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生業海沉浮之處,有一位大願菩薩,靜然安住於幽冥之中,慈眼觀照,悲心無盡。祂不居天宮,不戀淨土,卻願長住地獄之門,為一切罪苦眾生擔當苦難、開示光明。這位大悲者,便是地藏王菩薩。

這並非權巧方便之語,而是一種根本立志—於無盡輪迴中,願作渡人之舟,甘為橋樑而不急登岸。菩薩所求之菩提,非個人覺悟之果,乃一切眾生皆得解脫後之真覺。祂之成佛,必以眾生共證為前提,否則寧願無盡久住苦海,不入涅槃安隱之境。
此非悲憫一人之苦,非化度一族之冤,而是立誓度盡三途六道之迷茫,一念慈悲,涵蓋無量劫難。人間紛擾,世道多變,為善者尚多受詆毀,守德者亦難全身而退,何況墮於貪瞋癡火海之苦魂?
今人常言「世風日下」,每見新聞罪狀,便心生灰冷。在此塵世之中,我等所謂「正常人」,尚難自度,更何況那諸多造業深重者?若非聖者,誰肯下此決心,親入黑暗,以無盡慈悲換眾生一線光明?
地藏王菩薩,所發宏願,不可思議。那並非情緒之衝動,非一時之誓言,而是於無數劫中一貫持守之大願,是願盡未來際、度盡一切眾生而後安然而佛。
菩薩之心,如大地般承載,如藏寶般無盡,悲智雙運,柔和忍辱,願隨一切苦眾應現化身,共航無盡願海。
初聞此願,心中除了敬仰,亦有深深的不捨與哀傷,不捨菩薩捨安住之樂、長住苦境之地,無量劫來應現於罪苦之處,悲智無礙、不為諸苦所動,卻願以無量方便攝受群迷。
祂之悲心,是一種穿越生死、超越分別的清明;是一種深知業報真相後,仍願施以慈悲的智慧。
世尊曾讚地藏:其願深廣,無能出其右者。誠然如此。在群聖之中,菩薩以不捨一切眾生之心,堪稱悲願之最;於六道之中,祂遍現千萬化身,常在陰暗之地撒下慈光,使迷者得路,使苦者得安。
我們於此濁世之中,若有一念皈依之心,一分懺悔之淚,便不應忘記地藏王菩薩。祂是我們迷失時的明燈,是墮落時的手杖,是幽冥苦道中最堅實的依靠。
願我等有緣聞此大願者,皆發願行善,度己度人,於塵勞中起慈悲心,於業海中建出離志。願學菩薩之忍辱,持菩薩之悲智,願隨菩薩慈願,行微力之善,植深因之德。不求自安於福樂,願為眾生作舟航。縱然身陷幽冥業網,心中亦有一盞不滅之燈,名曰「地藏」。
若眾生皆能持此念、誦此名、思此願,則無論福薄業重,終有出苦之時。地藏王菩薩不捨一人,亦不忘一魂;祂的大願如《地藏經》所示:「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念之一聲,便得佛光攝護;念之千遍,便與慈悲相應。
是故我輩當發此心,雖力微願淺,亦當隨分隨力,行一善、修一德、護一念,與地藏菩薩同願同行。以是因緣,廣度群迷,令幽冥有光,令眾生皆得究竟安樂。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附註:
文中所引:
·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世尊曾讚地藏:其願深廣,無能出其右者」
· 「念之一聲,便得佛光攝護;念之千遍,便與慈悲相應」
以上語句皆為意譯或義理延伸,旨在弘揚地藏菩薩大願精神,非逐字出自佛經原文,敬請讀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