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到,你會看到世界各地的街頭都掛滿了彩虹旗,音樂大聲放著,大家開心地高舉著代表驕傲和愛的牌子。在這些熱鬧又絢爛的場景背後,其實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好聲音,早就陪伴著 LGBTQ+ 社群走過那些不被理解的黑暗日子。
有些歌手會直接在舞台上大喊「Happy Pride!」,有些寫了讓人哭到不行的同志情歌,有些本身就是酷兒,也用自己的方式發聲,成為無數人的力量。這篇文章,我想分享13位我自己喜歡的歌手。
不管你的自我認同是什麼,都可以聽聽這些好歌~🌈🎶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發現一些熟悉或全新的名字。

Billie Eilish
- 公開討論性取向: Billie Eilish 在 2023 年曾公開表示自己被女性吸引,並在後續的採訪中進一步澄清,說自己「愛女生」。她的歌曲,例如《Lunch》,也被粉絲解讀為她對女性的吸引力的表達。
- 音樂錄影帶中的酷兒意象: 她的歌曲《Lost Cause》的音樂錄影帶中,她和一群女性朋友互動親密,被認為是她對酷兒社群的支持和自身性取向的表達。
- 「You're Safe」訊息: 她曾向粉絲傳達「我是同性戀,你是安全的」的信息,讓許多 LGBTQ+ 粉絲感到被看見和被接納。
Miley Cyrus
- 成立 Happy Hippie Foundation: Miley Cyrus 成立了 Happy Hippie Foundation,致力於解決青少年無家可歸問題,特別是 LGBTQ+ 青少年。這個基金會為 LGBTQ+ 青少年提供支持服務、直接需求服務和預防服務。
- 公開泛性戀身份: 她公開承認自己是泛性戀,並經常在訪談和社交媒體上談論性取向的流動性,挑戰傳統性別二元論。
- 演唱會上的支持: Miley 經常在演唱會上揮舞彩虹旗,邀請 LGBTQ+ 粉絲上台,並公開表達對 LGBTQ+ 社群的愛和支持。她曾說:「我從六年級開始就沒有躲在衣櫃裡了。如果你在這個驕傲月選擇出櫃,那就好好享受吧。這不應該是一個月,應該是一年,應該是無限的。」
- WorldPride 音樂節演出: 她是 WorldPride 音樂節的常客,並利用她的平台來支持 LGBTQ+ 權利。
Chappell Roan
- 酷兒偶像和 LGBTQ+ 國歌: Chappell Roan 被許多人視為當代酷兒偶像。她的歌曲,尤其是《Pink Pony Club》,被廣泛認為是 LGBTQ+ 驕傲和自我發現的國歌。這首歌歌詞描述了一個在同志酒吧找到自由和歸屬感的故事。
- 舞台形象與主題: 她的現場表演充滿了誇張的變裝皇后風格和酷兒美學,並鼓勵粉絲穿著華麗的服裝參與,營造了一個對 LGBTQ+ 社群非常友善和包容的氛圍。
- 公開出櫃並為社群發聲: 她是一名公開的女同性戀,並經常在採訪和社交媒體上談論她的酷兒身份,為 LGBTQ+ 社群發聲,尤其關注中西部地區的酷兒年輕人。
Reneé Rapp
- 公開女同性戀身份: Reneé Rapp 在 2024 年公開確認自己是女同性戀,此前她曾自稱雙性戀。她毫不掩飾地談論自己的性取向之旅,並強調這是個人成長和演變的一部分。
- 為 LGBTQ+ 權利發聲: 她積極參與 LGBTQ+ 權益倡導,並曾對那些質疑她性取向「純粹性」的人進行回擊,強調這種質疑會讓 LGBTQ+ 社群的人感到不安全。
- 參與 WorldPride 活動: 她是 WorldPride 音樂節的演出嘉賓之一,並將擔任 WorldPride 遊行的大禮官(Grand Marshal),利用她的平台來推動 LGBTQ+ 的可見性和慶祝。
- 歌曲中的酷兒主題: 她的許多歌曲都以酷兒關係和情感為主題, resonate with her LGBTQ+ fanbase.
