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例行檢查後的一個上午。
她坐在醫院走廊的一角,手裡攥著剛抽完血的單子,腳邊是等著一起回家的父親。
等待報告的那段時間總是特別漫長,彷彿每一分鐘都被放大。她不敢刷手機、不敢亂想,只盯著那扇寫著「報告列印中」的門,像是在盯著一個未知的命運。一旁也有幾個人:年輕人、老人、小孩陪母親來的家庭……每個人都低著頭,神情安靜,彷彿整條走廊都在一種無聲的焦慮裡。
這時,坐在她對面的伯伯忽然站了起來。
他走到自動飲水機前,接了一杯溫水,然後轉身,遞給身旁一位正在偷偷拭眼淚的婦人。
「喝點水,等太久會頭暈的。」他說。
婦人愣了一下,接過水,沒多話,只是點了點頭。手還在抖,眼睛還是紅的,但嘴角微微動了一下,好像想笑。
然後,那個簡單的舉動,像是打破了什麼。
本來低頭的幾個人,也開始彼此小聲交談。有人提醒對方哪一號叫了、有人分享哪家便當好吃、也有人只是簡單說:「等這個真的很煎熬齁。」
沒有誰在大聲安慰誰,也沒有人知道彼此名字。
但那一刻,走廊不再只是等待的地方,而像是一個暫時借住的避風港。
她後來說,那天她什麼也沒吃下,卻一直記得那杯溫水,還有那個伯伯的聲音。
「喝點水,等太久會頭暈的。」
這句話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卻讓她覺得:有人懂,那就沒這麼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