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第一眼:可愛,
但是請不要被外表「萌」騙,它非常的真材實料!
每個人天天都活在「測量」裡,
大人用成績、薪資估量孩子的價值,
社交場合裡用職稱、談吐給人排順序;
家庭聚會,長輩直接開問哪時結婚?
哪時生?哪時買房子?心裡就有了分數。
不管願不願意,
人早就成了一個不斷被測量的生物,
而這本書偏偏要把這件事攤開來看,
不過它用的是最可愛的方式。

🐱封面上排了整整十六隻貓,
各自展現一種「社會定位感」,
也蠻想是隔壁阿姨準備給媽媽的相親大集,
(別誤會,當然是跟媽媽商量為你找的。)
有的穿著學士袍、有的在發呆、
有的試圖裝可愛但眼神透露疲憊⋯⋯
看得出來牠們努力保持撐住的感覺。
這排面既可愛又讓人感到一點點局促,
畢竟它一上來就把貓成了「16」類,
如果是手機前的你我會是哪一類?

🐱書分成三大章節,從「基礎測量」開始。
小貓咪乖乖站在身高測量框前,
像極了小時候健康檢查的模樣。
四隻不同花色的貓咪分別站在電子秤上,
每隻都有自己的姿勢和表情。
測身高的畫面也很可愛,
有的貓咪乖乖配合,有的看起來有點不耐煩,
那種「又要被量了」的無奈表情實在太寫實。

體重量完了,身高還沒,
還有腳趾骨的長度,搞不好裡頭會藏著祕密,
測量這件事像會上癮,項目開始升級,
除了身體,還有能力、爆發力⋯⋯
甚至是突發情況下的忍耐度。
畫面中,貓咪正被捲入各種測驗場景,
有的在跑步機上氣喘吁吁,
有的正舉重、有的焦頭爛額的思考選項⋯⋯
這些畫面,不是單純的可愛插圖,
更像是把日常焦慮視覺化的動作。

🐱有一頁畫的是穿著上班族套裝的貓,
在倉鼠輪裡奔跑,標題寫著:
「測量你能跑多久都不覺得累。」
這句話既幽默又殘忍。
因為某些人跑得不慢,也跑不掉,
只是早已忘了,輪子是沒有出口的。
在一個把過勞包裝成韌性的社會裡,
「不累」往往不是健康的證明,
而是早已習慣了疲憊,甚至不敢說「不累」。

🐱另一頁是語言測驗,
貓咪坐在西裝筆挺的狗狗面前,
像是要通過什麼高階語言能力面試。
左頁寫:「外語能力也很重要,
選擇哪種語言更重要。」
在某些情境下,
說錯語氣、用錯詞彙、站錯位置,
即使再誠懇,也可能第一秒就被打叉。
誰沒有在某些會議上、某些群組裡、
某些飯局中,感受到一點點這樣的溫差?

🐱這還不算什麼,更讓人沉默的,
是那些關於生活日常的綜合測量。
測用沙發的時長、測吃飯時間、
餐點的質與量、測花費與格調之間的比例,
甚至測量「對那些無法擁有的東西,
有多少熱情」。
每一項看似沒什麼,其實都藏著判斷。
像是一種隱形的價值系統,慢慢滲入生活,
把每種選擇都包上評價標籤。
晚餐選擇泡麵,是因為忙?還是因為沒錢?
是效率?還是無力?
這些問題沒人問出口,
但在他人目光裡早有了預設解答。
🐱除此以外,
還有「孤獨指數」、「不安頻率」,
和「失眠分鐘數」⋯⋯
這些測量聽起來幾乎像是社會壓力的健檢表,
但畫面裡,那些貓依然圓圓的萌萌的,
一臉正經八百地量著腦容量、尾巴角度等,
彷彿這一切真的會得出什麼解答。
🐱有時候看著牠們配合又無奈的樣子,
會覺得太可愛也太幽默;
但再看第二眼,突然覺得有點心酸。
我們好像也是這樣,
知道很多事情做了不會為自己帶來什麼,
可是我們還是每天把自己放到被測量的秤上。
🐱這本書用最可愛的方式呈現最沉重的現實,
那些貓咪的表情時而困惑、時而疲憊無奈,
正好映照出我們在各種測量中的真實感受。
它讓我們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開始想,
那些數字真的能定義我們嗎?
一本萌萌可愛的貓貓書,
居然可以呈現人類世界那麼真實的一面。
薪水、KPI、成績、社群媒體的按讚數⋯⋯
這些是不是都幫我們明碼標價呢?
這本書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當然要翻到最後才知道。
但至少在翻頁的過程中,
那些原本讓人喘不過氣的測量焦慮,
可能會在一隻隻可愛貓咪的陪伴下,
變得稍微不讓人那麼難受。
🐱當世界和我們都在打分數的時候,
請記得,沒有哪一組數字可以完整定義你。
不論怎麼測量,
那些數字終究不是我們,
那個正在努力活著的,才是。
《看看你有多了解自己》
作者|權廷玟
譯者|陳品芳
出版|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