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快速重點摘要
- AI 產業脈動與投資機會
- Meta 以 148 億美元巨資投資 Scale AI,並招攬其執行長 Alexander Wang 進入 Meta 領導 AI 發展,顯示大型科技公司對頂尖 AI 人才與基礎設施的極度渴求,以及對 AI 策略布局的堅定決心。此舉預示 AI 領域的 M&A 和人才戰將持續升溫,為 AI 相關技術與服務供應商帶來龐大商機。
- 好萊塢巨頭迪士尼與國家廣播環球公司聯手提告 Midjourney 侵權,標誌著內容產業對生成式 AI 的首次大規模法律行動。此類訴訟案的結果將對 AI 模型的訓練數據來源與版權規範產生深遠影響,進而重塑 AI 產業的商業模式與營運成本。
- 維基百科暫停 AI 摘要實驗,凸顯了 AI 在知識傳播領域應用時,面對使用者接受度、內容可信度及聲譽維護的挑戰。這提醒我們,AI 產品的市場導入除了技術層面,更需考量社會與倫理層面的影響。
- 金融科技與串流媒體產業趨勢
- 穩定幣交易量與錢包使用數激增,並獲得 Visa、Stripe 等支付巨頭與日本 Sony 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投資與應用探索,預期在 2028 年流通量可望達到 2 兆美元。這預示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可大幅縮短結算時間,並為新興金融基礎設施創造投資機會。
- 亞馬遜 Prime Video 大幅增加廣告量,從最初的 2 至 3.5 分鐘提升至每小時 4 至 6 分鐘,以提升廣告庫存並優化廣告收入。這反映串流媒體平台正積極朝向廣告驅動的商業模式轉型,預期未來廣告營收將成為其核心獲利動能,並可能影響廣告買家對平台的選擇與投放策略。
科技巨頭的 AI 戰略布局:Meta 與 Scale AI 的深度結合
- 策略性投資與人才吸納
- Meta 平台(Meta Platforms)公司正進行一項重大投資,擬以 148 億美元取得 Scale AI 約 49% 的股權。
- 這筆交易不僅為 Scale AI 的現有股東(包括 Accel、Index Ventures、Founders Fund、Greenoaks 等創投機構)及員工帶來豐厚收益,更使 Scale AI 的整體估值從去年的 138 億美元躍升至 280 億美元,展現市場對其的高度肯定。
- 這項投資的核心目的,是 Meta 為了補強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導地位,特別是鑑於其大型模型 Llama 在處理複雜任務時,表現仍不及 OpenAI 等主要競爭對手。
- 透過這筆交易,Meta 計劃將 Scale AI 的執行長 Alexander Wang 納入 Meta 的高階管理層,由他負責領導一個全新的「超級智慧實驗室」,同時也會延攬 Scale AI 的其他頂尖技術人才。此舉被視為典型的「人才收購」(Acqui-hire)策略,即透過收購公司來獲取其關鍵人才與技術團隊。
- 儘管 Alexander Wang 年僅 28 歲,且 Scale AI 的主要業務(透過人類專家進行數據標註以改進 AI 模型)在矽谷內部有時被視為較「低階」的工作,但他憑藉其技術洞察力與對產業發展方向的獨到理解,贏得了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信任。祖克柏曾多次向 Alexander Wang 諮詢 Meta 在 AI 方面的解決方案,並高度肯定他與其他研究實驗室合作所獲得的廣闊視角與數據洞察力。
- 這顯示在頂尖 AI 人才稀缺的現況下,大型科技公司不惜重金以確保其 AI 領先地位,這對提供 AI 基礎設施、數據服務或具備獨特 AI 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而言,提供了顯著的合作與被投資機會。
- 內部挑戰與外部審查
- 儘管這筆交易在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但 Meta 內部對 Scale AI 的服務品質存在疑慮。過去一年,Meta 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部門曾抱怨 Scale AI 的數據標註品質不佳且超出預算,甚至導致其他團隊的主管要求員工停止與其合作。然而,這些內部反對意見並未阻止祖克柏推動這筆交易,這凸顯了其在 AI 發展策略上的堅定與決心。
- 對於投資人而言,這項決策模式顯示,當企業面臨戰略性轉型或追趕關鍵技術時,高層可能會將長期戰略價值置於短期運營效率或內部抱怨之上,這種決策傾向值得長期觀察與評估。
