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傳媒創辦人謝金河上週以「數字背後的真相」為題發文指出,每月上旬財政部公布的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是檢驗經濟榮枯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個數字再配合經濟部的出口接單數據,則是研判經濟發展的重要數據。但在川普祭出關稅大刀下,5月出口出現很大的變化,他推斷,「台灣25年出口在全球可能坐14望13,這張成績單非常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口超過500億美元的數字。這個數字底下很可能是廠商為了避關稅的提前拉貨,後面的強度仍有待觀察!
謝金河分析,「這些年很多政治人物都喊台灣依賴中國,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但今年前5月,台灣對中港出口646.14億美元,其中台灣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到中港金額409.67億美元,比重占63.4%,如果再把資通訊產品的87.44億美元,占比13.53%,這兩項占出口中港的76.93%,這就意味「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出口到中港已經超過四分之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產業出口太集中,這是風險!
謝金河最後稱,「這些年很多政治人物喜歡講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根據今年前5月塑橡膠製品出口20.4億美元,化學品25.44億美元,機械設備23.18億美元,金屬22.8億美元,把這幾項加起來占比只剩下14.1%,「為什麼台塑集團持續邊緣化?從出口值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端倪」;謝金河強調,「中國經常用水果,魚牧產品出口來恐嚇台灣」,但其實金額很少,對台灣影響不大,「容易給政治人物拿來恐嚇老百姓」,單是半導體為主的出口占比來到63.4%,「誰依靠誰?可以看得很清楚!」。
(See:2025/06/16,民視新聞,5月出口破500億美元!謝金河揭數字背後的真相、三立新聞,台灣經濟好不好? 謝金河揭數字背後的真相)
謝金河解讀數據,中國5月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負0.2%,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為負3.3%,在全球通膨壓力下,中國獨走通縮之路。
主因有兩個,其一是房地產泡沫是吹破了,房企的債務仍然高高掛,前50大房企負債13.67兆人民幣,包括保利負債9926億人民幣、碧桂園虧損9846億人民幣、綠地控股9807億人民幣,萬科9474億人民幣。Top50房企31家出現重大虧損,房地產拖累內需,也觸動A辦租金連環下跌。並拖累銀行與經濟,國有銀行因債務問題只能延宕處理。
另一個原因是產業內捲,這次比亞迪汽車降價三成,除了同業拆台,中央也出來喊話,這種全面內捲現象,只是在虛耗國家有限資源,不利產業與經濟的提升,這個現象若進一步惡化,中國將步日本後塵,進入失落的時代。
(See:2025/06/16,Newtalk新聞,中國通縮加劇 謝金河:房地產泡沫破裂與產業「內捲」拖累經濟、太報,中國通縮加劇!謝金河:房地產泡沫、產業內捲 恐步上日本後塵、財訊,「誰依賴誰?」謝金河揭出口真相:半導體、資通訊撐起台灣,但風險也來了!)
如所周知,美日貿易戰,1985年,美國雷根總統指派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擔任美日貿易談判副代表,其展現談判能力,於談判過程「射紙飛機」:1.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2.逼日圓升值、3.終於導致日本經濟因泡沫破滅而崩盤,而日本因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停滯時期,則被稱為「失落的30年(失われた30年)」。
事實上,中國當前的經濟景況與日本泡沫經濟崩盤前夕的經濟情況,確實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房市崩盤、債務高築、金融信用緊縮、人口老化、經濟增長降緩、消費內需低迷等問題,甚至更為嚴重。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2023/7/26在紐約時報便指出,現在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相似之處,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過低,僅靠過度膨脹的房地產行業維持經濟運轉,勞動適齡人口也在減少。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因為「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經濟學家辜朝明也曾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理論,在企業和民眾不願投資及消費之下,中國可能正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類似日本在經濟衰退期間經歷的情況。辜朝明指出,中國必須「修補資產負債表」。方法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也認,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他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熱潮以來,中國債務一直在膨脹,貧富差距也在擴大。同時,伴隨著一胎化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減少,也帶來了國家債務的增加。「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當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達利歐強調,中國政策制定者現在必須設計一個「漂亮的去槓桿化」,以減輕中國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否則將面臨一段「低迷不振」的時期。
如前所述,中國此刻正面臨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勞動力減少、經濟衰退、外資撤退、通貨緊縮、內需不足以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嚴重挑戰。
房地產泡沫破裂價格崩跌,必須儘速努力解決!否則,地方財政不會改善!消費也會疲弱不振!同時,投資不足、消費不振,除"貨幣政策"外,其政府必須要能儘速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提供大力的救助!才能形成"有效需求"的滿足!然後,才能逐漸提振消費、穩定物價!否則,物價下跌、消費不振,並陷入通縮螺旋、形成通縮固化者,中國必將淪於"經濟大蕭條"!
要言之,中國經濟陷入通縮固化、死亡螺旋,恐已是早晚的事了!屆時,就看經濟大蕭條之規模有多大、哀鴻有多遍野而已!甚至,中國恐將陷入持續百年的經濟風暴當中!步上日本失落年代後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