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穿越記 第126章:怡紅院添新姨娘,巧姐啟蒙去上學。
薛寶釵訂親北靜王府的消息,像記悶雷,讓怡紅院裡的賈寶玉,連日來悶悶不樂。 他原以為大觀園是一個快活的樂土,如今迎春已說親,而寶姐姐也另有高枝,他心裡說不上是什麼滋味。
他這種對女兒家看重的人,又少了個知己,只覺空落落的。
整日裡,他不是對著花草發呆,就是唉聲嘆氣,連襲人都看在眼裡,心疼卻又幫不上忙。 ***
王夫人瞧著寶玉這般光景,心裡也是著急。
自從賈府接連出事,賈珍、賈蓉被貶出寧國府,賈母身子骨也大不如前。
她總覺得寶玉身邊,該有個穩妥的人管著房裏的大小事。 眼下寶玉不知要找何人為妻?好歹先提一個姨娘來管著。
她想起多年前賈母也曾暗示過,說襲人是個妥當人,且襲人早領著姨娘的月錢,待遇上與姨娘無異,只是沒個名分罷了。 王夫人心想,不如趁這機會,將襲人「過了明路」,正式抬為寶玉的小妾,也算給寶玉一個安慰,更重要的是,讓襲人肩負起正式管理後院的重任。
***
一日,王夫人便尋了個空檔,來到榮禧堂,與賈母和賈政商量這件事。 「老太太,老爺,」王夫人開口,語氣有些遲疑,卻又帶著堅定,
「媳婦有個想法,想說趁著這陣子,寶玉心裡不痛快,給他添個貼心人。」 賈母正喝著茶,聽王夫人這麼說,眉頭微微一挑:「哦?你是說哪個?」 「就是襲人。」王夫人直接點名。
「這孩子打小跟著寶玉,忠心體貼,行事又穩重。
如今府中光景大不如前,寶玉又悶悶不樂的,讓他身邊有個名正言順的,將來也能有個依靠。
而且她早領著姨娘的錢了,就差個正式的名分,不入趁現在擺個酒席,過了明路,也好名正言順地管著寶玉的後院。」 賈政一聽,放下手裡的杯子,板著臉說:
「胡鬧!還沒娶正妻,就先納妾,成何體統!」
王夫人趕緊解釋:
「老爺,寶玉如今這般心性,院子裡的丫鬟心眼多,先有個有名有分的姨娘,院子裡的丫鬟婆子才鎮的住,也免得他日後再做出什麼出格的事。 襲人這丫頭,我是知道的,她對寶玉的心思,還有她的品行,都沒得說。
就先過個明路,也算是給她個管人的名分。」 賈母倒是想得開。她嘆了口氣,說:
「二老爺,老婆子一把年紀了,什麼沒見過?寶玉那孩子,打小就和人家不一樣,我是指望不上他能走科舉功名這條路了。 襲人這孩子,她還在我身邊時就看出來了,是個好的。
心眼實,做事也牢靠。寶玉身邊確實需要這麼個貼心人。
先納了也好,等將來娶了正妻,她也會安份守己的。」
賈政聽賈母都這麼說了,也不好再反駁,臉色稍緩,沒再說話。 王夫人見狀,鬆了口氣,連忙說:「那媳婦就照辦,先不聲張,就在怡紅院裡簡單辦個小宴,給襲人個名分。」
*** 很快,怡紅院就傳出了寶玉要正式納襲人為妾的消息。
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在賈府上下也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襲人原本是賈寶玉身邊最貼心的丫鬟,她聰慧穩重,深受賈母與王夫人的信任。
在賈府動盪不安的此刻,王夫人決定擢升襲人為妾,讓她正式成為寶玉的內室,這也讓襲人心中既有喜悅,又明白這代表著她將從單純的侍奉者,變成家族真正的一員,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婚禮的儀式並不像嫡妻那般隆重,沒有八抬大轎,也沒有宴請賓客。
只是在怡紅院裡,簡單地設了一場小宴。
王夫人親自來到怡紅院,賜下一對金手環,象徵襲人正式晉升為妾,是她同意的事。 她拉著襲人的手,語重心長地說:「襲人啊,往後寶玉可就交給你了,你可要好好照料他。」
襲人心情喜樂參半,紅著眼眶,低聲應了。
賈母也遣人送來一方玉佩,那也是她當年用過的舊物,雖不貴重,卻是個心意,表示她雖說不是外面抬進來的貴妾,也在長輩眼中是受重視的。
寶玉看著穿著紛紅杉裙,含羞低頭的襲人,心中情緒複雜。 有對寶釵定親的悵然,有對黛玉那說不清道不明的異樣心思,但還有是對襲人長久以來的依賴。
他親手為她送上了一套嶄新的金項圈,訥訥道:「我院子裡的事,妳也管了許多年,之後要更費心了。」
襲人輕輕頷首,臉頰飛上兩朵紅霞。
當日,怡紅院裡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雖然沒有大宴賓客,但賈府內部的諸人,包括王熙鳳、平兒、探春、李紈,及黛玉等,都陸續前來祝賀。
賈政雖然不太贊成寶玉先納妾,但看賈母及王夫人都同意;便也告訴賈璉,到祠堂裡,把襲人的姓氏填在族譜上,算是默許了。
宴席中,王熙鳳和平兒笑語晏晏。 鳳姐打趣道:「這下寶二爺可算有貼心人管束了,可不能再胡鬧囉!」
黛玉及紫鵑也笑著要敬新姨奶奶一杯,眾人談笑風生,氣氛輕鬆愉快。
襲人面帶微紅,端莊地坐在寶玉身側,從此成為寶玉真正的內室。 ***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已經四歲多了。 宴席過後,晚上,賈璉與鳳姐談到已去宗祠將襲人名字添上族譜;
鳳姐抱著賈蓕,便和賈璉商量著,是不是該找人教巧姐認字了。
鳳姐感嘆道:
「想我在娘家那時候,爹娘重男輕女的厲害,女孩兒家哪有讀書的份兒?
