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思維:中國通縮加劇!房地產泡沫,產業內捲!恐步上日本失落年代後塵!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財訊傳媒創辦人謝金河上週以「數字背後的真相」為題發文指出,每月上旬財政部公布的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是檢驗經濟榮枯的重要指標之一」,這個數字再配合經濟部的出口接單數據,則是研判經濟發展的重要數據。但在川普祭出關稅大刀下,5月出口出現很大的變化,他推斷,「台灣25年出口在全球可能坐14望13,這張成績單非常好」。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口超過500億美元的數字。這個數字底下很可能是廠商為了避關稅的提前拉貨,後面的強度仍有待觀察!
謝金河分析,「這些年很多政治人物都喊台灣依賴中國,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不會好!」,今年前5月,台灣對中港出口646.14億美元,其中台灣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出口到中港金額409.67億美元,比重占63.4%,如果再把資通訊產品的87.44億美元,占比13.53%,這兩項占出口中港的76.93%,這就意味「半導體和資通訊產業出口到中港已經超過四分之三」。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灣產業出口太集中,這是風險!
謝金河最後稱,「這些年很多政治人物喜歡講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根據今年前5月塑橡膠製品出口20.4億美元,化學品25.44億美元,機械設備23.18億美元,金屬22.8億美元,把這幾項加起來占比只剩下14.1%,「為什麼台塑集團持續邊緣化?從出口值的變化就可以看出端倪」;謝金河強調,「中國經常用水果,魚牧產品出口來恐嚇台灣」,但其實金額很少,對台灣影響不大,「容易給政治人物拿來恐嚇老百姓」,單是半導體為主的出口占比來到63.4%,「誰依靠誰?可以看得很清楚!」。
(See:2025/06/16,民視新聞,5月出口破500億美元!謝金河揭數字背後的真相、三立新聞,台灣經濟好不好? 謝金河揭數字背後的真相)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16日以「中國的通縮正在加劇的路上」為題發文,指上海頂級商圈恆隆廣場租金從三年前每平方米15人民幣,暴跌至6.5人民幣,跌幅超過六成,這反映房地產市場低迷與內需疲弱。同時,航空業亦受波及,經北京轉機至英國的經濟艙票價僅需一萬多台幣,凸顯消費市場萎縮
謝金河解讀數據,中國5月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負0.2%,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產者物價指數)為負3.3%,在全球通膨壓力下,中國獨走通縮之路。
主因有兩個,其一是房地產泡沫是吹破了,房企的債務仍然高高掛,前50大房企負債13.67兆人民幣,包括保利負債9926億人民幣、碧桂園虧損9846億人民幣、綠地控股9807億人民幣,萬科9474億人民幣。Top50房企31家出現重大虧損,房地產拖累內需,也觸動A辦租金連環下跌。並拖累銀行與經濟,國有銀行因債務問題只能延宕處理
另一個原因是產業內捲,這次比亞迪汽車降價三成,除了同業拆台,中央也出來喊話,這種全面內捲現象,只是在虛耗國家有限資源,不利產業與經濟的提升,這個現象若進一步惡化,中國將步日本後塵,進入失落的時代
(See:2025/06/16,Newtalk新聞,中國通縮加劇 謝金河:房地產泡沫破裂與產業「內捲」拖累經濟、太報,中國通縮加劇!謝金河:房地產泡沫、產業內捲 恐步上日本後塵、財訊,「誰依賴誰?」謝金河揭出口真相:半導體、資通訊撐起台灣,但風險也來了!)


如所周知,美日貿易戰,1985年,美國雷根總統指派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擔任美日貿易談判副代表,其展現談判能力,於談判過程「射紙飛機」:1.迫使日本簽署廣場協議、2.逼日圓升值、3.終於導致日本經濟因泡沫破滅而崩盤,而日本因經濟泡沫破滅後的停滯時期,則被稱為「失落的30年(失われた30年)」。


