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超迷 ChatGPT。以前用google搜尋的?問它。朋友傳訊不知怎麼回覆?問它。
連投資要買什麼股票,我也來試著問問它:
「幫我找出EPS創4季新高、本益比低於25、外資連續買超的股票。」GPT 馬上給我一張看起來超專業的表格,搭配用詞精準到像分析師本人。
我當時心想:「我是不是發現了致富捷徑?」
結果,用了幾個禮拜,我只剩下反省跟思考。
後來才發現,我不是在用AI幫助投資,我是在試圖把投資責任丟給AI。
AI投資的三個盲點(我想盲點一定還有更多,只是還沒遇到):
- 資料只是起點,不是答案
ChatGPT 給的是根據條件「篩出來的股票」,但它不了解「產業循環」和「籌碼結構」或其他人性面的問題。因而有很大的機率拿到一堆基本面漂亮、實際卻可能已在高點轉折的個股。 - 投資是關於未來,AI是基於過去
AI 讀的是過去的數據,但股價是反映未來的預期。又或者,當需要的資料理應來自公司財報等公正的來源,他卻有可能讓資料來自於一些沒有營養的新聞報導。甚至,整理了一張超專業的表格,結果內容數據卻常常可能是不正確的,搞了半天,來了個假數據真分析。 - 沒有情緒的AI,替代不了有情緒的人
賠錢時人性會焦慮,但AI不會。它不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抱緊、該停損。這時你才知道:「問題不是它不會選股,而是賺錢或賠錢他根本不會在乎,也不會有感覺。」
現在我還是會用 AI,但角色改變了:
- 把它當成助理,不是決策者。
以整理資料的角度來看,他的確做得很好,以目前的心得來看,若是把公開資訊下載來的整份PDF丟給他整理,的確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
- 它幫我整理數據、提示思路,最後的判斷還是得自己做。
而在請他提示思路的同時,卻也不得不令人反思,人的思路會不會也因此被侷限住了呢?真是不可不甚!

用AI投資,就像開車開導航一樣:
·它能告訴你路線,但方向盤還在你手上。當你把決定權交給它的那一刻,其實就已經「迷路」了。更別提想讓他自動駕駛了。
不如這樣問自己:「你想讓AI幫你賺錢?還是學會怎麼靠AI幫你變更強?」
也許我應該花點時間多多問問自己及思考,既然他的強項我無法超越,那我應該發展什麼他無法超越的強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