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權謀劇場的人性與權力交鋒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長安十二時辰」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歷史權謀劇。不論服裝、場景到官場禮儀都十分講究,拍攝出有如出電影般的深邃氣勢,呈現了濃郁醇厚的大唐魅力,的確是整個製作團隊用心締造出的優質戲劇。

「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靖安司司承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整體佈局嚴謹,隨故事主軸推演,多角度的人物發展,情節跌宕起伏,反轉再反轉,增添了故事的層次與精彩。波詭雲譎的朝堂權謀鬥爭,充滿陰謀算計、明爭暗鬥。倒數計時的壓迫感,暗潮洶湧,危機四伏,彷彿讓觀眾身在其中,緊張的喘不過氣來。

經歷生死,才發現一切都是執著搞的鬼

死囚張小敬離開牢籠之時,對著和暖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露出睽違已久的欣喜,殊不知他即將要面對的卻是一層又一層的樊籠。是長安城內大大小小監控著他的望樓?亦或是那一座高聳的長安城牆?他是各方權勢利益較勁下的獵物,也是基層官民交換生存的貢品。而真正桎梏他的究竟是心中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還是心心念念的保家衛國?亦或是生死相交的兄弟情義呢?

所有人都一樣,以為遠離束縛就可以追求自由,但又發現自己仍在牢籠之中,因為一直困住我們的並不是實際所見,而是自己心中放不下的那份執著罷了。

反差的衝擊力,令人印象深刻

本劇運用強烈的反差營造出衝擊的氛圍感,藉以諷刺人類階級制度的不公,

大唐盛景繁華之下,低層階級卻在瘡痍滿目、刀頭舔血下討生活。

花魁舞樂、四海昇平的假像,真實的情況卻是朝綱敗壞,外族滲透作亂,內憂外患,誰還能想起苦守邊關無糧無援的士兵。

以民脂民膏建造華麗絶倫的大仙燈,卻是射向長安心臟的一把利刃。

極樂與困頓的對比,充斥著滿滿的諷刺以及無能為力的壓抑感。

善與惡,就在你我之間

由於每位演員都能認知與發揮角色的真情實感,使劇中的人物不分主次都能鮮明而獨立,每個角色的境遇與心路歷程豐富且厚重,不論人好壞、善惡、高低或貧富,都讓我不忍批判,因為這些人物牽動著故事最後的真相與不勝唏噓的結局。他們是人性的放大鏡,讓我看清楚同樣曾經在偽裝下懦弱、執著,甚至以生存為名,以犀利的言語傷人而不自知的自己。

「長安十二時辰」人物複雜,你以為的夥伴、父子、君臣部屬或是兄弟之情,兜兜轉轉卻是互相背叛,善與惡的距離從來都不遙遠,它是相對的,僅在咫尺之間、一念之間。

其實這就是人性,人的思考通常帶有目的性,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過度的自我中心。信仰來自於個人閱歷與生活環境的認知,不容易改變,不同的人會選擇用偏激的、或是懦弱的、或是合乎情理的方式去成就自己的信仰。

就像張小敬唯一信念就是保衛長安與人民;蕭規選擇則摧毁那個曾經拋棄他的國家。

憂國憂民志做宰相的李必、心懷政治理想而不得志的徐賓、大志未伸的姚汝能、裝瘋賣傻只為復仇的何孚、以及為情愛成為右相暗樁的龐靈。他們都各自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與結局。

真正將人性轉折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催器,多次的叛變,也迷失了自己,最後找回初心,終於成為了英勇又帥氣的士兵,但卻死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而他就像我們普通人一樣,努力在追求一個平凡的夢想罷了,而世事難料又能皆盡己意呢?

所有的選擇都在揣度利弊的人心之中,生命關頭時,小我與大我孰輕孰重?

道家思想只能追求,卻難以實踐?

大唐崇尚道家思想,而我所理解的道家思想是以『人的本性與生俱來認知的能力,不論是對事實還是對價值的判斷,都是相對的。所以,人不應執著,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根據這種偏差而局限的認知,產生不恰當的欲望

大唐皇帝是最後幾集才出現的人物,卻是故事走向的關鍵人物,聖人陰情不定的態度,正是朝堂恐怖平衡的始作俑者,假道家「無為治理」之名暗中操弄權臣互鬥,為鞏固權位坐享漁翁之利,以致朝網敗壞、上行下效。聖人安於享樂,站在雲巔看不見百姓困苦的生活,大唐盛世逐漸衰敗卻不自知。

大唐皇帝自詡為「聖人」,但是「聖人」在道德經中的解釋是『悟道的統治者』。「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都不做,其最終目標是『通過「聖人」來妥善治理百姓,使人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撥亂反正,使人民可以了解正確的觀念,得到完整的理解,進而化解偏差的想法和欲望,導入正確的方向,使人的存在不至於陷入困境』。

自古至今,世界的紛亂從未停歇,與其期待一位真正能悟道的統治者,還不如先反修己身,方得安心自在。

結語

總之,「長安十二時辰」人物複雜、故事曲折,處處皆是權謀算計,少了點平易近人的娛樂性,叫好卻難叫座。我也是幾經放棄才將它看完,但真正看完後,卻是感觸良多,完全顛覆了從前對大唐盛世的想像。用48集去經歷了十二個時辰的驚心動魄,倘若真的身處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大唐,生存將何其辛苦啊!