事實上,中國當前的經濟景況與日本泡沫經濟崩盤前夕的經濟情況,確實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房市崩盤、債務高築、金融信用緊縮、人口老化、經濟增長降緩、消費內需低迷等問題,甚至更為嚴重。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2023/7/26在紐約時報便指出,現在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相似之處,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過低,僅靠過度膨脹的房地產行業維持經濟運轉,勞動適齡人口也在減少。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不太可能成為下一個日本。因為「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經濟學家辜朝明也曾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理論,在企業和民眾不願投資及消費之下,中國可能正進入「資產負債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類似日本在經濟衰退期間經歷的情況。辜朝明指出,中國必須「修補資產負債表」。方法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也認,房地產債務問題正在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他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經濟熱潮以來,中國債務一直在膨脹,貧富差距也在擴大。同時,伴隨著一胎化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減少,也帶來了國家債務的增加。「中國正在進入一場將持續百年的風暴當中。就像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後花了數十年才迎來經濟復甦一樣,考驗或將繼續下去。」達利歐強調,中國政策制定者現在必須設計一個「漂亮的去槓桿化」,以減輕中國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否則將面臨一段「低迷不振」的時期。


如前所述,中國此刻正面臨房地產泡沫、債務負擔、勞動力減少、經濟衰退、外資撤退、通貨緊縮、內需不足以及出口疲軟(依賴出口但全球需求疲軟)等諸多痛點的嚴重挑戰。


房地產泡沫破裂價格崩跌,必須儘速努力解決!否則,地方財政不會改善!消費也會疲弱不振!同時,投資不足、消費不振,除"貨幣政策"外,其政府必須要能儘速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提供大力的救助!才能形成"有效需求"的滿足!然後,才能逐漸提振消費、穩定物價!否則,物價下跌、消費不振,並陷入通縮螺旋、形成通縮固化者中國必將淪於"經濟大蕭條"!


