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
含有「失控」共 10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鏡望川
2025/04/20
「你說的話,不一定是你說的|《偏差值》語言錯誤觀測實驗開始」
...顯示更多
#
偏差值
#
人格觀測
#
失控
1
留言
在世界很吵的時候,寫下心裡的聲音
2025/04/16
不只是失控,是喚醒
今天,我打開家門,只先開了一個縫隙。 和往常一樣,是為了確認我的貓沒有要衝出去。 這個小動作,已經成了我生活裡的一種習慣。 但沒想到,他衝了出去。 沒有任何前兆,也不是玩鬧,他就這樣像一道灰影似的,從門縫竄出,朝著樓梯一層一層地往上奔去。
#
內在小孩
#
自我成長
#
療癒
1
2
綠豆爸的幸福家
2025/04/15
孩子生氣時會大吼大叫、摔東西,我要怎麼教小孩?
只是因為玩具拼不起來、被糾正錯誤、要求關掉正在看的影片、或者手足搶了他的東西⋯⋯ 孩子瞬間暴怒,漲紅了臉開始大聲吼叫、尖叫,甚至把手邊的玩具、書本、遙控器用力地往地上砸,或者踢桌子、踹椅子! 整個家裡充斥著他失控的怒吼和物品碰撞的聲音,你可能感到震驚、害怕、生氣,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讓他「停下來
#
綠豆爸
#
阿德勒
#
正向教養
2
留言
星星兒的出路
2025/04/12
對我而言,把想說的話停在腦子,感到難受
事實上,最近我感受到,星兒腦子的固著性,造成無法停在腦子的原因。 是因為腦子的自然反應導致,那,如何改善? 以今天來說,我腦子的固著性,有大幅度增加 基於「得到」紓壓的管道,我反而因此固著到「怕當機」而失控說出口。 因此,要說想改善,反而在實踐,難免失控。 真要改善,就要事先靜下心並進行觀
#
星星個案
#
障礙
#
星星
2
1
官官的日更成長思考
2025/04/02
好好休息才不會失控
這篇文章探討了適時滿足自己的重要性,透過行為經濟學家的實驗發現,過度延遲滿足可能導致決策失衡,反而引發更多衝動行為。作者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從過度追求效率到學會平衡動靜,強調適當休息、靜心與身體活動的重要性。文章提醒我們,唯有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和諧,才能真正提升生產力與幸福感。
#
每日寫作
#
方格新手
#
方格人氣王
5
留言
seeker Sensual的沙龍
2025/03/25
越抗拒越靠近的心理悖論:如何透過譚崔與教練技巧化解內在抗拒?
從抗拒到擁抱:覺察、轉化與性能量覺醒,本文探討心理學中的反彈效應,說明如何透過譚崔的觀點與實踐,將抗拒轉化為能量的入口,找回更深的感受力與允許力。文章並介紹性能量覺醒課程,強調其著重內在能量覺察與轉化,而非僅止於肉體層面。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
高潮
#
顯化
#
身體
喜歡
留言
付費限定
‹思›語室
2025/03/24
《性吸引力養成 05》:親密時,說什麼話會讓他瞬間破防?
如果妳曾在枕邊沉默,曾經懷疑自己夠不夠性感,那這一篇,是寫給妳的覺醒書。妳值得被渴望,更值得成為慾望的主角。
#
作者
#
力量
#
創作
喜歡
1
個人經濟學
2025/03/16
《反脆弱》:從古今政治體制看不穩定中的成長
《反脆弱》作者塔雷伯認為,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受傷後更強。如九頭蛇被砍頭長雙頭,古羅馬歷經坎尼慘敗稱霸地中海,美國經內戰與大蕭條崛起,比利時 541 天無政府仍穩定,皆展現反脆弱性。現代文明過度干預削弱韌性,反脆弱系統則從波動中成長。但若修復不及傷害,終將衰亡。不穩定是成長之源。
#
抗藥性
#
自然
#
修復
1
留言
個人經濟學
2025/03/16
柏林圍牆倒塌:一場誤會引發的歷史巨變
柏林圍牆倒塌是一場意外引發的歷史轉折。東德因社會動盪放鬆旅行限制,卻在記者會上因沙博夫斯基的口誤,誤傳「即刻生效」。民眾誤信圍牆開放,湧向檢查站,負責人雅格無奈放行,引發骨牌效應。當晚,青年爬牆慶祝,數日後圍牆被拆除。這事件揭示極權體制的脆弱:高層推卸責任、執行脫節,導致系統瞬間崩潰,成為自由的象徵
#
柏林圍牆
#
東德
#
骨牌效應
喜歡
留言
Ween的沙龍
2025/03/15
“面對孩子,我又失控了”,父母生氣,孩子學到什麼?如何正確面對情緒?
"父母到底能不能在孩子面前生氣?"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很長一段時間,從小經常被灌輸“生氣是不好的”這樣的觀念,因此當感到憤怒時,往往會習慣性地壓抑這些情緒。然而,當面對小孩脫序的行為時,情緒一旦失控,又會感到懊悔,擔心自己在小孩面前發火是不對的。 其實,生氣的情緒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
#
父母
#
親子
#
育兒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