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熱飲,一份親子默契,幸福就是這麼簡單(劉家誠提供)
奶爸Kevin:為什麼我鼓勵孩子勇敢去遊學?學的從來不只是英文,而是打開世界的眼界與心胸
「爸比,國外的學校是什麼樣子?我也可以去看看嗎?」
記得有天晚上,陪五弟看完一本講異國生活的繪本後,他抬頭認真問我。當下我的心很複雜,一邊想著「孩子真有好奇心」,一邊也開始思考,我能不能給他這樣的機會?
身為一位爸爸,同時也是親子心理學講師,我看見越來越多家庭開始重視「讓孩子走出去看世界」的重要性,從短期的遊學,到長期規劃的留學,這已經不再是少數菁英家庭的選擇,而是越來越多爸媽共同的願景。
因為我們都明白,世界變化太快,孩子未來要有更多選擇,光靠一地的教育已經不夠。

靜靜坐著,就是最棒的親子時光(劉家誠提供)
遊學,不只是學英文,還在學「世界觀」與「心理韌性」
許多爸媽問我:「奶爸,你覺得小孩幾歲可以去遊學?真的值得嗎?」
我總會說:「如果條件許可,愈早有跨文化經驗愈好,但關鍵是:爸媽心態要正確,孩子不是去當『會講英文的小天才』,而是去開啟國際視野、練心理韌性。」
短期遊學,最棒的收穫不只是語言,而是跨文化的理解、與世界交流的能力。
孩子在異國環境中生活、適應不同的飲食、習慣,體會文化差異,這些經歷將來會成為他內在的一種柔軟度與彈性,這是課本教不來的。
同時,遊學讓孩子練習自我管理,從收拾行李、遵守時間表,到陌生語言環境裡勇敢開口、交朋友,每一關卡都是一次心理韌性的歷練。
我自己陪五弟從小慢慢建立這樣的心態,未來如果他真有興趣,我也會支持他用遊學、甚至留學的方式,去拓展人生視野。

透過玩樂,建立最深的親子默契 (劉家誠提供)
留學,準備的是全家人的心理與財務功課
但遊學/留學絕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家都需要做的心理與財務功課。
很多爸媽私下會問奶爸:「我很希望孩子出國,但我們家財務有限,該不該借錢?又怕孩子適應不了」
我總會說,先調整觀念:「不是人人都要留學,但如果選擇了,就要做足準備,心態、財務、孩子心理素質都要同步跟。」
在心理學角度來看,留學前的心理建設很重要,包括:
1.孩子要有基本的獨立性與自理能力
2. 家長要能放手、信任孩子去學習與適應
3. 家庭關係要有良好的情感支持網絡,留學生常會遇到孤單、文化衝擊,背後的家庭支持至關重要
財務上,很多家庭低估了長期留學的整體成本,不只是學費、住宿,還有生活費、醫療保險、突發狀況金等。奶爸建議家長們提早規劃教育基金,並且不要為了留學而壓垮整個家庭財務結構,留學是一場長跑,不是拼搏一時的豪賭。

學會靜心,也是陪孩子成長的一種力量 (劉家誠提供)
遊學留學,投資的是孩子一生的選擇權
最終,我常問自己一句話:「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如果希望他未來能勇敢走進世界舞台,那麼現在就該給他見識世界的機會。遊學/留學,投資的不是一紙文憑,而是孩子一生的視野與選擇權。
當孩子習慣在不同文化中游刃有餘、能自在與世界交流,未來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有一份內在的自信與全球適應力。
作為爸爸,我想給孩子的,正是這份「能走得更遠」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問奶爸:「兒童遊學、留學值得嗎?」
我會說:值得,只要你做好心理準備、家庭支持與財務規劃,孩子會因此擁有更大的世界,最後提醒爸媽一句:教育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有智慧、有節奏的長跑。
用對的心態與規劃,陪孩子一起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台,這,就是我們父母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