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田野筆記III判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質性研究與田野的系列文章見此]

[AI彙整新聞相關說明見此]

前面簡要的以排隊領衛生紙當作例子。接下來談談分析時的判準與層次問題。

本處先討論判準的問題。以最近我透過AI來彙整新聞為例,提示詞總是要說的越清楚越好,例如「今天是6月1日,請幫我搜尋過去一個月國際新聞,國際指的是台灣以外。主要聚焦於可能影響國際經濟、國際關係的事件。簡要給我幾個你覺得重要的,簡要說明新聞內容,附上來源,並請你每項簡要說明為何重要。」,這裡挑選的標準就是影響國際經濟、國際關係。如果我簡單說幫我彙整「大事件」,那這個標準就相對的空泛了:可能越大型的活動越可能入選,也可能越多人瀏覽的新聞越可能入選。不同的標準得出不同的結果。

因此,做出一個觀察時,反過來看,必定有一個判斷的標準。你想要看什麼,就看到什麼。或者說,你一直想看某面向,什麼東西看起來都有可能。例如,某人或某團體形象頗差,素行不良。因此其做的每一件事,我們習慣性的都開始往這傢伙又搞砸了啥開始觀察。抓到了!當我們如願看到問題時,自然有種得證的快感。

但這不是科學的方法,或至少不是我傾向的科學方法。證否(或者加上「同樣標準」)是我傾向的方案。

這種抓到了的方案,其實很可能造成偏誤,以及少看到一些事情。

例如,我想知道社區中的人們合作的方式。那自然我就去參與各種活動。理論上蹲久了就會發現社區中大家合作的方式,甚至知道社區中的小群體。有人就有江湖,總是小小派系。這時我若只專注在看到跟我同夥的人多麼努力、跟我不同夥的人們多麼糟糕,那偏誤便可能是:會不會其實跟我同夥的也不是這麼的好、跟我不同夥的人也不一定這樣糟糕?以及,會不會以整個社區來看,雖然我這群比較厲害,但其實那夥人也做了很多有益社區的事情?

至於少看到的部分則是:有沒有發現,每個村里、每個社區,參與公共事務的人就是哪些人,相對於該地的總人口,總就是那少數一群人在活躍著。那,那些多數的人在做什麼?再者,更應思考的是:那公共事務到底是什麼?

對於想了解全貌來說,「你想要看什麼,就看到什麼」顯然有點問題。如何看到更多?或許一個方案是也把自己觀察的判準分析一下,看看有什麼新方向。


Gemini。幫我畫張圖,表示凡觀察必有判準

Gemini。幫我畫張圖,表示凡觀察必有判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漫步筆記的沙龍
227會員
186內容數
走走看看,有什麼在地的小故事就記錄一下。
漫步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28
前面的文章分別列出實際的田野紀錄、簡要的分析,說明田野紀錄與初步分析的方法。 這種初步的分析是會隨著田野資料慢慢展開的。
Thumbnail
2025/05/28
前面的文章分別列出實際的田野紀錄、簡要的分析,說明田野紀錄與初步分析的方法。 這種初步的分析是會隨著田野資料慢慢展開的。
Thumbnail
2025/05/25
累積了一定量的田野筆記之後,這裡可以談一下分析的部分。
Thumbnail
2025/05/25
累積了一定量的田野筆記之後,這裡可以談一下分析的部分。
Thumbnail
2025/05/17
以下是某年度的紀錄文字,先匿名處理後放上,之後再來進行一些復盤。
Thumbnail
2025/05/17
以下是某年度的紀錄文字,先匿名處理後放上,之後再來進行一些復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練習觀察〉這裡提到稍微漫步一下也是一種方案,這裡做一點延伸。
Thumbnail
〈練習觀察〉這裡提到稍微漫步一下也是一種方案,這裡做一點延伸。
Thumbnail
2018/10/03 19:04 拍圖 雜記日誌 團戰
Thumbnail
2018/10/03 19:04 拍圖 雜記日誌 團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