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繼《異能》後,D+收視最好的韓劇,本劇確實有一定的水準,整體節奏偏快、懸疑感十足。
卡司很大,也是本劇的賣點之一。蠻多配角出場時間少,卻不會讓人感覺到草草過場,配角都有一定的存在感,算是本劇值得稱讚的優點之二。
兇手的犯案手法幾乎沒有破綻,想在劇中找到蛛絲馬跡有些困難,是本劇的優點之三。
不過,吹捧完了本劇的優點自然是要講一些自己的看法,還有缺點。
(文內一定會提到劇中大雷,還沒看到結局的觀眾請不要往下。如果你往下了...那就當經驗,畢竟我也是曾經在復仇者聯盟3觀賞前被爆大雷,當時都沒人提醒我QQ)
未能利用主角設定
- 犯罪側寫師的設定未善加利用
金多美在本劇的表現依然維持水準之上,除了吊兒啷噹不受世俗約束的個性以外,受兒時衝擊影響的陰影也讓她無所畏懼。並不是說不怕死,而是曾面臨死亡及創傷、心裡空洞的她幾乎沒有生活目標,應該也摒棄了一定的人性。
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成為了犯罪側寫師,劇中既沒提到她為什麼想成為側寫師 (最後才利用台詞提到),也沒有描繪她的心路歷程,算是本劇中的缺憾。
可以看的出來劇組想塑造這樣的尹異羅,本劇前面幾集也靠著異羅提出許多新穎的想法與切角,解決不少案件。
但未能將此優勢解決到主線大魔王,是我比較不能接受的。
特別是,如果她是這麼厲害的側寫師,又怎麼會沒感受到大魔王是「他」。
但我相當喜歡她叫金瀚泉「咖哩男」的表情及聲調。異羅也曾提過在瀚泉的家裡睡得著,那必定是因為她信任他。
會以奇怪的小名來稱呼,也代表著某種意義的親近。
異羅未能用更長的篇幅著墨,當然也跟全劇只有十一集有關。只能說經費都已經燒這麼多的情況下,長度再更長支出可能也撐不住。 - 男主角稀奇古怪,又不夠有個性
總是帶著一頂帽子,苦惱或生氣時會忍不住拿下帽子的翰泉,收看全劇完畢後還是難以理解他是什麼樣的人。
在劇中,沒有父親,母親的設定也相當薄弱,唯一親近的是梁正護組長。
能被用來解讀男主角個性的角色就只有梁組長一人,且梁組長在劇中大半時間都相當神秘,幾次提出的問題及台詞都相當可疑。
可以知道男主角相當剛正不阿,對於查案有一定的執著。
要不然也不會在一開始懷疑異羅是兇手長達十年。
但就僅此於此。
我沒看過孫錫久演過的戲,但就以本劇來說我覺得他演得很自然,令人喜歡,但就是少了一點氣魄。反過來說也因為這樣,讓她跟異羅相處時的鏡頭更加爆笑,是本劇另外一塊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但並沒有讓翰泉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推理及破案上),且異羅讓他對自己進行側寫的劇情也沒有交代,在他眼中,異羅是什麼樣的人,也是本劇的可惜之處...
