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生圖
《複寫的謊言》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辦案經驗豐富。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馮立翰
68歲,當代懸疑小說家。
黃婕如
62歲,心理諮商師。
林子寧
馮立翰的第一任編輯,十年前簽書會「意外火災」的罹難者。
宋家豪
45歲,出版社主編。
第一章:那封「一模一樣的遺書」
清晨,沈渦接到一通來自作家協會的求助電話。
當代懸疑小說家馮立翰被發現自縊於自家書房,桌上留有一封遺書,全文只有短短四句話,上面的時間為凌晨兩點十七分。
「對不起,我已經寫不下去了。」
「有人不想我把真相說出來。」
「你們看到這裡,就該知道我不是瘋了。」
「請幫我,走出這一切。」
警方認定為自殺——直到他的出版社主編宋家豪拿出一份驚人證物:
一封一模一樣的遺書,時間卻是「三天前」的午夜,由馮立翰親手交付、指定「若我死了就發給記者」。
同樣的內容、同樣的簽名、同樣的格式;兩封遺書,隔了三天?
而死者身邊,沒留下任何筆跡或打字工具。連電腦文檔,也已被刪除。
沈渦專注的看著那兩封遺書。
「感覺不像遺書,像是…劇本台詞。」
第二章:筆跡不會說謊,但會被複寫
兩封遺書經筆跡專家鑑定,結果讓人意外:
「這兩封信,沒有模仿跡象,可以確定是馮立翰親筆所寫。」
「不可能。」
宋家豪:「三天前那封,我親手收的。他當時精神還好得很,甚至說這是新小說的開場白。」
馮立翰的妻子,心理諮商師黃婕如表示:「他近來情緒波動劇烈,夢中會重複說同樣的句子,像在背誦什麼。」
老李:「情緒波動劇烈?」
「對,他為了寫小說能『重現創傷現場』,近幾個月有開始服用藥物。」
小周:「重現創傷現場?這是什麼意思?」
書桌擺放的正是馮老的新作——《霧城筆記》。
沈渦翻到夾有書籤的那頁:
一筆寫盡紅塵罪,半生只為鏡中人;
書成之日心已冷,紙上風聲訴孤魂。
「這不是單純自殺!」
小周:「是因為書裡夾有書籤嗎?」
老李:「而且這詩還用紅筆圈起來。」
「書籤應該是馮老自己放的,但又是誰刻意將這詩…… 」
第三章:那不是遺書,是操縱工具
沈渦找到死者的舊型打字機,上頭只有一行剛打完的紙條:
「若我死後,請將遺書交給林子寧——我最信任的編輯,也是我最忠實的讀者。」
林子寧,是馮立翰的第一任編輯,也是十年前一次簽書會中死於一場「意外火災」的唯一罹難者。
該事件曾讓馮立翰中止寫作三年,外傳他深陷自責之中。
沈渦調出舊新聞,發現當年林子寧之死,疑點重重。
「這不是單純的意外吧?」
「他也知道那不是意外,可他卻選擇沉默。」黃婕如語氣平靜,雙眼無波。
「所以,妳讓他重複寫那封信,每天念給自己聽。用藥讓他以為,是他親手寫下的這遺書。」
第四章:誰寫了假的遺書
沈渦在書房中找到一個USB,有個資料夾,命名為《複寫實驗》。裡頭記錄了黃婕如對馮立翰進行記憶引導的影像——她以心理催眠、藥物與視覺提示,讓馮立翰相信自己「已經寫過遺書」,並反覆朗讀與簽署,直至信念崩潰。
「我沒有殺他,只是讓他面對真相;畢竟,他活在謊言裡太久了。」
黃婕如面無表情地站在窗邊。
「打字機上面的紙條和那詩,是妳刻意引導我們發現的吧?!」
她轉身一笑:「那些都是他對自己說過無數次的話,我只是複寫出來而已。」
結語:真相不能複寫
老李:「小周,把她帶走。」
警方以「間接誘導致死」結案。黃婕如不僅失去醫師資格,更有可能要面對法律的制裁。
沈渦將那兩封遺書掃描存檔,放入資料庫。
他打開錄音筆:
「有些話,看起來一樣,背後卻是不同的意念。」
他按下停止鍵,把錄音檔存在新資料夾底下,標題為:
《Case No.05:Duplicated Lies》
《無痕竊盜》
登場人物:
老李
58歲,30年的老刑警。
小周
周一偉,25歲,菜鳥刑警。
林詠仁
29歲,藝廊IT技術顧問,曾為白帽駭客,兩年前被蕭敬遠延攬進藝廊。
蕭敬遠
40歲,藝廊藝術總監。
第一章:完美上鎖的玻璃盒
凌晨四點,沈渦來到位於松菸文創園區內的「拾光藝廊」,這是一家展售高價藝術品與稀有手錶的私人畫廊。
失竊的,是一枚全球限量的瑞士百年古董錶,價值超過九千萬新台幣。
展示櫃由四層玻璃構成,採用德國進口生物辨識系統,每24小時自動上鎖、刷新一次開鎖者記錄。無打破、無撬痕、無指紋。
保全說:「我們早上打開系統時發現錶不見了,但連玻璃表面灰塵都沒被擦動。」
沈渦蹲下觀察展示櫃底部,輕輕吹了一口氣。
「不需要打開櫃子,東西一樣能被拿走。」
他轉頭看向天花板——那裡有個通風口,連著一條通到頂層機房的細管線。
「說不定不是竊盜,而是轉移。」
第二章:誰「沒」來過?