- 此外,由於 Scale AI 與美國國防部簽有合約,這筆投資案也可能面臨美國監管機構的嚴格審查。據稱,前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部分官員已將此視為國家安全問題,這意味著大型科技公司的關鍵技術收購,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敏感領域的,未來可能面臨更嚴格的合規與地緣政治風險審查。
- 此項交易預計在週四正式對外宣布,是 Meta 繼 220 億美元收購 WhatsApp 之後的第二大投資案,顯示 Meta 在坐擁超過 700 億美元現金儲備的情況下,仍積極投入資源於具戰略意義的併購與轉型。
好萊塢的反擊:著作權與生成式 AI 的首次衝突
- 內容巨頭的聯合訴訟
- 影視產業巨頭迪士尼(Disney)和國家廣播環球公司(NBC Universal)已在加州提起訴訟,控告知名生成式 AI 公司 Midjourney 直接及間接侵害著作權。
- 訴訟的核心指控是 Midjourney 使用了影視公司的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 IP)來訓練其大型語言模型,並進一步生成並展示了受著作權保護的角色圖像,例如環球影業的「小小兵」及迪士尼「獅子王」和「阿拉丁」中的角色。
- 訴訟文件中提供了大量的視覺範例,力圖證明 Midjourney 的圖像生成工具如何產生與這些著作權角色高度相似的複製品。
- 據報導,兩家公司在採取法律行動前,曾嘗試與 Midjourney 協商解決著作權問題,但 Midjourney 未能認真對待,反而持續發布新的圖像服務版本,據其創辦人兼執行長稱,這些新版本甚至能生成「更高品質的侵權圖像」。
- 此案標誌著好萊塢主要片廠首次針對生成式 AI 公司採取法律行動,其意義重大。這顯示內容創作者對於 AI 模型在未經授權情況下使用其數據進行訓練,並生成具侵權疑慮內容的行為,將採取零容忍態度。這類訴訟的結果將對 AI 產業的數據獲取成本、訓練方式以及未來版權內容的商業化利用模式產生深遠影響,為相關領域的投資人提供了重要觀察點。
- 此次訴訟的焦點放在生產和分發受著作權保護內容複製品的平台,而非這些平台的終端使用者。
- 維基百科的 AI 應用困境
- 無獨有偶,維基百科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也因內部編輯者的強烈反對,暫停了一項在條目頂部顯示 AI 生成摘要的實驗。
- 編輯者普遍擔憂,這項功能會「立即且不可逆轉地傷害讀者」並損害維基百科作為「可靠且嚴肅來源」的聲譽。他們認為,維基百科以其「嚴謹而枯燥」的特性而聞名,不應隨波逐流地引入「華而不實的 AI」功能,即便這些功能會被標示為「機器生成」。
- 儘管該實驗旨在利用 AI 混編現有內容,使維基百科更易於學習和訪問,特別是解決部分條目摘要過於密集且專業術語繁多的問題。編輯者也認同 AI 功能需明確標示,並應提供用戶標記問題的簡易機制。
- 此前的一項實驗中,AI 生成的摘要確實被標註為「未經核實」的黃色標籤,且需要用戶點擊才能展開閱讀。
- 這項事件反映出 AI 在應用於知識傳播、事實核查等高度依賴信任和客觀性的領域時,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或社會共識尚未建立前,強行導入 AI 功能可能引發用戶反彈,甚至損害品牌聲譽。對於投資人而言,這提醒我們在評估 AI 產品的市場潛力時,除了技術層面,還需充分考慮用戶接受度、透明度、潛在倫理爭議與聲譽風險。
金融科技的轉型:穩定幣走向主流與其雙面性
- 穩定幣的崛起與應用擴展
- 加密貨幣(Crypto)領域的穩定幣(Stablecoins)正逐步融入主流金融體系。
- 根據 Visa 的數據,2024 年 5 月,穩定幣的交易量高達 7,520 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490 億美元)呈現驚人的增長。同時,定期收發款項的錢包數量也達到 4,600 萬個的歷史新高。
- 這些數據顯示穩定幣的實際應用與普及程度正快速提升,為其在金融領域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 國際投資銀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預測,到 2028 年底,穩定幣的流通量有望從目前的約 2,500 億美元激增至 2 兆美元。這項預測若成真,將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結構性的變革,值得投資人高度關注其潛在的巨大市場機會。
- 支付巨頭 Stripe 和 Visa 正在深化對穩定幣產業的投資,日本的 Sony 銀行也正測試自己的代幣用於支付,而 Uber 更考慮利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以降低匯兌成本。這些主流企業的參與,預示著穩定幣在企業級應用和全球支付基礎設施中的前景。
