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有一些時刻特別值得銘記。對我而言,高中生活的開始,正是那個改變我人生軌跡的轉捩點。這段時光不僅是一段求學歷程,更是我重新認識自我、挑戰過去、定義未來的關鍵起點。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提過,國中時期我與父親的關係逐漸惡化。國三畢業的那年暑假,對我而言是一段混亂卻也重要的時期。我所錄取的高中是桃園市一所剛成立的學校,我成為了第一屆的學生。由於學校離家較遠,又是新設立的,母親對此充滿擔憂。在報到前夕,她與我促膝長談,話語中滿是自責。她認為自己沒把我教好,才讓我讀到這麼「不理想」的學校。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即使是新創學校,也不該被輕易否定。我告訴她這並不是她的錯,反而更激起我想證明自己的決心。看著她因自責而落淚,我感到無比心疼。
就在報到後沒幾天,我突然收到哥哥傳來的訊息:「弟弟,奶奶走了,你回來看祂最後一面吧。」我一開始以為這只是玩笑,但還是選擇告訴母親。過沒多久,我那早已形同陌路的父親打來,一如既往地冷淡說:「你阿嬤過世了,你要不要回來看?聽你哥說你要回來,就你自己回來啦。」說完就掛了電話。
母親沉默了片刻後對我說:「如果你想回去就回去吧,畢竟祂是你奶奶,該送祂最後一程。」回到老家後,我說不出話來,情緒複雜且難以言喻。過去對我嚴厲的爺爺,在奶奶過世後也顯得有些呆滯,我與哥哥除了守靈外,也會陪爺爺聊天。當親戚問我:「奶奶過世前你有來看她嗎?」我低下了頭。其實,我是想回來的,只是那時家中狀況太複雜,我也還在國中,無法左右一切,且還要花時間去照顧未成年的我,我並不想成為家中的額外負擔。奶奶火化的那天,哥哥對我說:「你看看你老爸,做人真失敗,連訃聞上寫的媳婦名字都不是我們媽媽,而是別的女人。」我只能苦笑,雖然不甘,但事實就是如此。
這一連串的衝擊,成了我人生最早的重大課題。重新回到桃園,我試著調整心情,迎接高中生活。與同儕相處得還算融洽,但對導師卻總有股莫名的排斥。也許是國中創傷所留下的陰影——那段被霸凌的歲月,導師不但未曾保護我,反而偏袒霸凌者,讓我成了「活該被欺負的人」。
有一天,我情緒爆發,與導師頂撞。沒想到她在事後主動找我談話,說:「翔宇,我有去了解你國中的情況,你是不是因為過去的傷,才會有這樣的反應?」我愣住了,接著鼓起勇氣並留下淚的把一切如實說出。導師聽完後承諾,類似的事情不會再發生。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理解。
升上高二後換了班導,但那位老師給我的感覺過於冷漠,讓我選擇保持距離。漸漸地,我開始頻繁地去找公民老師傾訴,也時常走進輔導室,尋求心靈的出口。沒想到我在公民課成績表現優異,甚至連任幾次公民小老師。而輔導室,更像成了我的第二教室,每天都會去報到。
高三備考期間,我的心態曾幾度崩潰。我是個偏科嚴重的學生,一旦強項表現下滑,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深淵。所幸,輔導老師的陪伴與指導讓我穩住心態,也順利完成備審資料、考上理想大學。特別感謝當時的朋友願意借我電腦協助準備,讓這一切變得更加順利。
回頭看,那些曾經痛苦、動盪不安的經歷,雖然難熬,卻也成就了今天堅強的我。高中生活,雖是一段短暫的三年時光,卻是我脫胎換骨、重獲新生的起點。這段歷程,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捩點。
高中三年的點滴,不只是我求學旅程的一部分,更是我面對現實、修補內心傷痕、重新站起來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家庭的動盪、情感的低潮,還是與師長、朋友之間的交流與理解,都讓我明白:人生的路,不會永遠平坦,但每一次跌倒後的重新出發,都是成長的證明。
今天的我,依舊在努力追尋更好的自己,心中那份高中帶來的勇氣與堅持,始終未曾熄滅。或許未來還會有更多挑戰等著我,但我相信,曾經那個在迷惘中走出來的自己,會帶著我,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