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 AI 成為我的導師,從對話中摸索撰文的方向

Peter Tu-avatar-img
發佈於生產力與商用 AI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時候一直覺得文章缺少了什麼,即便是透過設計連鎖思考 (Chain of thought) 的提示 (Prompt),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餵進去,還是得花差不多 50% 的時間來修飾。


嘗試了幾個方式,不管是加入更多的 prompt 應用場景,或是加入了更多 keyword,好像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漸漸的發現,如果你給 AI 的寫手指令愈精準,它寫出來的東西就愈制式化,少了作者本身的經驗。


而且如果硬要把作者的經驗強加在文章輸入 (Input) 的規定,AI 寫出來的東西會缺乏變化,還不如自己寫。


是不是好像老闆交代員工指令,但是愈多指令反而會害員工的思考僵化,變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


知識類型的工作好像容易這樣,不像制式化的生產線,如果產能不足加人就可以解決。


常常如果多了一個助手,反而會達到反效果,因為這種自身的經驗沒有辦法傳承。


花時間把知識和方法傳承給別人反而更花時間,難怪覺得自己請 AI 打完文章還要花大把的時間修正,好麻煩。


後來重新審視了自己寫文章的流程,發現自己花最多時間的不是在把文章打出來,而是修正自己想要表達什麼。


如果要花這麼多時間修正自己的想法,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分工合作改成「AI 負責列大綱和提問,我來分享想法呢?」


一旦有了文章的大綱和給了精準的問題,那麼在闡述自己想法的時候就會快很多。


於是乎,這樣想法促使我從不同的角度嘗試如何和 AI 協作。


-


道理很簡單,想像一下自己通常在職場上學習的時候通常都會希望自己有個導師 (Mentor)。


這個導師可以成為思想上的夥伴,激發我的想法、問我問題、提供方向、給予答案。


前提是,這個導師在某個領域比我厲害,或是在我想要研究的領域知識水平和我差不多。


這樣就算問的問題不夠精準,也可以幫助我反思沒有想過的方向。


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導師必須要很會問問題,問題要精準以及有邏輯。


然後適時的分享他們對我回答的看法,覺得有哪邊可以加強。


所以偶爾在打文章的時候,我會用這種方式來去撰寫,利用 AI 來幫我梳理思緒。


-


首先,給它設定角色,讓它成為我的導師


利用蘇格拉底的教學方式來透過問題引導我的學習。


然後賦予這個導師一個他熟悉的領域,不管是行銷、營運、甚至數據分析。


這個問題的排序必須要漸進式的,愈來愈深入。


有了大致的工作背景後,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來去設計它提點我的方式。


第二步,讓這位導師適時的點出我的不足


最好的方法,就是請老師在每一個問題問完後,根據我的回答打個分數。


然後可以的話順便解釋為什麼他給這個分數,如果想要得到滿分我應該如何回答。


當然打分數也不能太嚴格,我一開始設計的導師太入戲 (蘇格拉底 120%),完全不給答案,只會一直問我問題。


不僅沒有反饋,問題還超難,氣到把他開除 😂


所以後來微調讓導師每兩個問題就會自由發揮一下 (人性化一點),可以適時的挑戰我的答案,但是也可以闡述他自己的看法。


最後,當問題累積一定程度的答案之後,就可以請導師幫忙整理我們的對話。


OS: 真好,校長兼撞鐘,我還真不敢這樣要求指導教授


請它在五六個問題之後,幫忙整理一個大綱然後稍微回顧整體表現,以及點出哪邊可以改進。


-


回頭來想,在過去接觸 AI 的一年之間,我的心境轉變如下。


第一次接觸的時候,覺得很有趣。


在問問題的時候,看到奇怪的答案還會笑說它回答錯誤或回答的不夠好。


接著隨著版本的迭代 (GPT-3.5),漸漸的覺得它的能力可以跟上我部分的技能。


很多時候,我把它當成下屬一樣在交代事情,然後慢慢讓它學會我的工作方式和習慣。


直到最近使用 GPT-4,發現它學習的速度來到一個瓶頸,不如請它教我那些我所沒有學到的知識和提供不同的角度。


在短短一年內,它的角色快速的轉換,從「業餘人士 > 助手 > 工作夥伴 > 思考上的夥伴 (thought partner) > 導師」。


讓我深深的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也了解到自己學習的方式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avatar-img
51會員
68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培養習慣以提升效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慣可能帶來過度的壓力和反效果。文章建議定期審視背景、選擇合適的參照對象、適時調整進度、看長期效果、避免短期目標後無所適從。最後作者透過放鬆步調、調整習慣,減少壓力,逐漸找回平衡。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必要時慢下腳步。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如果您對自動模擬中的細節不滿意,您可以使用一系列引導 Prompt 將對話引導至您喜歡的方式,以下範例示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Thumbnail
AI幫助創作者進行內容分析,提供發布設定的最佳建議,包括標題設定、文章分類、本文摘要、瀏覽縮圖和關鍵字設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們人類和ChatGPT的對話技巧也是需要學習的,有鑑於此,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和ChatGPT對話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如果您對自動模擬中的細節不滿意,您可以使用一系列引導 Prompt 將對話引導至您喜歡的方式,以下範例示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跟 AI 機器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明確向對方說你的目的是什麼,給予什麼樣的參考資料和範本。最後要求對方產出的作品是什麼。這樣的流程不論是講給 AI 或人類都很重要。那些會說 AI 很難用的人,或許現實中也常常覺得別人怎麼都聽不懂自己想說什麼,這種人即使跟 AI 表達需求,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邊塗鴉時思考的一些事情,僅限個人想法。 一直在思索是什麼讓文字與人變得平面、變得冰冷,又是什麼讓創作的意義變得單一而扭曲。最近在盯著「AI建議」這個按鈕看時稍微理出一些頭緒。 文章發布前頁面頂端有個「AI建議」的SEO優化按鈕,按下之後會出現AI自動生成的標題、分類、摘要等內容,我覺得很有趣。
Thumbnail
本文探討用人工智能AI來寫作的議題,特別討論創作者與執行者之間的關係,以歷史角度指出著名的畫家早已聘用助手來繪畫畫中次要的部份,藝術家不必然是製作藝術品的人。本文作者認為應否用AI代替自己親手創作,是創作者的個人選擇,視乎他的創作目的。
Thumbnail
瞭解讓AI寫文章的好處,包括提高效率、快速獲取答案和資料整理
Thumbnail
AI幫助創作者進行內容分析,提供發布設定的最佳建議,包括標題設定、文章分類、本文摘要、瀏覽縮圖和關鍵字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