反派描繪過少
- 大魔王的心境難以同理
提提本劇最可惜的點,談論到大魔王李雪的殺人動機時,僅用了兩集中的幾十分鐘來闡述,實在太短了。我們當然理解,反派是基於某些理由而起了殺機,且在異羅的想像中,殺人犯的現場是不帶感情的,可見得殺人犯的無情與殘暴。
但僅僅用不多的片段飛快地描繪因為都更的不法處理導致李雪的母親過世,從而引起李雪的殺心,作為觀眾的我是無法接受的。
(1) 從觀眾的角度,她在七歲失蹤,我們不清楚她跟母親的感情如何,我們又是透過台詞中才得知,她想讓媽媽也知道,她有在找她。但這一切都是靠外人描述及李雪本人講出,不僅時間過短,也難以帶入情感。
(2) 梁組長在李雪長大後講了什麼,促使李雪想要規劃起殺人命案?僅僅只是把她母親的遺物帶給她,就能讓她引起殺心嗎?這邊如果編排一些梁組長闡述過去她母親面對都更時的無奈與痛苦,或為了留下店舖等李雪上門等,李雪聽到時的震驚與痛心等情節,相信觀眾的共感之情會更多。
(3) 應該給李雪更多獨自一人的鏡頭。我認為朴圭瑛在本劇當中飾演李雪的角色相當成功。從一開始她出現時,我就有留意到她在片中的眼神與所有動作,因為她肯定不是一名跑龍套的角色 (畢竟已經是大咖),但劇情給她編排的太少,讓我當然不會懷疑到她而是另外兩個人。
(4)李雪的住處代表著什麼?與異羅想像中的不同,無情且毫無破綻的殺人犯的住處不是乾淨且一塵不染,而是雜物多到讓人感覺是收集癖的怪人。為什麼李雪的住處是這樣?這意味著她沒有安全感,想靠物品獲得慰藉嗎?還是想要填滿所有住家的空間,才不會感到太孤單?這些都沒有解釋。 - 反派配角有存在感,但不夠討厭
從異羅的叔叔到建設公司社長、檢察官、議員,每一位被害者雖有鏡頭,但不夠讓人討厭。唯一有存在感且讓人有點討厭的是李星民飾演的都潤秀,以及李熙俊飾演的姜治穆。但他們倆個會令人討厭純粹是因為在都更的事件中扮演太關鍵的角色。這也是上述提到身為觀眾的我們難以感受之處。
李雪真的知道這些人分別扮演了哪些角色嗎?例如異羅的叔叔尹東訓看起來也罪不致死,只是呼籲警察按兵不動而已,並不是真的導致李雪母親死亡的兇手。
而身為檢察官的權商範就算不把事件壓下來,就能肯定那些相關人物會被起訴或坐牢嗎?假使只有坐牢,是李雪想要的嗎?這幾個地方是讓人比較不解的點。
太刻意的劇情安排
- 大魔王的誤導
劇組對於黃仁燦與梁正護的劇情安排太過刻意。有接觸推理劇的觀眾一定都知道,太顯眼且破綻百出的角色絕對不會是兇手。有不少網友在說,兇手要是崔算,此劇將會變成神劇。 (但這樣合理性更低,只是跌破眼鏡。)
黃仁燦被逮捕時自己出櫃,這件事情可以為他或劇組帶來什麼好處?是意指他不可能跟李雪有情侶關係嗎?還是說他對於李雪的事情一概不知?
我認為黃仁燦對李雪的事情毫不知情的編排是很糟糕的,特別是黃仁燦還幫忙作畫,作畫的風格只是按照李雪的要求而全然不知,他都不會好奇李雪要畫這些做什麼嗎?
接著是梁正護,如果劇組想要梁組長在殺人兇手的劇情橋段更加合理,就應該安排一些梁組長與李雪互動的橋段。例如會默默照顧李雪,遇見她之後在節日送她東西,不定期拜訪,給她溫暖。否則這解釋不了為什麼梁組長要替李雪背鍋,因為他們倆的關係肯定沒好成這樣。 - 拼圖的意義不明
拼圖都找齊之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測李雪想表達的是什麼。是想要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害我無法在遊樂園跟母親一起玩的元凶,還是李雪曾經目睹這些人在遊樂園跟自己的小孩玩得很開心?
結語
作為今年度金多美演出的新戲,我個人觀賞完算是過癮,但又有點不滿足。
作為犯罪側寫師,最後幾片拼圖只能被李雪耍得團團轉,牽著鼻子走,這點很讓人難信服,特別是異羅在一開始的表現那麼傑出。
而且,她沒有阻止到任何被害者的死亡,甚至沒有阻止李雪自焚,後兩集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我認為說不過去。
看著她跑向火坑,異羅至少早就要料到最後一名被害者是她自己吧?
在她自白的過程中,有沒有任何可預測的地方能與李雪鬥智?
劇組最後像是放棄了掙扎,就跟進去火坑的李雪一樣。
我得在最後二度稱讚朴圭瑛這名演員,即便到了最後一刻還是讓人覺得舉手投足都是故事。
當她走進高溫的場景當中,還是可以看到她的表情在像是在控訴著
我母親是無辜的,以前沒人在乎,現在你們在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