要言之,中國經濟陷入通縮固化、死亡螺旋,恐已是早晚的事了!屆時,就看經濟大蕭條之規模有多大、哀鴻有多遍野而已!甚至,中國恐將陷入持續百年的經濟風暴當中!步上日本失落年代後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nnis Lee(阿丹哥)的沙龍
9會員
468內容數
EMBA研究;喜好閱讀與學習;近年來,專注於"商業法律"與"策略管理"等企業運營議題探討。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企業運營管理等問題。
2025/06/16
以色列突襲伊朗,BBC分析五大最慘後果:伊朗政權垮台,留下權力真空、以色列未能摧毀伊朗的核能力、海灣國家被捲入戰爭、美國被捲入戰爭、全球經濟震盪。法新社指出,萬一美國介入,中國可能也會趁機對台灣動手。華府智庫也認為,中國或許會採取行動對付台灣,因為中國可能會認為,美國被捲入以伊戰爭後將更加分身乏術。
Thumbnail
2025/06/16
以色列突襲伊朗,BBC分析五大最慘後果:伊朗政權垮台,留下權力真空、以色列未能摧毀伊朗的核能力、海灣國家被捲入戰爭、美國被捲入戰爭、全球經濟震盪。法新社指出,萬一美國介入,中國可能也會趁機對台灣動手。華府智庫也認為,中國或許會採取行動對付台灣,因為中國可能會認為,美國被捲入以伊戰爭後將更加分身乏術。
Thumbnail
2025/06/13
盧秀燕議會答詢稱「法院是執政黨開的,大法官也是他們的人」,法官協會表達嚴正抗議,強調政治人物隨口一句發言,把「司法偏頗不公」的帽子套在法官頭上,是一種公開羞辱,完全不能接受。隨意對法官潑髒水、抹黑法院容易,但把司法踩在腳底,妨害社會對法院中立的期待,助長社會輕視法律的氛圍,最終,受害最深的還是國民。
Thumbnail
2025/06/13
盧秀燕議會答詢稱「法院是執政黨開的,大法官也是他們的人」,法官協會表達嚴正抗議,強調政治人物隨口一句發言,把「司法偏頗不公」的帽子套在法官頭上,是一種公開羞辱,完全不能接受。隨意對法官潑髒水、抹黑法院容易,但把司法踩在腳底,妨害社會對法院中立的期待,助長社會輕視法律的氛圍,最終,受害最深的還是國民。
Thumbnail
2025/06/13
國民黨聯合民眾黨,違憲違法亂修憲法訴訟法、亂刪「行政院預算」、亂立「錢坑法案」在先,造成人民基本權益遭凍結、一般補助款遭凍結、行政權遭凍結。欲爭總統大位的蔣萬安瞎提訴願、盧秀燕擬跟風還胡言亂語「因為法院是民進黨開的,對訴願結果悲觀」。台灣司法獨立,對於法律、司法無知的政客,才是現階段目前最大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6/13
國民黨聯合民眾黨,違憲違法亂修憲法訴訟法、亂刪「行政院預算」、亂立「錢坑法案」在先,造成人民基本權益遭凍結、一般補助款遭凍結、行政權遭凍結。欲爭總統大位的蔣萬安瞎提訴願、盧秀燕擬跟風還胡言亂語「因為法院是民進黨開的,對訴願結果悲觀」。台灣司法獨立,對於法律、司法無知的政客,才是現階段目前最大的風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東莞建案傳出大降價,以5折低價拋售在售房源。自媒體形容,此對折促銷策略,在東莞是「史無前例大降價」。中國房地產面臨崩盤,推遲許久、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將如何指點迷津? 日本剛甩失落30年,日圓狂貶再亮紅燈?謝金河:此為其大調整美好時光!日本泡沫經濟演進歷程,恰可作為中國的對照借鏡!
Thumbnail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東莞建案傳出大降價,以5折低價拋售在售房源。自媒體形容,此對折促銷策略,在東莞是「史無前例大降價」。中國房地產面臨崩盤,推遲許久、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將如何指點迷津? 日本剛甩失落30年,日圓狂貶再亮紅燈?謝金河:此為其大調整美好時光!日本泡沫經濟演進歷程,恰可作為中國的對照借鏡!
Thumbnail
經濟成長帶動房市:房價只要GDP超過2%,房價就會飛 先說好消息吧!根據房市專家何世昌的分析,只要台灣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房價就會跟著往上爬。2024年的經濟前景相當不錯,GDP預期成長達3%以上,這意味著房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Thumbnail
經濟成長帶動房市:房價只要GDP超過2%,房價就會飛 先說好消息吧!根據房市專家何世昌的分析,只要台灣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2%,房價就會跟著往上爬。2024年的經濟前景相當不錯,GDP預期成長達3%以上,這意味著房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Thumbnail
國際央行週陸續登場,央行政策影響後續房地產走向 銀行業和不動產業傳出,央行有機會再緊縮限貸令,比照財政部調降高價宅認定價格等,若要下重手,甚至不排除升息的可能性 根據央行最新出爐報告,直指不動產市場交易回溫且價格居高,但這些所謂成長全部都是「小宅化」帶動,其實這個是重大警訊,漲勢已經「強弩之末」
Thumbnail
國際央行週陸續登場,央行政策影響後續房地產走向 銀行業和不動產業傳出,央行有機會再緊縮限貸令,比照財政部調降高價宅認定價格等,若要下重手,甚至不排除升息的可能性 根據央行最新出爐報告,直指不動產市場交易回溫且價格居高,但這些所謂成長全部都是「小宅化」帶動,其實這個是重大警訊,漲勢已經「強弩之末」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中國於2024/5月推出救市房地產的三枝箭,固然短期可以刺激買氣,刺激房地產繁榮。但基本上並未根本解決包括房地產的巨額債務問題。房住不炒,房地產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取決於如何完成漂亮的去槓桿化。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中國於2024/5月推出救市房地產的三枝箭,固然短期可以刺激買氣,刺激房地產繁榮。但基本上並未根本解決包括房地產的巨額債務問題。房住不炒,房地產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復甦將取決於如何完成漂亮的去槓桿化。
Thumbnail
近年海外投資者熱衷日本物業市場近乎瘋狂及熾熱的程度,相對於香港,即使香港政府積極推動撤辣措施,本地樓市雖然成交活躍,樓價卻後勁不繼,使得許多資本轉向海外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有調查報告指,今年首季全球各城市的房地産投資額當中,日本東京圈按年增長60%,達76.5億美元(約1.2萬億日圓)為全球之冠。
Thumbnail
近年海外投資者熱衷日本物業市場近乎瘋狂及熾熱的程度,相對於香港,即使香港政府積極推動撤辣措施,本地樓市雖然成交活躍,樓價卻後勁不繼,使得許多資本轉向海外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有調查報告指,今年首季全球各城市的房地産投資額當中,日本東京圈按年增長60%,達76.5億美元(約1.2萬億日圓)為全球之冠。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Thumbnail
前言 這幾年在台灣的年輕人最有感的肯定是原本已經高聳入雲端的房價,又再更高一層樓到連天上玉皇大帝也住不起的十重天闕。 確實,疫情後美聯儲開啟無限QE模式,逼迫全球央行跟隊印鈔,加上俄烏戰爭後的全球原物料價格高漲,使得房地產建築成本上升,資金溢滿注入房市,更帶動炒房客四處追逐好地段的房源,使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