我小時候就沒好好讀過書,嫁到賈府後,管家看帳都常常不順手,常常會被外院的帳房、管事的唬弄。」
賈璉點點頭,他想起家裡的姐妹,思考著誰來教巧姐最合適。 賈璉沉吟道:
「家裡的姐妹們,二妹妹迎春個性木訥,而且脫離國喪期之後,柳翰林府應該很快就會來提親了,她不適合。 三妹妹探春個性強,又管著家務,可能沒時間教人,四妹妹惜春年紀小,而且只愛畫畫跟看佛經,對這些沒興趣。
這麼看來……要找個既識字又溫柔有耐心的,還是林妹妹最好。」
鳳姐一聽,眼睛都亮了:「是啊,黛玉妹妹聰慧過人,又有耐心,教巧姐再合適不過了!只是不知道她願不願意。」
*** 當鳳姐帶著巧姐去瀟湘館提這件事時,黛玉竟欣然應允了。 自從紫鵑開導她,讓她目光轉向更廣闊的天地後,黛玉的心境確實改變不少。
如今能夠教導小輩女孩們識字,她也覺得是件有意義的事。 紫鵑在旁看著,腦中靈光一閃。 她想到,賈家還有許多旁支的女孩兒,她們的父母或許沒那麼注重教育,但至少會認字是基本。如果黛玉能一起教,那不是更好嗎?
***
幾日後,林象池之妻顧氏,來賈府看望黛玉,並拜望賈母。 黛玉便順勢提起了這件事。
「老太太,鳳姐姐想讓巧姐兒跟著我學認字。我想著,咱們賈家還有許多旁支的姑娘,像上次您過壽,看到的喜鸞、四姐兒她們,年紀也差不多。
如果能讓她們一起來,既可以有個伴兒,也能讓這些女孩兒們都學些本事,將來不至於像鳳姐姐說的,連管家看帳都吃虧。」
黛玉斟酌著詞句說著。
賈母一聽,卻皺起了眉頭,擺手道:
「女孩子家讀什麼書!『女子無才便是德』,讀多了書,反而惹是非。」
就在這時,嬸娘顧氏她聽了賈母的話,忍不住插嘴道:
「老太太這話就說岔了!如今這世道,『不識字如同睜眼瞎』啊!
別的不說,光是將來管家作事,不識字連個賬本都看不懂,那不是吃大虧嗎?
至少也要認得字,知道些規矩,才不會被人給騙了。」
這世間常常會如此,有時自己小輩說的沒用,反倒外人說的有用,;
由顧氏說這番話,才說進賈母心坎裡去了。
畢竟鳳姐管家時,吃力的樣子,賈母也看在眼裡。
她想了想,覺得顧氏說的也有道理,便點了點頭:
「罷了罷了,既然你顧嬸子都這麼說了,黛玉你既然有心教,那就教吧。
不過別太費神,學些粗淺的,認得字就行了。」
賈母心中的黛玉,還是停留在體弱多病的樣子。
*** 有了賈母的許可,黛玉便正式收了巧姐,還有賈家旁支的姑娘喜鸞(她是賈㻞的么妹),以及四姐(賈瓊的妹子)為學生。
三個小女孩兒,從四歲到七歲不等,每天上午已時初,都在稻香村裡跟著黛玉認字。 黛玉從《百家姓》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教。這三個小女孩年紀雖然小,卻各有各的可愛。 四姐兒最是活潑好動,常常坐不住,黛玉就耐心地用小故事來吸引她。像她教到「馬」字,四姐兒就想像騎馬的樣子,興奮地手舞足蹈,讓黛玉哭笑不得。
喜鸞性子安靜些,學得認真,但偶爾也會遇到不好寫的字,嘟著嘴巴犯愁。
黛玉便會溫柔地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地教她寫。
巧姐兒年紀最小,時不時就想偷懶,眼珠子骨碌碌地轉,想著怎麼溜出去玩。
黛玉總是輕聲提醒,然後用一些小獎勵來鼓勵她,比如認對十個字就給她一顆糖。
紫鵑看著這幅景象,心裡也替黛玉高興。她知道,黛玉不再只是那個寄人籬下、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了。
她有了新的寄託,有了自己能影響和幫助的人,這對她的成長,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稻香村裡,琅琅的讀書聲,讓這個曾經充滿詩情畫意,卻也略帶愁緒的大觀園,多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三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伴隨著黛玉溫柔的教導,為賈府的未來,悄悄地埋下了不同的種子。 待續

寫字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