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好像都很用力在演戲,顯得角色很浮躁、靜不太下來,最明顯的,就是作為「偵探」的蘇無名。
設定上,蘇無名是狄公弟子,性格聰明、沉穩、圓滑,即便受到公主的提拔,他也一心向著百姓,將查案放在第一位,從不偏頗。然而這樣的他,卻在被公主封為洛州長史時,突然像小孩一樣大發脾氣,官袍不穿、案件不查,還對著在場所有人大吼大叫。

其實我還滿喜歡《唐詭》的群像設計,六個主角全都身懷絕技,沒有誰是拖油瓶,也沒有誰完美無缺,大家在冒險中互補缺失、一起合作找出犯人,絕對是相當亮眼的描繪。
只是它的角色脈絡實在寫得有些粗糙,有時候我覺得盧凌風成長了,他又做了很魯莽的事;或正當我覺得蘇無名很可靠時,他就突然變得像個小孩一樣,前後脈絡有點兜不起來,算是最可惜之處。
▸ 亮點
雖然《唐詭》的角色脈絡可惜了些,但還是有幾段羈絆寫得很不錯,尤其是盧凌風和蘇無名的惺惺相惜!我認真覺得這條線遠比兩條官配 BG 線自然太多了 XD。
其中,我特別喜歡盧凌風到橘縣赴任後,因苦無仵作協助,蘇無名特地從南州趕來幫他的劇情。蘇無名作為堂堂南州司馬,卻甘願以「仵作」的身分前來幫忙,而且兩人見面後,完全沒有一句攀談,直接就進入重點、開始討論案情,一下就能看出他們心照不宣的默契。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蘇無名驗完屍後,並沒有在橘縣多做停留,馬上就瀟灑地回了南州。

我相信很多人一開始看盧凌風要獨自破案時,會和我一樣有點擔憂,畢竟這時候的他還是滿衝動的 XD,倘若蘇無名能留在橘縣幫忙,感覺就會比較安心。然而,蘇無名本人卻百分之百相信盧凌風,相信他根本不需要旁人協助就能破案,這不只鋪墊了盧凌風的成長線,也大幅強化了他們的知己情深。
除了主角以外,劇中這麼多配角裡,也有一段羈絆滿令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公主和太子的鬥爭。
既是政敵,也是至親的他們,雖然平時少不了在朝堂上針鋒相對,卻絕不會因此加害對方。所以太子會在聽聞姑姑將被人面花所害時,要求盧凌風早點破案、拿到解藥;公主也會在手下未經允准、僱用殺手謀殺太子時,第一時間呵斥他的行動。甚至連殺手近在眼前,他們最想保住的,也是對方的命。
依照《唐朝詭事錄》共有三季這點來看,我猜後面應該會演到太子滅公主的先天政變。在這個前提下,《唐詭》第一季用這種方式來鋪陳兩人的情誼,就為故事留下了滿多懸念。
歷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為了根除太平公主的權勢,才發動政變剷除她的黨羽並賜死她,可《唐詭》卻選擇著墨兩人間的親情,這就使兩人之後的對弈更具可看性。
究竟太子和公主最後是會如歷史所言,拼殺個你死我活?還是會始終抱持愛恨交織的情感,寫下不同的故事呢?真的很令我好奇!
▌總結
寫完才發現,這篇文章好像吐槽的篇幅有點多 XD。
只能說,《唐朝詭事錄》以我的角度來看會有點尷尬,它的缺點(角色脈絡),正好是我最看重的地方;而它的看點(案件劇情),偏偏在沒被暴雷的情況下體驗會最好。所以今天只能先簡單帶過最精彩的案件,著墨在略顯不足的群像上,否則還沒看過的觀眾,大概連唯一的觀劇體驗都要被我破壞了(笑)。
但我是真的很喜歡這部作品!其實當初追劇前,我手邊還有三、四部劇在猶豫,而《唐詭》是唯一一部我打開看了五分鐘後,還想繼續看下去的 XD。我認為這部作品真的非常引人入勝!節奏精準、運鏡流暢、文化考據豐富、劇情反轉再反轉,至少對於放假想看好劇打發時間的人來說,肯定能看得過癮!
而且角色刻劃的問題,也不排除會在後面幾季得到改善,在這個前提下,我認為《唐朝詭事錄》系列依然很值得入坑,光是多采多姿的案情和帥氣的打戲,就非常值回票價了(笑)。
更多【聊陸劇】系列文章:
想推坑、發問或回饋心得嗎?📫作者信箱開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