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存在的不同:
一個是生物上的存在,能吃喝拉撒睡,那是生活; 另一個是獨特的,個人的存在(being),感覺到活著,笛卡爾說 "我思,故我在",思考,讓一個人有覺察,那一刻,便感覺到存在。
這裡要討論的問題,不是生活上的存在,而是有覺察的存在 - 血拚讓人存在嗎?
目前正在日本旅行中,我發現買東西讓我很興奮。起初,買東西前,會期待,於是興奮開始,尤其是很多寫著大大的紅紅的折扣優惠,讓人眼花撩亂; 然後,買到東西,滿足感上升,這種感覺會持續到使用此東西前,新鮮、好奇、甚至尋求別人認同,與自己或他人開啟的對話如: 會不會好用? 會不會好看? 最後,使用過,確認了答案,新奇感快速下降。此過程之快,快樂感短暫、輕易取得、且表面。
快速短暫的興奮感不是活著般的覺察存在,而是主要被情緒驅使的。
那麼另一個問題來了,為何一個人喜歡這種一時的興奮感? 這個人原本可能是處於空虛感、無聊感、甚至是焦慮、憤怒等等情緒中所致,因此需要血拚購物的興奮來填補。這不是說不好,這很正常,只是若是成癮,就會陷入循環。若能覺察到自己行為經常以血拚來填補,可以練習反思,試著面對自己心中的焦慮來源。
雖然我了解自己一個人是不容易做到的,但這是另外一個主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