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列式書摘同步發布囉,請參閱以下連結:
一、章節重點提取
第一章 阻礙交易成功的兩個障礙
- 交易簡單但易被情緒複雜化,兩大障礙:缺乏交易系統、無法堅持執行。
- 交易方法多與機率相關,透過固定規則創造報酬優勢,無需過於複雜。
- 情緒反應過強導致難以堅持策略,恐懼不理想結果是主要原因。
- 建議初學者從簡單方法開始,逐步深入,建立對機率與系統的理解。
第二章 壓力與擔憂,是交易成功的殺手
- 交易如禪,需理論與實踐結合,成功交易者必須接受風險。
- 不滿交易結果引發痛苦,壓力與擔憂是成功最大障礙。
- 應學習接受現狀、不執著於結果,釋放情緒,採納新思維。
- 執著是最大障礙,反省情緒處理方式勝於追求複雜策略。
第三章 少(交易)可以是多(賺錢)
- 行動化的想法比空想更有價值。
- 交易者常誤以為頻繁交易或短線操作能控制市場,實則不然。
- 短線交易忽略心態培養,執著結果導致績效不佳。
- 建議採用簡單策略與較長交易週期,透過禪的超然之道保持冷靜。
第四章 交易成功的思維系統
- 交易如禪,需找到真實自我,非遵循教條式指引。
- 成功交易者需面對內心問題,而非逃避或用交易掩蓋。
- 好的交易往往單調,專注簡單策略並堅持執行。
- 面對心魔、保持紀律是成功交易的基礎。
第五章 交易中的執著心
- 禪宗強調不執著,放下對結果的癡迷與控制慾。
- 執著過去限制新可能性,交易如同與自己建立關係。
- 市場反映真實自我,執著預期結果導致痛苦與虧損。
- 清空執念,保持靈活思考,是交易者的最大資產。
第六章 培養超然的交易心境
- 不快樂源於執著預期,忽略現實的正面面向。
- 交易者反應的是自身心智,而非市場,應分離情緒與現實。
- 避免二元對立思維,培養不執著技能,專注實際發生的事。
- 正念幫助交易者保持冷靜,避免因壓力違背交易原則。
第七章 不執著的交易策略-單純的觀察
- 無必要時不行動,單純觀察市場而非控制。
- 精神痛苦源於過度思考與恐慌,導致過度交易。
- 接納與承諾療法:接受現有方法局限,致力於新思維。
- 辯證行為療法:培養接受與忍受痛苦的技能,觀察而非壓抑情緒。
第八章 不反應,平常心
- 正念是專注當下任務,避免思想分心。
- 市場無好壞之分,僅是交易者對資訊的總和反應。
- 為市場貼標籤導致思維僵化,應以好奇心觀察。
- 不執著的交易者靈活調整策略,遵循規則不被干擾。
第九章 抑制和壓抑情緒,無法長期獲利
- 成功交易需認識、管理情緒,而非壓抑。
- 情緒驅動非理性決策,如恐懼失去或錯過機會。
- 以好奇心面對情緒,了解行為動機,避免重複錯誤。
- 自我覺察是長期獲利的基礎。
第十章 成為紀律的交易者
- 冷靜與平和心境是交易成功的關鍵。
- 禪宗克制原則:交易者需對行為負責,保持內心平靜。
- 生活方式與思維習慣影響交易表現,需專注當下感受。
- 紀律化的心態適用於交易與生活,提升整體表現。
第十一章 想要交易成功,就必須進行交易
- 交易需實踐,放下對確定性的執著,面對不確定性。
- 選擇簡單方法,專心執行並記錄情緒反應。
- 交易如禪修,需遵循清晰過程,堅持簡單規則。
- 冥想增強自我覺察,減少反應性決策,提升效率。
第十二章 衡量內心的平靜
- 定期檢視交易結果,調整策略,追求持續進步。
- 意識層級影響交易表現,恐懼層級導致情緒化決策。
- 透過健康生活與冥想提升意識層級,增強內心平靜。
- 有條理的交易教練有助理解過程,提升交易表現。
第十三章 放下「我執」才能淡然看待虧損
- 將自我價值與交易績效掛鉤導致情緒波動。
- 培養淡然心態,拆解盈虧與自我價值的聯繫。
- 放下自尊與身分認同,即使非頂尖聰明也能成功。
- 不執著、接受與放手是交易與生活的挑戰。
第十四章 要錢,不要禪
- 本章介紹具體交易策略,細節獨立記錄。
第十五章 賺錢所需的時程表
- 「我要錢系統」需具備:回測程式、可靠數據、穩定網路、每日掃描與調整。
- 果斷執行買賣,使用交易日誌記錄結果。
- 保持安靜環境,避免自行判斷干擾機械化系統。
- 堅持系統執行,定期檢視成效。
第十六章 市場上可能發生任何事
- 市場不可預測,應接受「不知道」哲學,避免焦慮。
- 試圖尋求確定性導致僵化思維,限制靈活性。
- 根據機率與風險控制計畫,專注當下反應而非預測。
- 靈活思維與有分寸決策是成功交易的基礎。
第十七章 交易很簡單,也很困難
- 恐懼與市場情緒導致延遲交易,無法判斷最佳時機。
- 初學者應避免過度交易,拉長交易週期保持冷靜。
- 資金管理與明確進出場規則降低恐懼,提升勝率。
- 堅持簡單程序,定期無獲利時果斷停止交易。
第十八章 最後建議:像禪師一樣交易
- 透過冥想了解思維模式,避免習慣性判斷與執著。
- 精通交易順序:冥想覺察、觀察想法、辨別執著、堅持簡單方法。
- 錯誤與偏離是過程一部分,深呼吸回歸紀律。
- 交易與禪修皆為反覆過程,追求內心平靜與表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