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比賽,首次出現「擊倒」(1),終於可以作出討論,完成整個新賽制系列。
2024/25《香港大專粵語辯論聯賽》(簡稱《聯賽》)第二場準決賽(2)
日期:2025年5月25日比賽場地:香港樹仁大學
辯題: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對美國利大於弊
正方: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反方:香港樹仁大學
開始前,忍不住要咀嚼一會花生。
甲乙復正反 視野美利堅
首場準決賽採取甲乙雙辯題制,第二場轉向傳統單辯題正反方,是刻意嘗試,還是就地取材冇所謂?筆者暫時沒有偏好,只是覺得這個安排有點趣緻,未知決賽會否返回甲乙還是繼續題分正反?
補充:撰文期間,見決賽資料,返回甲乙。
另一方面,是次辯題時事感/花生味特別濃郁,皆因賽後未到兩星期,特朗普與馬斯克傳出關係破裂。筆者曾經胡思亂想以下狀況:若果比賽日期剛好在上述消息傳出後舉行,趣味盎然啊!「DOGE」涉及行政法規等範疇,非關人事糾紛,照道理難以影響論點部署。只是,濃郁花生味熏陶下,雙方用詞舉例等會否特別跳脫?領袖處事風格惹來的反彈,可否成為攻擊正方的論點呢?
最後,有評判提及比賽及辯題的國際視野,準決賽題目都在遠眺美利堅。有視野的好題目不易起,希望這種放眼遠方的機會可以持續下去。
吃飽花生,返回正題。
去蕪存菁 功德無量
再問相似問題:大會加入擊倒環節,希望達成甚麼目標?大會心目中工整、完善、精彩的擊倒,是何模樣?個人估計推斷,擊倒環節若充分發揮其功效,可以阻截自由辯論中反反覆覆、拖泥帶水的無謂攻擊,尤其那種以為把無效論點(甚至是已被清楚反駁的論點)不斷重覆,就等同施壓的行徑。能夠提早結束泥漿摔角,藉此改善自由辯論的質量,簡直是功德無量之舉。
設置30秒冷靜時間,可令雙方有機會調整戰線,放棄一些「可能」被判決為被擊倒的論點;或糾纏已久的話題。至於兩次擊倒導致自由辯論提前完結,令人聯想起足球比賽突然死亡賽制或拳擊比賽強制讀秒(3)安排。「若果」其中一方兩次被擊倒,就進入突然死亡階段或被視作多次強制讀秒,比賽環節立刻終止。
這類安排,能增強比賽的趣味,值得探索。只是,這同時是擊倒賽制漏洞所在:兩次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都是指向同一站方嗎?故此,筆者括住了「可能」、「若果」。
漏洞難免 科技填補
細察5月25日準決賽實況,並筆者自己的推斷,擊倒賽制存在一些漏洞,需要填補:
1. 忙中有序
準決賽當日,擊倒環節出現了一些問題(1:25:30-1:26:15)。當時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環節,但似乎動作不夠清楚,爾後主席鳴鐘釐清計時部份出現的誤會,然後反方作出質問,正方剛開始回答,30秒冷靜時間卻在此時開始。評判為何此時舉起擊倒牌?肯定與正方未成形的回答無關,與反方的質詢有關嗎?還是評判「補回」之前的擊倒?首次擊倒,有點不太順暢。
依筆者觀察,主席與計時員其實十分「繁忙」。替雙方計時、觀察評判、判斷擊倒、按鐘提醒、暫停計時……難免掛一漏萬。也許在純熟運用新賽制之前,需要多一至兩名工作人員(或雙方代表)協助。故此文章題為「忙擊倒」,因為真的很繁忙。
筆者早年曾經倡議用chess timer為自由辯論計時(4),網絡亦有提供類似的chess clock(5),具備暫停計時功能。若未能增加工作人員,或可透過類似技術手段協助。
2. 示意不清
