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五月初開始,我便持續與壓力共存,至今已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逐漸感覺自己似乎適應了這種狀態。
壓力的主要來源是我持有的債券投資部位,價格近期的趨勢都是下跌居多。回顧過去,我從一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就開始投資債券,當時的資金配置相當謹慎,買入價位也相對理想,至少在購入時,債券價格處於較低的區間,風險看似可控還有價差可以賺。
然而,沒想到新台幣竟然以超乎想像的態勢升值,這不僅超出了我的預期,也讓許多同樣投資債券的夥伴因為難以承受帳面損失,選擇止損離場。我投資債券的初衷是為了穩定領取債息,用以補充現金流或進行再投資。目前為止,債息收入依然穩定,沒有出現縮水的情況,因此我選擇繼續持有這些債券,只是暫時未再追加資金投入。
與此同時,我將領到的債息轉而投入股票市場,試圖放大股票部位的規模,以期在長期獲得更高的回報。每個月,我都需要應對信貸、房貸以及質押貸款的利息支出,這讓手頭的現金流很緊張。幸運的是,我始終未曾動用緊急預備金,且質押的部位也未完全壓滿,這為我的投資組合保留了一定的調整空間。若非如此,目前的壓力可能遠不止於此,甚至可能讓我陷入更被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