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市很亂、很恐怖,其實是鬼影幢幢。其中一幢鬼影是「信貸循環週期」(Credit Cycles)。
為什麼美債鬼影幢幢?
因為美債有人搞鬼。原來,美債巿場是「槓桿」(lever)的天堂,幾乎人人「博奕」(gaming),都在「以小博大」。
因此,企業、消費者、基金、銀行⋯等所擁有的美債,並不是用現金購買,而是將美債去抵押去獲取更多資金,用「槓桿」去撬動資金以贏得巨財。
人人有個發財夢,都想要一本萬利。
這些所獲得的大量資金是「信用貸款」(credit mortgage),常會發生太多或太少的問題,其實是貸得到或貸不到的現象。
這就會發生「信貸循環週期」,其道次第如下:
1.容易借貸。
2.增加槓桿。
3.負債過高。
4.停止擴張。
5.去槓桿。
6.再次寬鬆。
這個貸款有如潮汐一般,忽高忽低,如:
1.先低潮。
2.逐漸漲潮。
3.最高潮。
4.逐漸退潮。
5.低潮。
這種高低潮,來來回回,最少的可以一生只有一回,因為保守經營。
然而,一般人是一年好幾回,多的可以一個月好幾回,讓人疲於奔命。
人們在乎的是貸款太少,都想貸款越多越好,可以說是債多不愁,愁的是銀行。
人們害怕的不是貸款太少,如果貸款太少,就減少了賺錢的機會。
人們認為貸款多是本事,信守一條規則:貸得越多,賺得越大。
人們恐慌貸款太少,代表自己沒有本事,很羞恥於自己貸款能力不行。
之所以貸款少或無貸款,是因為如下的狀態:
1.剛開始買債,不需要多餘資金。
2.自己有錢,無需貸款。
3.已貸了太多款,銀行不再借。
4.貸款太多會有風險,銀行收銀根。
5.債市下降,銀行要求補差額,同時收銀根。
6.貸款太重,負擔太大,自己主動去槓桿。
以上都是「槓桿操作」(Leverage)。
什麼是「槓桿操作」?
槓桿(Leverage, Gearing)就是「資金槓桿」,是人在投資企業、債市、股市時,用舉債的方式去投資、購買,是高風險的事。如果順利時,可以一本萬利、一夜暴富;如果不順利時,可以立即虧損、一夜巨虧,甚至傾家盪產、家破人亡。實在太冒險了!
然而在債市來說,幾乎無人不與,非常刺激,大家樂此不疲。
「一翻操作猛如虎,最後成為二百五」
這就不妙了,如果只是搞垮個人經濟、公司投資就算了,畢竟只影響自己與股東而已,往往有連動效應,可能連累到公司與員工,甚至可以連線到整體經濟或全球金融,那就慘了!全球必遭殃!這種事已經發生了不知道幾回了,人類永遠學不會。
融資顯示人們的本領,可以找到最多的融資。
資金永遠會被市場看好,錢會流向有錢人、高成長的借款人、低風險的投資人。
有錢人,容易贏得銀行的青徠,取得的資金成本也比較低,是市場的寵兒,取得不斷融資的權力。然而市場、融資、景氣⋯等都很敏感,它們知道行情的高點、成長的極限、貸款的極限、市場的不確定性⋯等在哪裡。
此時,銀行、金主知道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市場最終的成長點、擴張停止點,馬上直轉直下,立刻縮緊信用。
這是信任、信用與信仰的問題。
人們的偏見是:一心想贏得信用的方法,並不是去維護信用,反而是去擴大信用,其實這是在稀䆁信用、降低信用,結果常以失去信用作結,得不償失。因為苦不夠的緣故!
債市中買債最多的人之一是「對沖基金」(Hedge Fund)。
「對沖基金」做的工作是什麼?
風險規避,因此又叫做「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其實,這是買空賣空,本意是規避與化解投資風險,結果是在玩風險投資的遊戲。
「對沖基金」在債市上所玩的遊戲是「基差交易」(basis trade)。
什麼是「基差交易」?
這𥚃有兩基:
1.現貨。
2.期貨。
這兩貨之間,存在著差異。
本來債市的「基差」很小,所以最安全與極保本,這是為什麼各國央行、各大銀行、各大基金紛紛買美國國債的原因。
為了讓這些模範生,如各國央行、各大銀行、各大基金⋯等賺錢,就有了「基差交易」:
1.正價差-即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象徵賺錢。
2.負價差-即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象徵虧本。
「基差交易」的價差很微小,就表示這些模範生,如各國央行、各大銀行、各大基金⋯等可能賺不到錢。
各國央行、各大銀行、各大基金⋯等若賺不到錢時,就不可能去支持美國國債;美國為了獎勵他們,就允許它們實施「套利策略」(Arbitrage Strategy)。
允許對沖基金同時「買入」與「賣出」,來規避風險,其作法是:
1.「買入」現貨美國國債。
2.同時也「賣出」期貨美國國債。
價差雖微小,通常可以小獲利。
為讓這些模範生、支持者賺大錢,就放手讓他們套利。
這種套利,有許多好處,如:
1.幅度不大,無害。
2.幅度小,可以穩定市場。
3.賺頭雖少,卻讓債市盤活。
4.有了流動性,大家才願意購買。
其實,對沖基金玩的是「借錢買債」的遊戲,如果保證賺錢還好,如果有風吹草動時,就可能很糟了。
因為美國要讓他們報酬加大,不能夠成為一灘死水,允許他們向銀行或回購市場大量借資,利用「高槓桿」來操作。
其實,這些對沖基金一開始就負債,「以債養債」、「借錢買債」。
這是「槓桿」套利交易,倍數都奇高,可以高達60-100 倍,這就是「高槓桿」。
「高槓桿」代表「高風險」。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統計,各對沖基金的基差交易規模都極大,每天可達1兆美元以上,數目嚇死人!
每天美國債市的交易量遠不只1兆美元,而是高達6兆美元以上,數目字超高,全球無出其右。
這一開始就負債的制度,兆頭並不好,有如走夜路。
當夜路走多了,遲早會碰到鬼。最恐怖的是有人偏偏在搞鬼,如此一來,不碰到鬼才有鬼。甚至某些領導人在裝神弄鬼,因此美國債市就鬼影幢幢。
結果,如今,全球都在捉鬼。
然而,這鬼是誰?卻沒人敢指出來,當然就捉不到,鬼就會繼續作亂不止。
世界等待有心人!
黃振輝/202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