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寫作:思索的翅膀,創作的靈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曾寫一篇<馴龍高手4DX>電影賞析。想要描述在電影院裡體驗騎在龍背上的震撼,當下的悸動具體而強烈,但是那些畫面,那些感覺,明明還留在身體裡,卻找不到語言讓它們出現。

我心想:「或許AI可以幫我解決這個困難?」

因此我報名了書店老闆的AI寫作課,讓我對AI徹底改觀,真正明白一件事:「我不是沒素材,而是缺乏系統化表達這些素材的方法。」

在課堂上,我把這篇舊文重新交給AI改寫。我沒有直接把文章餵給它,而是根據課堂指引,把一開始整理好的素材——像是《馴龍高手》拍攝時實際搭建的維京部落、主角與沒牙進行飛行測試的過程、還有自己對於4DX體驗的細節與震撼——統整給它,並清楚告訴它我想強調什麼感受、哪些細節不夠。這不是單純地「請它幫我寫」,而是一次合作。我提供原始感知,AI提供表達策略。

短短10分鐘,AI架構出動態沉浸感的畫面:海面逐漸逼近的3D錯覺、雲層由前向後掠過的動線,還有主角與沒牙在失控之後重新找回節奏的節點,加上座椅傾斜體感與視覺完美同步。這些體驗我原本都有「感覺」,AI像是一種鏡子,幫我把那些模糊「感受」提煉成語言。

我開始意識到,過去我只會用AI幫我改錯字、修文法、潤結尾,這根本是「大材小用」。真正有價值的,是透過和它的對話,把我原本腦中那堆模糊想法——一個畫面、一句台詞、一個殘存的情緒餘波——拉出來、攤開來、拆解成可以書寫的結構。

再繼續深入思考,我也更清楚地看見,AI在寫作過程中究竟該扮演什麼角色:它是一個極為強大的後端處理者,但絕不是創作的起點。前端的任務,包括釐清文章的目的、辨識目標讀者、選擇合適的語氣,搜集關鍵的素材,必須由我們來完成。

這也是這堂課的核心:一開始不急著教我們操作AI,而是先認識自己。我的慣性風格是什麼?我會帶給他人什麼印象?接著,課程讓我們面對一個根本問題:你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寫給誰?你希望他看完後,做什麼?這些問題一旦被釐清,AI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否則,只能寫出詞藻華麗,但沒有靈魂的空殼。寫作的確可以更快,但前提是你知道你要去哪裡。AI可以幫你修路、鋪橋,但你要指出明確的方向。

我想,這堂課教我們最寶貴的不僅僅是AI寫作的方法;而是在AI的高速節奏中,不迷失方向,持續鍛造創作的靈魂。

<附註>

AI修改前文章

https://reurl.cc/W0p9ZD

AI修改後文章

《馴龍高手》4DX--騎上龍背,衝出峽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致源的沙龍
7會員
11內容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賴致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9
上週約會原本想看《不可能的任務》4DX,但只剩下一般數位版。回頭查了下目前4DX片單,女友一眼看上《馴龍高手》真人版。 我上網查了一下評價,整體還行,就訂了兩張票。事實上很擔心真人版翻車,但又期待能在龍背上翱翔天空的臨場感,帶著矛盾的心情踏入電影院。
Thumbnail
2025/06/19
上週約會原本想看《不可能的任務》4DX,但只剩下一般數位版。回頭查了下目前4DX片單,女友一眼看上《馴龍高手》真人版。 我上網查了一下評價,整體還行,就訂了兩張票。事實上很擔心真人版翻車,但又期待能在龍背上翱翔天空的臨場感,帶著矛盾的心情踏入電影院。
Thumbnail
2025/06/15
醫學生總是聽過一句話: 醫生和學長姐常說:「在醫院不要只埋頭讀書,而是要『多看病人』!」
Thumbnail
2025/06/15
醫學生總是聽過一句話: 醫生和學長姐常說:「在醫院不要只埋頭讀書,而是要『多看病人』!」
Thumbnail
2025/05/30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尋覓一處寧靜的角落,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作者分享了在臺中勤美術館參觀Nendo設計事務所展覽的體驗,並藉由細膩的文字描寫,帶領讀者一同沉澱心靈,體會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5/05/30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尋覓一處寧靜的角落,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作者分享了在臺中勤美術館參觀Nendo設計事務所展覽的體驗,並藉由細膩的文字描寫,帶領讀者一同沉澱心靈,體會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生成圖片是一個挑戰性的任務,雖然AI能理解文字需求,但仍無法完全想像心中的理想畫面。使用中文描述AI的生成效果約為5成到6成,而加入擬人化的描述可以讓AI更好地理解需求。無論如何,AI生成圖片仍面臨許多挑戰,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嘗試。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AI繪圖要廣泛用於商用還有一大段路,還需要依賴人類的經驗判斷、調整,為什麼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測試AI功能的文章,內容是一些隨心所欲的想法和想像,引導讀者思考現實世界及經歷。文章內容充滿了一些具有戲劇性和冒險色彩的詞彙和描述。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透過學習與AI對話,讓它產出我們想要的圖像,將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過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如何使用AI創作出簡潔明亮風格的心靈富足、光明、溫暖圖像,並加入付出與給予的元素。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上圖是根據彩色故事腳本生成的照片與草圖。 運用圖生圖的原理,把AI視覺故事腳本的其中一個畫面。擷取出來。 輸入重新繪製這張圖片 AI 會自然根據草圖,重新繪製元素一樣的精細畫面。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對創意和靈感來源的深入思考,以及如何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成果或解決方案的過程。透過學習、資料收集、練習、創新等方法,提出了將創意落實的思路和技巧。同時介紹了AI在外顯知識的自動化應用,以及對其潛在發展方向的討論。最後探討了傳統機器學習技術在模擬中的應用案例和對AI世界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