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打從幾週前,我家的客廳就經常有三、兩隻蛾盤旋飛舞,形體類似瘦長的衣蛾,看電視時它們就在我眼前晃盪,有時還停在液晶螢幕上,十分惱人。孩子在外地讀書未回家,有次老婆一打開孩子的房間,裡面有七、八隻蛾在飛舞,看了令人頭皮發麻,她立刻叫我過去看。
「噁心捏,怎麼會這樣?」老婆說。她強烈懷疑家裡一定有蛾的巢穴。可是在哪裡呢?「雨天的關係吧,清明前後常常是陰雨天氣,或許是這樣的關係?」「這又不是飛蟻,飛蟻要大得多。」可是家裡時常清掃,衣櫃裡也沒有發現,廚餘一、兩天就倒,這又不是果蠅,我們想了一會兒,不得要領。再過幾天,小女兒在廚房裡發現吊著絲的細小蠕蟲,跑來跟我抱怨,我拿了張廚房紙巾抓掉就算了。直到今天,刑案偵破似的,她再度向我報告:「我知道蛾怎麼來的了!」女兒手指著廚房置物櫃旁吊著的一袋蒜頭道。
常下廚的人都知道,蒜頭每年只採收一次,大約在清明節前後採收,新蒜的氣味香,品質好,尤其北港蒜頭更是全國知名,各地的傳統市場早早就有菜販批來販賣,全部都是未剝瓣、沒曬過的球狀鱗莖。我聽說買回來的新鮮大蒜最好先剝成瓣,曬過太陽,放在陰涼通風處就很好保存。反正曬過之後可以放一整年,於是趁價格便宜買了兩斤,回家剝蒜瓣的時候,內部白色蒜衣上帶有淡淡的紫邊,看著挺美,而且因為蒜衣仍然富含水份,那刺激的香氣沾在手指上竟覺得十分誘人。趁著有太陽,在陽台上曬了兩天,想想應該差不多了(最近從一個小販身上才知道以南部的太陽來說都還要曬上兩週才夠),就拿個塑膠袋裝了起來,掛在廚房的置物櫃旁,需要時伸手一拿就有,打算用到今年冬天。
「蒜頭?」我不可置信,我雖然不是天天下廚,倒還經常使用那袋蒜頭的。「你確定?」「對,我看到小細蟲就出現在那袋蒜頭旁邊。」我取下那袋蒜頭,心裡先準備好可能見到的噁心畫面,母女倆躱我躱得遠遠的。
我探頭看了一眼,還好沒見到蠕蟲,但確實有幾隻蛾在上面飛。我取了一個大圓盤,將一袋蒜都倒在盤裡。陽光下壓在底部的蒜頭都變了色,蒜味撲鼻而來。「果然是......天氣太熱了,可惜了這袋蒜頭,雲林北港的新鮮貨呢,花了我兩百元。」注重衛生的老婆跟我說別揀了,全丟了吧,誰知道裡面有多少蟲卵?現在我知道為什麼超市裡的蒜頭都是用網袋裝起來的了,原來並不是為了節省包裝成本,而是為了通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