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晚期胃癌治療新曙光,免疫合併療法讓存活率增加,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有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持續嘔吐、胃酸逆流來就醫。」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副院長饒坤銘醫師表示,「檢查發現胃部有個很大的腫瘤,而且已經造成阻塞,食物幾乎完全無法通過,附近的淋巴結也都有轉移,確定診斷為晚期胃癌。」

經過討論後,患者決定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饒坤銘醫師說,完成一個療程後,胃部腫瘤明顯縮小,患者也可恢復進食。再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後,電腦斷層檢查顯示腫瘤近乎消失,原本因胃部腫瘤成膽道阻塞而導致的黃疸也消退了。從發現晚期胃癌至今大約兩年,患者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近年來臺灣的胃癌發生率逐漸下降,但是由於許多病人在確診時已是晚期,而且患者多為高齡族群,導致死亡率仍相對較高。

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疼痛、腸阻塞、出血、黑便或貧血等症狀。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讓許多病人延遲就醫,直到病情嚴重才尋求醫療協助,使得治療成效較差。

胃癌患者多數為高齡族群,這些患者往往伴隨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讓治療的複雜性大幅增加。

年紀越大,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其他的危險因子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抽菸、醃漬類食物、家族病史等。

「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有助於提早發現胃癌,早期接受治療能夠達到較好的預後。」饒坤銘醫師說,「沒有症狀的民眾大概在50歲以後至少先做一次胃鏡,後續可以每兩、三年追蹤一次胃鏡,如果有潰瘍、息肉、或胃酸逆流等狀況,追蹤胃鏡的頻率就會增加。」

早期胃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有機會達到治癒。接受手術治療後,醫師會根據病理報告來決定是否追加輔助治療。饒坤銘醫師說,如果是難以切除或已經擴散的晚期胃癌,便需要仰賴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近年來,免疫治療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免疫治療可以搭配化學治療、搭配標靶治療以提升治療成效。饒坤銘醫師說,如果在接受免疫治療後腫瘤縮小,患者也有機會再次評估接受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免疫治療的機轉是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去阻止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接合。在正常狀況下,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具有辨識並毒殺癌細胞的能力,但是癌細胞若與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接合,就會抑制免疫細胞的功能,而躲過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的藥物能夠阻止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的免疫檢查點接合,讓免疫細胞恢復正常功能,便能夠辨識並毒殺癌細胞。

raw-image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的總存活率優於單化學治療。饒坤銘醫師說,病患一年存活率提升至約50-60%,兩年存活率則提升至約30%。

晚期胃癌使用免疫合併化學治療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便可以申請使用,幫助提升晚期胃癌治療成效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時,可能出現免疫治療與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倦怠、皮疹、腸胃不適等,患者需要有足夠的體力才有辦法接受治療。饒坤銘醫師說,請患者務必定期追蹤檢查,有任何不適都要向醫師反應。

筆記重點整理

  • 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上腹疼痛、腸阻塞、出血、黑便或貧血等症狀。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有助於提早發現胃癌,早期接受治療能夠達到較好的預後。
  • 早期胃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有機會達到治癒。接受手術治療後,醫師會根據病理報告來決定是否追加輔助治療。如果是難以切除或已經擴散的晚期胃癌,便需要仰賴化學治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 免疫治療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免疫治療可以搭配化學治療、搭配標靶治療以提升治療成效。
  •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免疫合併化學治療的總存活率優於單化學治療。病患一年存活率提升至約55%,兩年存活率則提升至28%。
  • 如果在接受免疫治療後腫瘤縮小,患者也有機會再次評估接受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 晚期胃癌使用免疫合併化學治療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符合健保給付條件,便可以申請使用,幫助提升晚期胃癌治療成效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MAT_TW_OPD_00091 /  1506-TW-2500045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46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2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反覆發作、易造成神經損傷的中樞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影響範圍涵蓋視力、運動神經、知覺、認知與生活功能。過去許多病友需要長期規律治療與密切追蹤,難免會對「是不是要一輩子吃藥」感到焦慮,也常覺得生活節奏受到限制。
2025/06/12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反覆發作、易造成神經損傷的中樞神經系統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青壯年,影響範圍涵蓋視力、運動神經、知覺、認知與生活功能。過去許多病友需要長期規律治療與密切追蹤,難免會對「是不是要一輩子吃藥」感到焦慮,也常覺得生活節奏受到限制。
2025/06/09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2025/06/09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2025/06/03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
2025/06/03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Thumbnail
年近八十歲的陳老先生,某天因胃不適而去做胃鏡檢查,意外發現罹患胃部邊緣區淋巴瘤,且蔓延到淋巴結、脾臟,全身都受到影響。王銘崇醫師指出,「由於患者的腎功能與心肺功能較差,所以治療藥物的選擇較有限,使用傳統治療成效也較不理想,遺憾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離世了。」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族遺傳基因,以及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副作用,並提供相關建議和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化療的副作用反應可能不同,所以建議密切關注個人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與醫療人員討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族遺傳基因,以及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副作用,並提供相關建議和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化療的副作用反應可能不同,所以建議密切關注個人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與醫療人員討論。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一名61歲男性,在2018年發現右上肺葉出現結節,即接受手術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病理檢查確定是肺腺癌、淋巴結沒有轉移,後續再接受輔助化學治療。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