- 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營運商 Circle 上市後,在三天內市值近乎翻兩番,達到 250 億美元,這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穩定幣發行商的熱烈追捧與高估值。
- 本質與挑戰:效率與風險並存
- 穩定幣的本質介於支付網路、銀行存款和證券之間。它們的發行者承擔類似銀行的負債,但並不從事商業貸款業務。
- 美國監管機構已裁定,若穩定幣可按需求全額贖回且不向持有者轉移投資收益,則不屬於證券。然而,儘管穩定幣應與其掛鉤資產保持固定價值,實際操作中仍常有小幅偏差。
- 雖然在銀行和支付系統相對先進的國家,對穩定幣的日常需求較低,但其最顯著的應用優勢體現在「最為失靈」的跨境支付領域。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 Fireblocks 的執行長 Michael Shaulov 指出,穩定幣能夠將跨境結算時間從傳統的三天縮短至短短十秒,這種效率提升將使其融入每一個支付系統。
- **然而,穩定幣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顯著的風險。儘管發行者需遵守反洗錢法規,穩定幣仍是進行非法交易的主要加密資產。聯合國 2024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Tether 幣是亞洲犯罪集團進行非法活動的首選。區塊鏈分析公司 Chainalysis 估計,去年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犯罪活動高達 510 億美元,其中穩定幣佔比高達 63%。
串流媒體的盈利戰略:亞馬遜 Prime Video 廣告量的增長
- 廣告策略的深化與市場影響
- 亞馬遜 Prime Video 在 2024 年 1 月首次引入廣告後,其每小時的廣告量已從最初的 2 至 3.5 分鐘,增加到目前的 4 至 6 分鐘。
- 儘管亞馬遜已將此變化告知投資人,但尚未對消費者公開宣布。
- 這一策略轉變反映了串流媒體平台在用戶基礎穩固後,為了提升盈利能力而採取的重要舉措。對於內容串流相關的投資標的,廣告收入將成為其未來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分析師與投資人應將其納入盈利模型考量。
- 亞馬遜在推出廣告層級時,將廣告設為所有 Prime 會員的預設選項,儘管引發部分消費者反彈,卻為公司迅速帶來了超過 1.5 億的月度廣告支持觀眾基礎。為了確保轉換順利,亞馬遜初期保持了較低的廣告量。
- 然而,到 2024 年下半年,亞馬遜已告知投資人,將在 2025 年「提高廣告量」。這項轉變旨在使 Prime Video 的廣告庫存與市場其他服務保持平衡,解決其用戶數量雖多但觀看時間不足的問題。
- 目前,Prime Video 的廣告量已與其他高級串流平台持平,例如 Netflix 仍提供最輕量的廣告體驗,而 Hulu、Tubi 和 Paramount Plus 則具有較重的廣告負載。值得注意的是,Prime Video 的廣告量仍遠低於傳統有線電視(通常每小時 13 至 16 分鐘)。
- 對廣告買家與廣告市場的影響
- 增加廣告量通常會導致 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廣告行業的計價方式)下降。儘管廣告買家尚未觀察到 CPM 大幅下降,但他們預期這將很快發生。
- 目前,亞馬遜 Prime Video 的 CPM 介於其他串流服務之間。
- 對於廣告買家而言,這是一項利好消息。更多廣告庫存意味著在競價環境中,買家能以更有效率的費率獲得廣告展示機會。尤其是在「成本敏感的零售環境中」,一個價格更親民的優質平台將極具吸引力。
- 「如果 Prime Video 的價格能下降 10% 到 20%,這可能會將更多廣告支出吸引過來」,一位行業資深副總裁表示。此外,增加的廣告庫存也使得廣告買家更容易大規模地針對特定利基市場進行投放,並進一步利用亞馬遜通過其需求方平台(DSP)提供的精細數據分析能力。這表明,數據驅動的精準廣告投放將是未來串流媒體廣告盈利的關鍵所在,廣告技術(AdTech)的發展將與之緊密結合。
- 總體而言,串流媒體平台正積極探索其商業模式的多元化,並逐步將廣告收入作為重要的增長引擎。投資人應關注各平台如何在提升廣告量的同時,平衡用戶體驗,以及其數據分析與廣告技術如何轉化為更高的廣告價值,這將是評估相關公司未來表現的重要指標。
資料來源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