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完醫生後,就沒什麼時間拍照了,
就先用出版社提供的封面照,
大家請見諒啊。
當喵咪發現自己長大後,
紙箱竟然變小了(不是牠變胖!),
於是牠決定搬家,展開一場看屋冒險。
鼠洞太窄、兔窩卡住、
啄木鳥家吵到耳鳴⋯⋯
大家的夢幻住所對牠來說都是災難。
誰知道牠最後住到哪裡去了呢?
這個故事幽默中藏著溫柔的哲思,
世界很大,選擇很多,
但真正適合你的,
也許只是那個你早就愛上的角落。

乍看之下,以為是一本科普繪本,
但卻是一個關於
「那個總是被期待先懂事的孩子」的故事。
青蛙哥哥忙到舌頭打結,
只為餵飽一群眼神閃亮亮的蝌蚪弟弟,
結果自己一整天什麼都沒吃到。
但那一夜,他做了一場夢。
像是童話,卻是一種補償。
白希那用柔光畫面和幽默節奏,
把「早熟」這件事說得好笑又好心酸。
送給每一位努力當哥哥姊姊的你,
還有某些總是忘了
「懂事的孩子也是孩子」的大人們。

翅膀的顏色,曾是保命的關鍵。
卻因世界變了,成了致命的標記。
這是真實發生在英國工業時代的演化故事,
樺尺蛾在空氣染黑後,
悄悄改變了自己,才能繼續活下去。
這本繪本的畫面極美,
但每一幅畫都是沉默的控訴與希望的呢喃,
告訴我們什麼叫「適應」、「選擇」、
「我們能改變世界」⋯⋯
書末還補充了簡明的科學知識,
讓感受有了知識的支撐,
也讓每一個「為什麼」都有答案。
這本書給喜歡故事的孩子,
也給正在學會面對改變的大人,
這是一本從演化說起,
卻寫進你我內心的生命寓言。


這本書一開始有點好笑,
讀完後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要一直被測量?」
從頭蓋骨到腳趾骨,
從血液到語言能力,從花色到孤單感⋯⋯
我們把自己拆解成各種數值,
彷彿測量得夠多,就能知道「我是誰」。
這本書用好真實的方式,
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評價邏輯攤在陽光下。
這本書不是檢測表格,填完就知道答案,
它而帶我們看見,
我們活在時時刻刻被「測量」的世界。
我們有多快?多瘦?多能幹?多會撐?
而這些數據之外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有時候,懂自己,不是多量幾次數據,
而是願意說出:「我不想再被測了。」
這個故事主角是一隻超級自我中心、
動作有點粗魯、學習力堪比三歲的大毛熊。
他有點傻,有點太急著做自己,
急到忘了「你」的存在。
在《我是大毛熊》裡,
他拼命搶、拼命說「這是我的!」
就像某些時候的我們,
只想確定自己「被看見、被重視」,
卻沒發現自己把人群一一推遠。
在《大毛熊不對啦!》裡,
他努力說話,但怎麼說怎麼錯,
他像是學語的孩子,把社交當成遊戲,
卻慢慢意識到其中的重量。
我們都曾像大毛熊那樣,
以為只要說了正確的話、
做了「應該是」對的事,關係就能自然變好。
這本書藉著有點傻的大毛熊,讓我們明白,
懂得分享,不代表失去;
學會道歉,不代表你錯到底。

在這個總是要求我們堅強向前的世界裡,
這本書如同夜空中溫柔的星光,
提醒我們,可以感到疲憊、迷茫,
甚至偶爾想要停下腳步,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作者用她細膩的筆觸,
為每一個帶著傷痕的心靈開了星屑咖啡館。
在這裡,沒有人催促你要更努力,
只有小女孩店長為你調製星屑奶茶,
陪你一起做甜點、等待內心的糖分慢慢補滿。
書中的故事都像是在對疲憊的你輕聲說,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不用一直那麼拼命也沒關係。
就像星星的光芒需要時間才能抵達地球,
我們付出的真心也需要時間才能被看見,
但那份努力永遠不會白費。

我大概永遠無法拒絕廣嶋玲子!
如果你以為魔女的搭檔一定是貓,
那你可能還沒遇過這隻超可愛柯基,
他可能是狗界最愛吃的柯基,碰碰!
這不是一本按照「魔女守則」的魔法故事,
《魔女犬碰碰》不是照本宣科的魔法故事,
當魔女媽媽的三隻貓嚴陣以待、
家裡從餐桌到沙發遭殃、
魔女媽媽怒火中燒,只有碰碰一臉無辜。
這本書的可愛之處,
不只是碰碰那顆圓滾滾的屁股,
也不只是柯基當魔女搭檔這種違章設定,
還有魔女娜娜那個「我選了你」的執念,
那是一種無法用理性說服的認定,
一見到就知道「是他了」。
無論你愛的是優雅的貓還是呆萌的狗,
讀到後來可能也會開始懷疑,
那個被說「不適合」的角色,
就真的該被排除在外嗎?
以上,今天到此告一段落,
我們明天見,
禮拜五你們會來看嗎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