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島小長城與朝日溫泉之間,有一段多數旅人匆匆略過的山路,而就在這個無名的角落,我發現了一個寧靜的小村落,彷彿與世隔絕。這裡沒有路標,也沒有明確的名稱,只有一間簡樸卻帶著詩意的餐廳,名字叫做「島後面」。我一看到這三個字,就覺得再適合不過了。因為從綠島最熱鬧的港口地區看來,這裡正好在整座島的對角,彷彿真的是在「島的後面」,在島嶼喧囂的背後,是某種被遺忘卻仍然存在的安靜與固執。

我之所以會停下來,其實是因為在更前方看了孔子岩。那裡雖然也偏遠,但有著許多指標和打卡點,偶爾還能遇見幾位遊客駐足。而這裡,卻是更進一步的隱秘。不遠處那間「島後面」的木造餐廳,大約只容得下三五桌,外頭曬著一排排飛魚乾,空氣中混著海風、鹽味與微微的柴火氣息。門口坐著一位年紀不小的老先生,戴著草帽,悠閒地剝著蒜頭,對我只是點點頭,像是在說「歡迎」,又像是在說「你來啦,也好」。


我一時無語,蹲下來觀察牠那來回擺動的樣子。它似乎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活動半徑,但也從不放棄擺脫那條限制的繩索,像是永遠不願接受被困住的命運。牠的一舉一動,竟像是某種象徵——一種對自由的渴望,一種來自「島的後面」這個遺世角落的微小呼喊。

而這不正與我們在城市裡的日常形成強烈對比嗎?我們總是在趕路、在規劃、在打卡、在紀錄,但很少真正「停下來」。這一處沒有地名的小村,讓我想起「繞遠路」的價值。有時候,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該直線前行,偶爾轉個彎,或是像這樣隨興地停下來,反而才會遇見真正值得記住的畫面。

我沒有進那間餐廳吃飯,只是靜靜坐在門前的石階上,看著夕陽將小羊的影子拉得很長,看著山路的盡頭緩緩落入金色的雲海裡。我知道,也許下次再來時,這個無名小村仍舊不會出現在地圖上,但它已經在我心中,有了位置。不是熱鬧的港口,也不是熱門的景點,而是那個值得被記住的「島的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