藝廊出入口的記錄顯示:整晚只有三名員工輪班,系統無異常、監視器未見可疑人士。展櫃上的指紋仍保留前日值班人員的痕跡,沒有新增。
調閱監視器後,沈渦卻發現了一個「不存在的片段」:凌晨2:06到2:11的錄像,自動跳過。
「你們有定時自動備份錄像功能嗎?」
「不清楚!不過,我們這是由遠端雲端同步自動更新的,負責的是藝廊IT技術顧問——林詠仁。」
「我並未刪除片段,可能是系統更新中自動跳過。」
林詠仁看起來神色自若。
「你什麼也沒動,東西就不見了。你是這系統的設計者,卻不對失竊的空白時間做解釋?」
林詠仁笑了笑:「你認為有人可以不進門、不動鎖、不留痕地偷走東西?」
第三章:幽靈手錶與假象時間
沈渦決定從「手錶」下手。
他請老李、小周調閱保險申報資料,意外發現該錶十天前就被投保退件。理由是:保險公司查驗不到實體的存放證明。
主辦方卻堅稱那錶是在展示櫃內。
同時,一位神秘買家透過虛擬拍賣會平台下標該款手錶,付款完成時間:兩週前。
「也就是說,手錶兩週前就已消失。那展示櫃內的畫面…… 是投影再現。」
投影再現:一種以全息反光薄膜為基礎的立體展示技術,能營造出「錶在裡面」的視覺錯覺。
真正的錶,在兩週前就已透過「合法程序」被轉移給一個神秘收藏家。
「有這技術的,看來只有“他”了。」
第四章:完美犯罪的漏洞
蕭敬遠承認自己因財務問題,與林詠仁私下交易該錶。林以「展示不等於擁有」為由,設計這套轉移系統——在保險失效與交易完成前,營造出一個「無法發現異狀的空窗期」。
林詠仁:「沒錯,你們看到的,是被拍下來的影像,不是那錶。」
「那錄影被『刻意跳過』的5分鐘,其實是你進去關閉投影系統的時間。你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卻有個致命的漏洞。」
「是什麼?」
「你的鞋印。」
「不可能,我明明已經很仔細收拾過地板。」
「喔,不是地板,是在頂層機房的風扇軌道上。」
「差一點就是“完美犯罪”了。」
「你錯了,這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麼犯罪是完美的。」
尾聲:不存在的竊盜
案件定調為利用技術手段誤導監視系統,構成意圖欺詐罪。
小周:「沈Sir,還是你厲害,知道那是影像。」
「是林詠仁的話提醒了我…… 」
“「你認為有人可以不進門、不動鎖、不留痕地偷走東西?」”
老李:「這傢伙對自己的技術,實在太有自信。」
沈渦打開錄音筆,記錄著:
「世上沒有真正的完全犯罪。」
「想在我面前犯案,就像在魔術師面前變魔術一樣。 」
※取自經典日劇《古畑任三郎》。
他按下停止鍵,把錄音檔存在新資料夾底下,標題為:
《Case No.06:The Theft That Was Never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