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千七百,是一個人一生平均會認識的人數」雖然這個數字應該是比較偏向文學性質的比喻或概算,但覺得書名很浪漫~
《一千七百種靠近》是作家蕭詒徽受到電影《雲端情人》中主角職業是信件撰寫人的啟發,開始進行的「免付費罐頭文學企畫」,任何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向他提出委託,他會寫一篇回應的文字給你。
📩 [ 小小的死去 ]
我們不說我愛你也負擔不起承諾,只是捨不得離開彼此。戀人般的半個月過了。走到登機口的那一刻我不回頭不敢回頭,淺淺地說聲再見。其實想變成小小的什麼,讓你輕易地留住我,可以怎麼不帶愛字地說,我愛你?
其實,沒有你,我也不會死。我很勇敢。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多麼希望只有我能讓你幸福,就像你讓我幸福那樣。
經歷過最好的快樂之後,接下來的快樂都只是那次快樂的贗品。
💘 這句話讓我想起潘柏霖寫在恐懼先生:「很久很久以前,你愛過一個人,之後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變成盜版的。」
我們會在一生中途度過一個最好的瞬間,接著在那之後,用盡接下來的一生去尋找和那個瞬間相同的瞬間,然後發現找不到,然後死掉。不覺得這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我們第一次遇見之後,我接下來的一生都只是等待,等死前再遇見妳一次。一個人只能射中我們的心臟一次。我再也沒有辦法像第一次遇見妳那樣遇見妳了。而妳,我知道妳等的是別人 ⎯ 妳是最好的瞬間還沒有來的那種人,還是最好的瞬間已經過了的那種人,我一眼就看得出來。只要看妳發呆的樣子就知道了。
內心 (🥺) 再也沒有辦法擁有第一次遇見的那種美好了,沒有辦法了。
怎麼和雷蒙錢德勒《漫長的告別》裡那句話那麼像?「道別就是死去一點點。」
📩 [ 待在自己外面 ]
雖然無論多快樂的重逢,也令人悲傷,因為重逢的意思是很久不見了。但我還是希望,那些沒有變的事情帶給我們的快樂,可以超越那些變了的事情帶給我們的悲傷,好讓我們無所畏懼地活下去。
在你面前,我所能做到最虔誠的事,就是不去相信永遠。我和你不是永遠,人性不是永遠,愛什麼的也不是永遠。人們許願,從來不是因為有誰答應他們願望會實現。我們想要許願,只是因為我們想要許願而已。
📩 [ 肉 ]
我想要一醒來就有可以改變自己體溫的東西在身邊,比方一杯蔓越莓汁。比方一個在乎的人。
你好。有時候我在想,每個人的材質都是不一樣的吧。心的材質也好,生活的材質也好。
📩 [ 用七月的姿勢抱你 ]
而黑夜和白天是無法抵銷的,我知道自己面對妳的時候的快樂,會造成背對妳的時候等 量的悲傷。我不能一直看著妳。
📩 [ 健康病 ]
他就會知道我和他一樣,是完全等量地用盡全力在跑的。等量地使力、等量的決心和等量的疲憊。對我而言,我就和冠軍一樣付出了全部的自己。唯一的差別只是我輸了而已。所以,怎麼會沒關係呢。你再怎麼樣,都不可以對這樣的我說「沒關係」。沒關係要由我來說才對。
畢竟沒有人知道,愛情到底是友情的進化還是退化……我們真的可以相愛嗎?不如停在這裡。朋友是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沒有承諾必要。不像愛。
所有的感情都是鬼,一旦來了就陰魂不散。但每一次,每一次我都心甘情願。
📩 [ 一千七百種靠近 ]
為什麼呢,為什麼有些事、有些事反而因為我太珍惜了而腐敗呢。永遠不會變的照片,好像在嘲笑人類。你拍我的時候,明白這件事嗎?事實上,沒有什麼事物會因為我們的珍惜而維持原樣。 這件事,多麼像你的房間。後來後來,底片曝光只需要一個瞬間。到了現在甚至已經沒人用底片了。這個時代,你按下快門之後能立刻給我看,讓我知道你看到的我。偶爾你拍不好說要刪掉,我說不要,不要嘛。你笑笑看著我,又拍了幾張更好的,想要說服我。我知道你因為珍惜我,所以想拍下最好的我。可是我好希望,你把不是最好的我也留下來。我可以永遠待在你的房間,假裝世界上最古老的攝影機正對著我們,我要在你身邊,一動也不動的,只為了和你一起成為一張照片上、唯一的兩個人。
💘 整本書中最最最喜歡的一篇!包含這位委託人寫的信(根本是自己的委託ㄚ),蕭詒徽這篇的前半部在講攝影史,後半部帶出這段,簡直!太!會!寫!
聽說人腦的情緒區塊在一生中會因重複刺激,一次次降低活躍的程度。每一次等量的快樂,都比上一次快樂稍微不快樂。每一次等量的悲傷,都比上一次悲傷稍微地不悲傷。然後我突然明白,我之所以遇見你,是為了在往後所有等量的愛之中不被動搖。
🧚🏻♀️ 閱讀小記
- 不知道為什麼看蕭詒徽時,會讓我一直想到潘柏霖。
- 有一種感悟,詩啊、散文啊,是心中有情感時才適合翻開的讀物。在思緒靜如止水,心不為誰而牽動時,那些文字其實就是一些不具任何意義的排列組合。
- 有時候閱讀時,我找不到委託人和作者回應信的前後相關性,但後來也沒打算要找了,只有作者本人真正清楚那些書寫的脈絡。
- 真好奇每個人讀這本書時,收錄的話是什麼呢?果然文學是內心的映照。
- 謝謝這本書,我確實感受到我的情感面,真切地被文字給接住了,它好像給了我一個安慰性的擁抱,告訴我:它理解我的心。
讀與記錄在 ⎯ 2025年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