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讓人只想當條晒網的貓。
這時候,一場航海冒險就顯得特別剛好。
別擔心暈船、晒傷和船票錢,
只要翻開書頁,我們立刻就能啟程。

⛵️《千島傳說1: 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就是一本適合「整個人泡進故事裡」的書。
它從封面到內頁的世界觀都讓人有好感,
連插圖都像翻開哪本動畫的分鏡手稿般細膩。
封面以飽和紅色打底,氣勢如旗幟升起。
主角緹絲戴著帶耳朵的飛行帽,
舉起望遠鏡望向遠方,
看向某個還沒出現的未來。
她身處一張仿古地圖中央,
周圍環繞三位極具故事感的動物族角色,
繩索邊框圍繞航海圖卷、
望遠鏡像是通向未知的出口,
角色表情與頭像排列,
預示這是一本群像推進的故事,
而不是主角單打獨鬥的英雄旅程。
⛵️我們進入故事吧!
主角緹絲是個十歲的小女孩,
也是在獸人世界裡「長得不太一樣」的人類,
猜到了嗎?她頭上的貓耳帽發揮了作用,
讓她在這個以耳、角、鱗為榮的世界裡,
得以稍微不那麼突兀的生活。
緹絲住在首都島的修船廠,與養母熊媽一起生活。
熊媽不只會修船,還很會料理。
緹絲不是什麼天選之人,
她愛聽熊媽說故事,
也會在上歷史課的時候打瞌睡,
但當被老師叫起來時,
卻能回答出通天樹燈塔改裝為電燈的年份。
她喜愛讀書,也練習航海技巧,
最大的夢想是能親自駕船出海。
⛵️就在她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場航海練習時,
一艘「誰都沒看過」的黑船悄悄駛入了港灣。
這艘船船身漆黑、破舊,帆布像被啃過的魚肚皮,
船首雕像看不出是什麼,
沒有人知道它從哪裡來?為什麼漂到這裡來?
港口炸開了鍋,
有人說那是鬼船,大家眾說紛紜,
熊媽被請去協助,緹絲也得以靠近那艘船,
但這艘船的祕密,不只藏在破損的船體裡,
更藏在人們不願再提起的記憶中⋯⋯
⛵️這裡,我們就先暫停,
畢竟劇透是不好的行為,
不過可以猜猜緹斯上哪裡找這艘船的資料呢?
在套書的第一集裡,
作者就不急不徐建立起角色間的情感網絡,
並同時展開一個龐大的世界觀,
我相信這不只是冒險的起點,
更是一個複雜世界逐漸成形的開端。
⛵️緹絲不完美,
她有脾氣、有疑問、會猶豫,甚至會害怕。
但她會觀察、會思考,
更重要的是:她會傾聽。
這種性格,在冒險時顯得格外珍貴。
這個世界也不是什麼都好,
它有偏見、有傳言、有過去的包袱。
但正因如此,它才更像我們的世界,
也讓這場冒險更有「重量感」。
整本書的語言節奏舒緩但不拖沓,
就像一艘風平浪靜時的船,看起來像是緩緩前行,
但早已把我們帶到一個更遠的地方。
⛵️這本書的插圖可以說是另一條敘事線索,
畫家一竹的插圖風格線條細緻,
像是從航海日誌中翻出來的夢境片段,
既有老地圖的沉穩,也藏著童話的幽默。
一竹以靜中帶動的筆觸,刻畫每個角色與場景,
彷彿以插圖定格了故事的呼吸節奏,
讓圖像不但是畫面,也是情緒的延長。
聊聊我最喜歡的幾幅插圖,

⛵️第一幅令人難忘的,
是緹絲在熱鬧的水上市場中跳躍的畫面。
她有著一個不想被世界框住的身體,
周圍是躍動的魚與圍繞在四周的各種漁獲,
整張圖像本身就像一段配樂,輕快卻不失深意。

⛵️這幅畫的是熊媽與海獅警長,
他倆在餐廳裡討論「黑船」的傳聞。
兩人一臉正經的交換情報,
但他們頭上卻浮出一艘破敗陰森的黑船幻象,
帆布撕裂、藤壺亂長,
彷彿整艘船從謠言中長出來似的。
(八卦感滿滿,而且有聲有影的)

⛵️另一幅圖是祝禱師站在風暴中心,
高舉法杖、與亡魂對話的畫面。
她可是梵貓種祝禱師,
高舉巫杖的瞬間,雨勢傾瀉,鬼魂浮現,
她獨自立於甲板之上,像是在主持一場儀式,
面對那些曾經無聲消失的人與事。
畫面的張力來自寧靜裡的堅定,
插圖以極簡的構圖與筆觸捕捉情境的重量,
畫面彷彿在提醒我們,
有些故事不是為了被解釋,而是應該被理解。
⛵️這一集裡沒有超級厲害的爆點,
也還不急著把所有祕密攤開,
但作者慢慢安排角色們出場,埋下日後的引線,
準備日後引爆大家的冒險熱情。
角色的關係、島嶼的規則和各種傳說的輪廓,
全都安安靜靜的就緒,
我們讀的是整個世界剛開始運作的聲音。
⛵️緹絲準備出航,風向似乎正好,
如果你讀到這裡,
覺得有點像是在旅途前一天的深夜,
有點緊張、有點期待,那就對了,
這正是這本書最準確的狀態:
安靜,但充滿可能。
這是旅人真正出發的時刻,
首都島已就緒,你呢?
如果你也準備好慢慢出發,不需要理由,
只是想走進一個不喧嘩但很真實的世界,
那就翻開這本書吧,風起了,帆也揚起了。
《千島傳說1: 首都島的旅人之光》
作者|鄭若珣
繪者|曹一竹
出版|小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