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雙鞋子的壽命,預計是移動500公里後就無法充分發揮保護雙腳的效果。那麼,每出動一次就是移動10公里以上,就預估這雙鞋子可以穿50次。又假設除了週休二日之外都要穿,估計一年要穿個200天左右,如果想要一年換一次鞋,就得要準備4雙才足夠。
舊的鞋不磨損,新的鞋不會來。要讓新鞋登場,就是要把舊鞋穿壞,這是一個很容易判斷是否買新鞋的規則。因此,買進的鞋就要經常使用讓它自然磨損掉,自然就有新鞋可以穿,這也可看作是努力運動的獎勵,可以在有生之年,持續嘗試穿上不同的鞋子。而且,好穿的鞋子可以隨著自己上山下海,想走到哪裡都行。像月光買進的一雙防水鞋,剛好就在一場大雨發揮防護效果。那天走到一半忽然下起大雨外加大風,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上剛好更換了行走路線的緣故,四周沒什麼遮蔽物,所以只好到一處緊急出入口躲雨,褲子也濕到膝蓋以上了。
大自然的威力就是可以如此說變天就變天,明知這場大雨終究也會過去的,但在那當下就有被困住動彈不得的無力感。到了中午天氣就轉晴,彷彿早上那場大雨是不存在的那樣,不過也同時帶來了清爽宜人的天氣。如果不是有穿防水鞋,那就是落得鞋子和褲子一起濕的下場。
所以,月光會比較重視鞋子,並且會去思考購買防水鞋的比例是多少,不會全都買防水鞋,也不會讓防水鞋有接替不上的時期發生。而買入的GT1000系列是亞瑟士支撐鞋款中的中低價位。而月光之前已經體驗過所謂的旗艦款式,這次想買比較平價款,就是想要嘗試看看有何不同。而到底比較低階的鞋款好不好穿?就得要穿了才知道。
換言之,經過一年之後,4雙鞋都得要換新才行,如果準備兩雙鞋替換,大概就是撐半年左右就得要通通更換。所以就看想要更換的頻率,來決定要擁有幾雙走路鞋。月光目前擁有兩雙GT1000的鞋子,就現狀來說,也不用因為鞋子好走,就都買同樣款式的鞋子。經過實際穿上使用後,月光是感受不出來和旗艦款有何太多的差別。就前後兩雙鞋的背景來說,在穿旗艦款時,月光的體重比現在多上20公斤左右,之所以感受差不多,或許是前者發揮較高的支撐力也說不定。這樣說來,因為體重變輕了,所以可以選擇支撐力不那麼高的鞋款,這也是體重減輕的好處之一吧!
另外,目前也還沒能確定,到底是走路走太多,還是鞋子支撐性不夠,才導致每日腰部都感到痠痛?如果換了鞋子就能明顯改善,那就可以證明的確是如此,但事實上是一樣會痠痛,那就可以說明,不完全是鞋子的因素,至少腳痛的程度是有明確的改善,即使連走五天路也都沒什麼太大的痠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