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罷免潮落幕與柯文哲案的漣漪
2025年上半年的罷免潮以「31:0」的結果告終,15起針對民進黨立委的罷免案中,11案因連署不足或不實連署失敗,剩餘4案(高雄黃捷、許智傑,新北李坤城,宜蘭陳俊宇)成案希望渺茫。國民黨推動罷免未果,還因死亡連署等亂象導致黨部遭搜索、幹部被起訴,形象受創。同時,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貪污圖利案被起訴,涉貪污、圖利、侵占政治獻金等罪名,一審若定罪恐面臨10年以上刑期,政治生涯岌岌可危。 隨著2026年地方選舉逼近,罷免潮與柯案的雙重衝擊將如何重塑藍綠白三黨的策略?本文預測2025年下半年度各黨的可能行動,剖析其在選舉布局、政策操作與組織調整上的動向。
背景:罷免亂象與柯案的政治震盪
罷免潮源於2024年地方選舉後的藍綠對抗,國民黨試圖削弱民進黨國會勢力,卻因連署亂象自傷。中選會數據顯示,罷免案連署達成率平均僅30%,不實連署引發60名連署人提告,凸顯國民黨基層動員的組織漏洞。柯文哲的京華城案則是另一焦點:檢方指控柯於台北市長任內,違法提高京華城容積率至840%,圖利威京集團,並侵占民眾黨政治獻金9371萬元,包括假借肖像權合約挪用募款小物款項。 柯雖否認收賄,但圖利罪成立可能性高,副市長彭振聲等人證詞加重指控力道。 民眾黨的支持率因柯案下滑,2024年民調顯示其好感度從20%降至10%。 2025年下半年的政治氛圍,將由罷免教訓、柯案司法進展與經濟復甦壓力共同塑造。
預測各黨行動:策略與挑戰
1. 民進黨:穩住執政,搶攻經濟與法治形象
民進黨在罷免潮中展現組織韌性,柯案則提供其強化「反腐」形象的機會。2025年下半年,民進黨將以執政資源穩定大局,並針對經濟與法治議題布局,可能行動包括:
- 經濟民生優先:根據主計總處2025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3.2%,民進黨可能推出中小企業數位轉型補助與民生補貼(如電價穩定計畫),鞏固中南部票倉。同時,針對通膨壓力,預計擴大低收入戶補助,緩解民眾不滿。
- 法治形象強化:柯案讓民進黨有機會重塑「清廉執政」形象,預計透過公開透明的司法程序,強調反腐決心。黨內可能推動《政治獻金法》修法,規範競選募款漏洞,搶占道德高地。
- 青年與基層動員:罷免潮顯示年輕選民對政治對抗的疲乏,民進黨可能推出「青年租屋補貼2.0」或「創業貸款計畫」,結合YouTube等社群媒體宣傳,吸引20至35歲選民。地方派系整合也將加速,尤其在台南、高雄,預計舉辦選民服務活動。
- 挑戰:若柯案被民眾黨支持者塑造成「政治迫害」,或兩岸關係因國際局勢惡化,民進黨可能面臨輿論反撲,需謹慎平衡司法與政治操作。
2. 國民黨:黨務整頓與議題突圍
罷免潮的失敗與柯案的發酵,讓國民黨面臨內外壓力。下半年,國民黨將以組織重建與議題反攻為主,試圖在2026年選舉重振聲勢,可能行動包括:
- 內部改革:不實連署風波重創雙北、台南黨部,國民黨可能啟動基層整頓,是否加強安頓涉案幹部,並規範連署流程。黨主席朱立倫領導威信受挑戰,預計推派年輕世代(如蔣萬安)操盤選舉,改善老派形象。
- 議題操作:國民黨可能鎖定能源與教育議題,批評民進黨的電價政策與少子化對策。柯案提供機會,國民黨可強調「全民反腐」,但需避免過度攻擊柯文哲,以免激怒民眾黨選民。北部都會區是重點,預計舉辦政策論壇與街頭活動。
- 地方結盟:罷免案暴露宜蘭、南投動員不足,國民黨可能與地方派系、無黨籍議員深化合作。台中盧秀燕與新北侯友宜將扮演領頭羊,帶動選舉氣勢。
- 挑戰:內部派系鬥爭與不實連署的司法後續,可能削弱團結。若無法與民眾黨協調選舉策略,藍白在北部選區恐分裂票源。
3. 台灣民眾黨:危機管理與新領袖崛起
柯文哲的貪污圖利案重創民眾黨,下半年將以危機管理與組織轉型為主,試圖挽回中間選民信任,可能行動包括:
- 危機公關:柯案一審若判重刑,柯文哲恐喪失許多當時挺柯選民,民眾黨需緊急調整路線。 預計推舉新領袖(如黃國昌)穩定軍心,強調「制度改革」而非個人崇拜。社群媒體將持續運作,試圖將柯案塑為「司法不公」,鞏固「小草」支持者。
- 議題突圍:民眾黨可能聚焦醫療改革(如健保點值調整)與居住正義(如囤房稅),避開柯案爭議。短影片與直播仍是主力,預計由新世代立委代言,吸引年輕選民。
- 組織擴張:柯案暴露民眾黨過度依賴柯文哲,預計在雙北、桃園增設地方服務處,招募青年志工,提升基層滲透力。與小黨(如時代力量)結盟,擴大非藍綠票源,也是選項。
- 挑戰:若柯文哲被判重刑,民眾黨也有極少可能面臨分裂風險,黃國昌的強硬風格恐難完全取代柯的親和力。 同時,柯案的金流爭議可能持續拖累支持率,需謹慎管理輿論。
政治意涵:2026年選舉的風向標
罷免潮與柯文哲案標誌著台灣政壇的轉型期。民進黨將以執政優勢與反腐形象鞏固票倉,國民黨需在整頓後找回北部信任,民眾黨則面臨存亡考驗。2024年選舉數據顯示,藍綠基本盤各占40%,中間選民決定勝負,經濟復甦與清廉形象將是關鍵。柯案的司法進展可能進一步影響民眾黨的選舉布局,若柯被判重刑,藍白合作或分裂將成焦點。
結論:從亂象到重塑的政壇新局
2025年上半年的罷免潮與柯文哲貪污圖利案,暴露政黨動員的漏洞與清廉形象的挑戰。下半年,民進黨將穩執政、推經濟,國民黨需整頓與反攻,民眾黨則在危機中求轉型。隨著2026年選舉逼近,台灣政壇將從罷免與司法爭議的喧囂,轉向經濟民生與清廉信任的競爭。誰能回應民眾期待,誰將在下一戰中脫穎而出。
附註
- 資料來源:三立新聞網報導(2025年6月9日)、聯合新聞網(2025年3月24日)、自由時報(2025年1月2日)、關鍵評論網(2024年12月26日)、主計總處2025年第一季經濟數據。
- 延伸閱讀:中選會2025年罷免案統計、《政治獻金法》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