Girl in Red (Marie Ulven Ringheim)
- 「Are you listening to Girl in Red?」: 這句話已經成為 LGBTQ+ 社群中,尤其是在女性之間,委婉地詢問對方是否是酷兒的一個代碼。這充分說明了她的音樂在酷兒社群中的影響力。
- 明確的女同性戀身份: 她是一名公開的女同性戀,她的歌曲幾乎都圍繞著女性之間的愛和關係,例如《we fell in love in october》、《i wanna be your girlfriend》等,這些歌曲成為了許多女性酷兒的「性覺醒」歌曲。
- 為酷兒聽眾創造安全空間: 她的音樂和形象為年輕的酷兒聽眾提供了一個被理解和被看見的空間。
Conan Gray
- 身份與主題: Conan Gray 是一位深受年輕世代喜愛的流行歌手,他的音樂以其誠實、脆弱和對青春期掙扎的深刻描繪而聞名。他經常探討初戀、心碎、孤獨感以及身處邊緣的感受。
- 性取向與酷兒連結: 雖然 Conan Gray 從未給自己的性取向貼上明確的標籤(他曾表示他不會貼標籤),但他對 LGBTQ+ 社群有著強烈的連結。他的歌曲經常包含對男性情感的描繪,而他的粉絲群體中也有大量的 LGBTQ+ 聽眾,他們在Conan的音樂中找到了共鳴和歸屬感。
- 「酷兒氛圍」與包容性: 儘管沒有明確出櫃,Conan Gray 的形象、歌曲和音樂錄影帶散發出一種「酷兒氛圍」(queer coded),這使得他成為許多年輕 LGBTQ+ 粉絲的偶像。他的音樂營造了一個包容的空間,讓聽眾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受。
- 對性別表達的影響: 他在時尚和形象上傾向於中性且柔和的風格,這也鼓勵了粉絲們探索自己的性別表達,而無需受到傳統規範的限制。
Harry Styles
- 彩虹旗和「Treat People With Kindness」: Harry Styles 在演唱會上經常揮舞彩虹旗,並以他的座右銘「Treat People With Kindness」(善待他人)來推廣包容和愛。他經常在舞台上對所有性取向和性別認同的粉絲表達支持。
- 中性時尚: 他的時尚風格打破了傳統的性別界限,經常穿著裙子、珍珠項鍊等,挑戰了男性氣質的刻板印象,為性別表達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見度。
- 獲獎: 他曾獲得 Gay Times Honours 的「LGBTQ Advocate Award」,表彰他對 LGBTQ+ 社群的支持和影響力。
- 作品中的酷兒角色: 他出演了電影《My Policeman》,在其中飾演一名在 1950 年代英國隱藏性取向的同性戀警察,這也是他支持 LGBTQ+ 故事講述的一種方式。
Lady Gaga
- 她是公開的雙性戀,並且是 LGBTQ+ 權利的堅定倡導者。她的歌曲《Born This Way》是公認的 LGBTQ+ 國歌,她也創立了 "Born This Way Foundation" 致力於支持青年心理健康和賦權。她的音樂、時尚和公共形象都深深地影響了 LGBTQ+ 社群。
Sam Smith
- Sam Smith 於 2014 年出櫃為同性戀,並在 2019 年宣布自己是非二元性別(使用他們/他們代詞)。他們的作品經常探索愛情、失落和身份認同,深深打動了許多 LGBTQ+ 聽眾。他們也積極利用平台為非二元和跨性別社群發聲。
Ariana Grande
- 她以其對 LGBTQ+ 粉絲的持續支持而聞名,她的歌曲經常包含包容和愛的訊息。她曾多次在表演中融入彩虹旗,並公開反對反 LGBTQ+ 的立法。
Katy Perry
- 她是 LGBTQ+ 社群的長期盟友。她的歌曲《I Kissed a Girl》儘管曾引發爭議,但也開啟了主流音樂中對性取向流動性的討論。她經常在公開場合表達對 LGBTQ+ 權利的支持。
ヽ(●´∀`●)ノ 以上歌手裡有你喜歡的嗎!
歡迎留言推薦我更多好聽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