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e(耐吉)最新一季財報標誌著其多年轉型計畫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儘管 2025 年 Q4 營收年減 12%,至 111 億美元,但其每股盈餘(EPS)達 0.14 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 0.11 美元,激勵股價單日反彈逾 15%,並促使巴克萊(Barclays)、滙豐(HSBC)、摩根大通(JPMorgan)與美銀(BofA)等多家機構上調評級與目標價。這波反彈是否代表 Nike 與 Target 等零售股重新煥發光芒,或僅是一場短期修正,值得投資人深入分析。
Nike 的復甦計畫以 CEO Elliott Hill 推出的「Win Now」策略為核心,聚焦於庫存調整、重啟批發通路與產品創新。目前 Nike 庫存水位約 75 億美元,已顯著下降,並改善了全通路營運效率。儘管數位銷售下滑 26%,但 Nike 自營門市銷售仍微幅上升 2%,反映實體零售仍具韌性。透過推出如 Vomero 18 等高性能鞋款,Nike 明確重返運動核心定位,並希望重新贏得運動愛好者與專業用戶的認同。
其中,女性運動產品成為增長亮點。以 Caitlin Clark 限量款球鞋的熱銷為例,證明女性運動市場潛力正在快速浮現。隨著 WNBA 收視與營收增速超越男子聯盟,Nike 抓住此波趨勢,有望擴展女性消費族群並強化品牌多樣性。不過,2026 財年預估約 10 億美元的關稅壓力,仍對毛利率造成壓力。Q4 毛利率下滑 4.4 個百分點至 40.3%。為因應成本上升,Nike 正積極調整定價策略,並將供應鏈從中國轉向越南、印尼等較低關稅市場,同時強化批發銷售占比。雖短期獲利受壓,但中長期供應優化與產品結構升級,有望支持毛利率回升。
從估值面看,Nike 目前的預估本益比約 39 倍,雖屬高檔,但各大機構仍上調目標價至 84 美元左右,主因在於毛利率改善、通路重組與品牌動能重啟的預期。技術指標方面,股價突破 10 周均線、期權市場偏多操作,也顯示投資人情緒改善。
與 Target 相比,兩家公司都面臨庫存與消費降溫挑戰,但 Nike 在策略明確性、產品組合優化與品牌回春方面表現更為出色。相較之下,Target 目前仍聚焦於內部轉型與電商升級,尚未展現同等規模的品牌爆發力。
但投資人仍需警覺結構性風險。Hoka、On 等新興運動品牌快速竄起,加上 Nike 在中國市場營收年減 21%,都顯示其全球競爭力仍需修復。儘管 Nike 正重建與 Macy’s、Dick’s 等零售夥伴關係,但自營 Nike Direct 銷售仍未回穩,須持續觀察通路策略的平衡與回報。
展望未來,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四大變數:關稅轉嫁策略、毛利率走勢、中國市場回穩進度,以及年底假期銷售表現。若 Nike 在這幾方面交出好成績,2026 財年 EPS 預期值(目前約 2 美元)有機會上修至 2.50 美元,使其未來本益比下修至 28 倍左右,更接近產業合理水準。
總結來說,Nike 最新一季財報初步奠定復甦基礎。這波財報後的股價反彈,並非僅靠市場情緒支撐,而是來自於供應鏈、價格策略與品牌定位的實質轉變。儘管外部競爭與區域風險尚存,但若能持續落實策略,Nike 將具備毛利率擴張與股價重估的雙重契機。對關注中長期美股價值重估的投資人而言,Nike 或許正踏上下一波成長週期的起點。想掌握更多類似 Nike 的品牌重啟與估值修復機會,別錯過《美股101》的第一手觀點與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