其實人為利而謀,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也許這就是人類的宿命吧!

註:本文有關道家闡述部分摘自傅佩榮所著之『傅佩榮講道德經』一書。

3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長安十二時辰這齣戲開場時以長鏡頭拍攝長安城全景,頗有大銀幕質感,讓人彷彿置身於唐代長安。場景、服飾、道具、建築無不精緻考究,正如衆所周知,日本的建築服飾器物都保留了唐時風貌,因此全劇熏染著淡淡的和風,那種唯美細膩的線條很能抓住人的眼球。
Thumbnail
avatar
薇亦柔止
2023-12-13
戲劇∥長安十二時辰 古裝版《反恐任務》,網路上是這樣評價的,劇情緊湊,圍繞著首都的危機,炸彈四伏,慶典百姓安危,查案的緊湊與案情的推演,都是整部戲的重點。
Thumbnail
avatar
蘇伏
2023-11-19
[電視劇] 長安十二時辰主演 : 雷佳音  易烊千璽 靖安司司丞(易烊千璽) 年紀輕輕 有神童之名 屬於太子黨 在上元節這日 因經驗不足、過度自信 導致追捕狼衛失利、造成人命傷亡 為求亡羊補牢 提領死囚  張小敬(前任不良帥) (雷佳音) 企圖挽回頹勢 若兩人不能在十二時辰內捉拿逆賊 長安必遭大難 太子也會被罷黜 畫面有電
avatar
Anya Wisdom
2023-06-11
長安十二時辰:行路難、行路難,李璘謀反,李白淪為階下囚杯盞漸涼,庭心一寸雪,李白胸中熱血翻騰,眼底所見,俱是綠意盎然。來了,來了,春天來了。詩人生性浪漫、瀟灑不覊,“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恰恰悖離了政治的現實與殘酷。李璘的良圖在唐肅宗眼裡,就是謀反,就是不臣之心。加入永王幕府不到三個月,李璘兵敗而亡,李白也墜入了絕望的深淵。
Thumbnail
avatar
Sappho 一丘一壑也風流
2021-10-12
長安十二時辰:悲情太子李璵,休妻、殺子、護不了皇后的唐肅宗(下)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祿山起兵范陽,改寫了大唐歷史,也改變了李璵的命運。唐玄宗是個長壽帝王,人生七十古來稀,他活到了七十七。而李璵在父親薨逝後半月餘,也趕著上黃泉路盡孝道。倘無安史之亂,李璵恐怕會像今日的英國查爾斯王子一樣,蕭蕭兩鬢生華,依然是個儲君。
Thumbnail
avatar
Sappho 一丘一壑也風流
2021-09-30
長安十二時辰:悲情太子李璵,休妻、殺子、護不了皇后的唐肅宗(上) 唐玄宗一日殺三子,驚心動魄,李璵不想當太子,只求低調過日子。
Thumbnail
avatar
Sappho 一丘一壑也風流
2021-09-06
長安十二時辰:唐玄宗,一日殺三子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的《長恨歌》,詩化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也美化了唐玄宗的深情。然而,美人獨得君王顧;三十個兒子,難有父子情。為了浩浩皇權,唐玄宗一日殺三子,血淋淋,最是無情帝王家。
Thumbnail
avatar
Sappho 一丘一壑也風流
2021-08-02
陸劇《長安十二時辰》:長安的太陽,好美「登徒子!」「登徒子....」「登徒子~」好啦我就不裝了,我會看《長安十二時辰》全是為了《後宮甄環傳》的寧嬪──也就是本劇中最愛說「登徒子」的俠義女子──熱依扎飾演的「檀棋」。可是當我看完之後,腦子裡卻是....
Thumbnail
avatar
彼得葉
2021-02-26
《長安十二時辰》──大唐子民的驕傲與哀愁帝國強盛至極,如太陽罩頂,底下往往伴隨著呼之欲出的陰影,如同《長安十二時辰》所點題,人性的善惡交雜、時代的華麗萎靡、文明的燦爛崩毀、長安的溫柔殘酷,在一天十二個時辰中盡顯無遺,生活在盛唐時代的人們各有各的慾望和心事,在一場追緝行動中,他們或大或小的選擇,左右了大唐由盛轉衰的方向。
Thumbnail
avatar
寓居女子辭典
2020-12-13
2019陸劇【長安十二時辰】你顧大唐的將來,我顧今日的長安​​ ●2019陸劇【長安十二時辰The Longest Day In Chang'an】你顧大唐的將來,我顧今日的長安(雷佳音 易烊千璽 周一圍 趙魏 熱依扎 )   自從我讀過【古董局中局】小說和看過電視劇,就肯定馬伯庸的作品有看頭。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