繁忙的也包括評判。新賽制下,不計之前的台下發問,自由辯論期間評判需要聆聽、筆錄、籌算、舉牌……多元操作下,也許是舉牌動作不明顯以致遲緩的原因。舉牌動作不明顯或遲緩造成的困難有二,首先是主席要打醒精神留意評判,更繁忙;其次是……若兩位(多數)評判皆有意舉牌,示意擊倒,卻不同步,放下舉起相差幾秒之遙,主席如何準確辨別「一位評判」或「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若果現場有5位評判,難度更大。幸而今場比賽評判極有熱誠,有時舉牌示意直至主席作出回應。
除了增加工作人員協助之外,日後(對,不是近期)評判可用「按鈕」方式示意,讓系統計算5秒範圍之內是否有多數評判同步示意擊倒,到時亮燈/響鈴示意。至於為甚麼是5秒不是6秒,這個可以商量。
還要加個按鈕?豈不是愈來愈複雜?這是筆者無奈的建議,因為還有其他難題要處理。
3. 站方不明:和局或勝局
依筆者觀察,那個擊倒牌似乎不分甲乙/正反,也看不見評判示意誰擊倒誰。若筆者有錯,煩請指正。
故此,當首次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我們只知有一方被判定擊倒,卻未能辨明是那一方。到第二次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到底是同一方被兩次擊倒(勝局),還是雙方各自被擊倒一次(和局)?難道主席要趁30秒冷靜時間詢問評判到底誰擊倒誰嗎?好繁忙。
筆者估計大會因此終止比賽環節,乃借鑒足球與拳擊的類似安排,目的是顯示其中一方更優勝(類似KO或TKO對手)而非雙方勢均力敵,故此現行安排「可能」會出現與大會期望的目標背道而馳的結果。當然,大會的期望可以與筆者不同。
4. 科技填補
千頭萬緒,如何解決?除了增加人手,也許要麻煩主席及評判再繁忙一點:第二次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後,暫停自由辯論,然後立即詢問評判:是否同意即時終止自由辯論環節?但若果出現第三次多數評判舉起擊倒牌,就可以放心終止自由辯論環節,因為肯定有一方被兩次判定擊倒。
當然,會愈來愈忙,爭議亦未必減少。
其實上述困難,日後也許可以透過科技解決。對,重滔AI奪去人類崗位的處境。前述「按鈕」方案,將來可以落實成評判面對一部Tablet/一款Apps上的按鈕,按鈕還可以清晰歸類甲乙/正反,系統能清楚斷定票投那一方,加上5秒內同步按鈕檢測,基本上可處理前述問題。計時功能當然可鑲嵌入同一款Apps當中,畢竟前述的chess clock並非為辯論比賽而設計,功能上仍有所不足。
至於那個Apps如何設計,或可求助於各大專院校的理工科同學們,應該可獲得足夠的支援,說不定還可推介給全世界的辯論同寅。
5. 頭盔時間
上述觀點成立,前提是擊倒牌不分甲乙/正反。由於筆者沒有走近評判桌,觀看擊倒牌上圖案文字,故此有可能作出錯誤評論。另一方面,亦有可能筆者把問題複雜化,大會本來就沒有打算玩甚麼KO/TKO。
擊倒很忙 改革頗倦
為要堵塞幾個漏洞,要花上這麼多心血嗎?要問問大家心志有多強了。改革是很疲倦的動作,今屆只剩下一場決場,也許不要大刀闊斧幹甚麼,籌劃日後改善就可以了。
期望在決賽日,新賽制繼續發光發熱,細節更完善,比賽更好玩。
(系列應該完結)
作者IG:https://www.instagram.com/kwanjianwen
註:
(1) https://www.instagram.com/p/DHWJ0Sxyt2r
(2) https://youtu.be/tjLVDjSq5Kk
(3) 奧運拳擊規則:拳擊怎麼得分?不是KO就贏,關鍵是「得分部位」! https://neww.tw/boxing-rule/
(4) https://vocus.cc/article/5ba8b3fefd897800014d1ee9
(5) https://chessclock.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