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點中的冷靜觀察
在川普投顧一陣市場清洗之後, S&P 500 指數快速衝上 6000 點、一副要準備創新高的同時,心中是否也浮現「這會不會太貴了?」的疑問?
在指數重新直逼創新高、企業盈餘仍然不俗的當下,要找到衡量市場是否過熱的工具變得更為重要。 今天,我們從一個被嚴肅機構投資人廣泛關注的指標——Shiller Excess CAPE Yield(經調整本益比超額報酬率),來分析當前美股的估值狀況,並思考未來幾季的潛在風險與機會。
什麼是 Shiller Excess CAPE Yield?
Shiller CAPE(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是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的估值指標,透過調整10年平均盈餘來平滑景氣循環。

而 Excess CAPE Yield 就是將 CAPE 的反數(即收益率)扣掉10年期美債殖利率
,衡量「股市相對於無風險資產的超額報酬」。
簡單說,它代表了:
若我選擇投資股市,而不是買美國國債,我能『多』賺多少報酬?
這是一個估值與風險溢酬的綜合指標。
下圖為 S&P 500 的Excess CAPE Yield跟S&P 500指數疊加圖

圖表解讀:超額報酬率創下低點,估值接近極端
從圖表中,我們看到幾個明確趨勢:
- S&P 500(綠線)持續上升,尤其自2020年疫情後,指數呈現爆發性成長,目前已站上6000點。
- Excess CAPE Yield(藍線)卻不升反降,目前僅約1.33,處於2008金融海嘯以來的歷史低點區域(低於-1個標準差區間)。
- 當Excess CAPE Yield降至如此低檔,代表股市的超額報酬極小,也就是「股市太貴」或「債券太有吸引力」。
這代表什麼?以目前利率水準來看,投資股票的相對吸引力大幅下降
。市場需要非常強勁的成長動能才能合理化當前的高估值。
歷史比較:每當 Excess CAPE Yield 過低,市場後續回報偏弱
我們可以觀察歷史上幾次Excess CAPE Yield 跌破-1σ的時期(如2007年與2021年):
- 2007年末:金融風暴前夕,估值高、超額報酬低,最終爆發危機。
- 2021年初:疫後科技股泡沫高峰,隨後 2022年遭遇通膨、升息與資產修正。
這告訴我們:
當超額報酬偏低時,市場容易進入修正期或震盪橫盤。 即使不發生大崩盤,也往往意味著未來3~5年的年化報酬將顯著低於均值。
那麼現在該怎麼辦?三個可能情境
根據當前估值結構,未來可能出現三種市場情境:
✅ 情境一:企業盈餘強勢成長(估值維持,高報酬)
- 假設AI或新產業持續推動獲利爆發,EPS增速彌補估值過高問題。
- 然而這需要極高的成長動能持續數年,且美國經濟需避免硬著陸。
⚠️ 情境二:市場橫盤消化估值(無災難,但低報酬)
- S&P 500高位震盪 1~3 年,盈餘緩步成長,估值回落。
- 投資人獲得低至中性的年化報酬(2~5%)。
❌ 情境三:利率上升+風險偏好轉變(高估值崩解)
- 若通膨反撲、聯準會延後降息,債券吸引力上升,股票遭資金撤出。
- 市場可能面臨 10~20% 或以上的估值修正。
投資人該如何調整策略?
在當前 Shiller Excess CAPE Yield 位於歷史低檔的環境下,以下是實務建議:
- 避免過度集中於高本益比的科技股,例如大型AI題材。>>>上漲可以想像的理由百百種,下跌理由只需要一種=【估值過高】。
- 考慮提高資產配置中的債券比重,尤其是高評級長天期債券,因其收益率具吸引力。>>>除了國債之外,高優質現金流豐盈的公司債也是不錯的選擇。
- 分散配置海外市場或低估值資產,例如新興市場、價值股、美國以外的成熟市場。
- 如果從事選擇權交易,需特別留意市場波動可能提高,以及市場修正風險。
結語:理性面對泡沫邊緣的市場
Shiller Excess CAPE Yield 告訴我們:市場的潛在報酬正在快速壓縮,這不代表泡沫立刻破裂
,但意味著風險報酬比不再合理。
面對這樣的環境,投資人最需要的不是追高的勇氣,而是冷靜的資產配置能力。
畢竟,市場不是短跑,而是一場充滿週期與紀律的長跑。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按下愛心當作鼓勵💖
💵想要持續獲得金融財務知識,歡迎追蹤+分享💖
💵普及正確系統性的金融知識是我的志向,歡迎留言給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