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前言
台股有時像海水,浪頭說來就來;也像雲影,晴時多雲偶陣雨。投資人常被 K 線牽著鼻子走:市場一紅,覺得自己是股神;市場一綠,又懷疑世界要末日。這種「一掌天堂、一掌地獄」的體驗,其實跟《金剛經》裡的辯證法高度契合——同時肯定、同時否定,最終指向無所住的自在。
金剛經
1. 大漲非漲,是名漲
當指數一根長紅,新聞標題瞬間換成「多頭啟動」??、「台股三萬在望」??。從經典角度來看,「漲」是一種被賦名的現象——它存在於我們對價格的期待與情緒之中。
- 否定面(非漲):股價上升並不保證公司價值同步提升;潛藏的籌碼集中、景氣循環、政策風險,隨時可能翻臉。
- 肯定面(是名漲):在世俗層面,漲幅確實提高投資人帳面財富,也提供我們評估市場熱度的指標。
辯證一彈:看到漲而不執著於漲,才能在狂歡中保留清醒。
真實案例
去年 10 月,我追高一檔 AI 概念股,短短三天賺了 18%。正準備高歌離席,卻想:「既然這麼強,再等等?」結果它接著連跌五根。那一刻我才體會——漲的當下,內含隨時歸零的種子。
2. 大跌非跌,是名跌
恐慌盤時,PTT 滿是「完蛋了」「斷頭潮」的哀號。可見跌不僅是數字下滑,也是集體心態的投射。
- 否定面(非跌):價格崩落或許只是資金移動,而非公司基本面惡化;對長期投資者,它甚至是買進良機。
- 肯定面(是名跌):跌勢確實會觸發融資追繳、資金外逃,導致骨牌效應。
辯證二彈:見跌而不恐懼於跌,才不會在谷底將未來翻身的籌碼賣給別人。
3.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投資者的心性練習
《金剛經》提醒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投資對應的操作心法是:不住於漲跌、也不逃避漲跌,而在無住中做出當下最佳行動。

4. 四個辯證式看盤練習
- 一句話翻轉:每當你想說「它一定會漲」,立刻補一句「非漲」。提醒自己事件多線發展。
- 停看聽呼吸法:盤中下單前,先深呼吸三次,觀照心跳是否因FOMO加速。
- 斷網日:每月留一天完全不看行情,訓練「無所住」的肌肉。
- 布施點滴:分享研究筆記給朋友;當布施發生,貪嗔心自然鬆動。
5. 從空性湧現的策略活力
空性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被任何概念扣留。
在每一階段,都用「A 非 A,是名 A」自問:
- 事件利多非利多,是名利多?
- 停損非損,是名損?
這種內在對話,讓操作變成一場持續的正念實驗,而非輸贏賭局。
結語:拆相不離相,投資亦修行
股市像是一座大型幻燈片:漲跌、題材、籌碼、財報——每張幻燈片投射在我們心上,引發慾望與恐懼。《金剛經》給的秘密是:拆掉螢幕,卻不關掉光源。懂得「非漲非跌」的人,反而能在無常裡自由航行。
願讀到此文的你,也能在下一次震盪中,聽見內心輕輕響起:
「此跌非跌,是名跌。」
然後,帶著微笑,做出清晰而自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