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市場中載浮載沉多年,是否也曾疑問:為什麼多數散戶始終無法突破困局?本文彙整段永平的十條「投資禁忌」,這些血淚教訓背後蘊藏著價值投資的核心精神,若你能真正理解並實踐其中一條,就已經超越90%的散戶。
段永平曾說:「我們成為今天的我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些我們不做的事。」這句話與巴菲特的名言「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就永遠不去那裡」異曲同工。它們揭示了一個真理:成功來自於不犯錯,而非總是做對。
馬雲也說,他更想出一本《失敗學》而不是《成功學》,因為成功之路千百條,失敗原因卻高度重複。十大投資禁忌:避坑指南
1. 不懂不做
投資不是靠感覺,是靠理解。 投資前應像巴菲特研究可口可樂那樣深入分析企業。別再因為「朋友說這檔股票會漲」就重倉進場,否則你只是在賭運氣。
2. 不投機
投機是零和遊戲,投資則是與企業共創利潤。 若你買股票只為了有人用更高價接手,那你很可能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
3. 不借錢投資
市場的波動會讓你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爆倉。 段永平經營企業從不貸款,因為杠桿一旦反噬,後果可能是「傾家蕩產」。
4. 不作空
股價最多跌到零,但上漲卻無上限。 作空是扭曲人性的行為,你會開始希望企業倒閉、經濟衰退,這違背了投資的初衷。
5. 不擴大能力圈冒險
投資成功靠自知之明。 把精力集中在你熟悉、理解的領域。追逐每個熱門題材,最終每個都可能賠錢。
6. 不頻繁交易
交易次數多,回報反而低。 手續費、點差、心理壓力與決策錯誤,會蠶食你的資產。巴菲特說:「若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鐘。」
7. 不賺不該賺的錢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操縱市場、炒作消息雖然短期可能賺快錢,但最終會失去市場信任,成為資本市場的「黑名單」。
8. 不忽視企業文化
財報可以美化,但文化難以偽裝。 企業文化是護城河,能決定它在誘惑與壓力面前的選擇。阿里強調「客戶第一」,騰訊堅持「科技向善」,這些理念讓它們能長青。
9. 不忽視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是你的緩衝與退路。 巴菲特等待股價跌到內在價值的6折再出手。相對的,多數散戶「漲就追、跌就砍」,高買低賣的結果註定虧損。
10. 不盲目創新
真正的創新來自「用戶需要且別人無法滿足」。 為了創新而創新,多是市場行銷話術;真正的創新會改變生活、創造價值,像 iPhone 那樣。
聚焦第六條:不頻繁交易的深層智慧
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市場中,每天都有新題材:AI、元宇宙、新能源、區塊鏈……市場總讓你擔心錯過。但你是否注意到:每個題材你都參與,卻沒賺到錢?
巴菲特提出「打孔卡理論」:一生只有20次投資機會,讓人學會謹慎與耐心。段永平20年重倉的股票就那幾支──蘋果、茅台、拼多多,卻創造了難以想像的財富。
如何避免頻繁交易陷阱?
- 建立長期思維: 買前問自己「我是否願意持有十年?」
- 設定規則: 例如每季最多交易一次。
- 關注基本面: 忽略短期漲跌。
- 計算真實成本: 包含稅費、時間與精神消耗。
投資是修行,而非投機
你是「生而知之」的人嗎?若不是,請做到不犯同樣的錯兩次。
聰明的人善於抓住機會,智慧的人懂得避開險境。段永平的十條禁忌不是戒律,而是血汗智慧的精煉。
成功不是因為你做對了什麼,而是因為你避開了什麼。
真正的贏家,是時間的朋友,讓複利為你效力,而非市場情緒的奴隸。
結語:靜下心,你中了幾條?
在投資這條路上,真正改變命運的,不是多一個買點,而是少一個錯誤。從今天起,把「不做什麼」寫進你的策略裡,才是成為成熟投資人的第一步。
我自己在經歷過投機虧損、高槓桿爆倉與盲從市場之後,逐步建立了一套實證導向、結合理解與風控的策略。它的核心精神正是這十條禁忌的實踐版本:
✅ 投資自己真正理解的資產
✅ 設定紀律性再平衡與下跌年加碼規則
✅ 管理流動性與風險,拒絕借錢、拒絕頻繁操作
✅ 讓時間與複利成為最大的盟友,而非市場情緒的奴隸
但這只是我自己的解法。你也應該創造屬於你自己、基於實證與理解的策略。
不要照抄別人的路,而是從經驗中提煉原則,從原則中建立系統,讓策略為你服務,而不是讓情緒牽著你走。
成功,從來不是因為做對了什麼,而是避開了那些會毀掉一切的事。
願你我都能在這條投資長路上,修煉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智慧與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