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表示〉
演唱:陳淑樺
作詞、作曲:羅大佑 編曲:李正帆
收錄於【跟你說 聽你說】專輯(1989)
〈沉默的表示〉
演唱:羅大佑
作詞、作曲、編曲:羅大佑
收錄於【告別的年代】專輯(1989)
〈沉默的表示〉這首歌是羅大佑作品一曲多唱的其中一例。它的前身是〈無言的表示〉,由陳淑樺演唱。陳淑樺氣質知性、聲線清新,搭配流行抒情的編曲,唱得婉約不俗。「無言」版本發行的兩個月後,羅大佑在自己的專輯中,重新編曲、修整歌詞,收錄了這首「沉默」版本,又是另一番不同的境界。
當代華語流行歌寫到「沉默」一詞,通常象徵分離、拒絕、淡漠、消沉,也可以是守護或等候的表現。羅大佑對沉默的定義,卻很難被歸類為任何一種,像是包含了這些,又或者全都不是。而我認為「沉默」作為歌名,再鑲嵌於主歌的詞句之間,比起「無言」,更具「無聲勝有聲」的深刻寓意。
輕輕問一聲 是否還要我再等 因為夜已這樣深
輕輕問一聲 是否夜已這樣深 是否還要我再等
夜已這樣深 輕輕我想問一聲 是否還要我再等
夜已這樣深 是否還要我再等 輕輕我想問一聲
是否我要等 因為夜已這樣深 輕輕我想問一聲
是否我要等 輕輕我想問一聲 因為夜已這樣深
欣賞這首歌的人,應該都會贊同其副歌最具特色:在反覆六次的旋律中,唱著同樣的三句話,各句順序交相替換,僅根據語意和字數略加修改,卻呈現出不同的層次。藉由迴環往復的文字,副歌旋律如同螺旋一聲聲迴盪至情意深處。歌詞末尾以「深」字作結,彷彿一切的等候和欲言又止的探問,終將隱沒在深沉的黑夜中。
這種質樸中帶有重複變化的技巧,緣起於古典詩歌、特別是孕育自民間的歌謠,為了能加深印象、琅琅上口、利於傳誦,也讓歌中情意層層堆疊,富有情韻。羅大佑如此鋪陳歌詞,不待譜上音樂,已自成詩韻。
相較於陳淑樺節拍規律、歌詞斷點明顯的唱法,羅大佑在唱〈沉默〉版本時,用其獨特嗓音展現更多的長音和連音,唱到副歌時,是遙遙的吶喊;而伴奏樂聲綿延流淌,與人聲相輔相成,帶有無盡的餘韻。
動力火車‧尤秋興 吉他彈唱(2021年全臺因應Covid-19第三級防疫警戒期間)
秋興詮釋此曲,以「獻給醫護人員」為動機,傳達感恩與撫慰的溫情。
羅大佑原曲前奏,僅五個音就下歌詞;秋興則稍作改變,將前奏延長了一些些,讓聽者作好準備,順著最後一小段逐漸上升的音階,開啟了第一句唱詞:「小心的問一聲,親愛的你請問……」他一如詞意,唱得輕巧、細膩,問得親切,接著隨歌詞推演及音高變化,聲音逐漸放寬、增厚,在主歌收束之前又溫和的平息。
按照原曲,在兩段主歌歌詞之間,是和主歌旋律相同的一段間奏。這段間奏在秋興的改編與彈奏之下,吉他像是在獨唱,靈活變化著技法,流露真摯之意。自始至終,秋興都充分展現自彈自唱的優勢,呼吸協調、流動不死板,即使到了副歌,聲情飽滿、發揮自由之際,弦音仍然沉穩篤實,擔當稱職的後盾。
演唱時,秋興打破小節之間的歌詞斷點,用更流暢的氣息緩緩放送。「是否……」這整首歌裡一再重複的問句用詞,他的咬字和聲音讓那一聲聲的探問,不是急切的咄咄逼人,卻像關懷的目光凝視著黑暗,無怨無尤的守候。那歌聲輕輕的撫觸按壓聽者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秋興唱的副歌,不是放聲吶喊,應是深深的呼喚。這呼喚穿越耳道震動耳膜,從耳膜傳進腦中,從腦中傳進心底,從心底通往夢的領土。然後又從這不知哪一層的心思所在,盪漾回響,回到意識,回到耳畔,終究圍繞全身。
於是,聽者被這歌聲、弦聲擁抱,安安穩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