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Fall 申請季幾近結尾,目前已收到 5 間學校的錄取(hooray!)。
回顧近兩年的申請流程,從上班族到決定裸辭全心準備,從計量基礎薄弱到招生官眼中「深厚計量基礎」,我想和你分享我的申請流程、做了哪些決定,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運用專案管理的思維,規劃整個留學申請歷程!
首先,簡單介紹我的 Background:
- Education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 - GPA
3.31/ 4.3、3.29/ 4.0 - GMAT
665 (91%,V:57% Q:95% DI:77%) - TOEFL
102 (R:30 L:27 S:23 W:22) Best Score 105 - Work Experience
行銷領域 3 年(2 份工作,間隔 9 個月的 Gap)
申請結果如下:
- Admitted
- UCLA MSBA
- Duke MQM: BA
- USC MSBA (Scholarship $15,000)
- Emory MSBA (Scholarship $40,000)
- UW-Madison (Scholarship $6,000)
- Waitlist
- Columbia MSBA
- Reject
- UW MSBA (Waitlist 轉 Reject)
- UT-Austin MSBA
- CMU MSBA (Waitlist 轉 Reject)
2022-2025 完整申請時間軸分享

我的 MSBA 申請時間軸
上圖可以看到,我的申請時程拉得非常長。
① 申請階段一:在我離職之前
其實 2022 年我就有出國的打算,不過當時仍在長工時的廣告業上班,下班後已無心力仔細思考、規劃未來,先考了個 TOEFL 一戰,分數也十分慘烈。
一路到 2023 年 5 月,當 TOEFL 二戰又失足,我才覺悟——我不是能邊工作邊準備申請的人。於是我決定提離職,並在當年 10 月開始全心投入申請。
💡大哉問之一:一定要離職嗎?
也許你會想問,一定要離職才能好好準備嗎?
這點完全因人而異。
我身邊某位前同事就有很強的毅力,在準備 GRE 時,每天早上 6. 爬起來背單字讀書,經過長時間加班後,仍然能咬牙投入備考。
我很了解自己的個性,知道不可能做到這樣,再加上我是跨領域申請者、需要補技能的時間,才下定決心離職。
延伸閱讀:零基礎也能申請上 MSBA?跨領域準備心法一次看
② 申請階段二:找留學顧問
大約 2024 年 5 月,我開始找留學顧問,前後諮詢了 8 間,最後選擇實踐家留遊學。
挑選的標準很簡單,顧問要是「實際型」,不硬推排名較低的合作學校,也不會憑藉一次諮詢,斷言一定上不了夢校。
從結果來看,這個選擇很正確。當初諮詢的 8 間代辦,只有實踐家的 Emma 顧問,在看到我的 GPA 後,還認為「沒什麼是不可能的」。
推薦大家找 Emma 諮詢落點,也許能給你申請夢校的勇氣和底氣。
💡大哉問之二:找留學顧問,有必要嗎?
我個人是「有顧問才心安」派。
現在回首看,身為第一次留學的申請者,實在有太多眉角需要顧問指引;此外,當有疑問時能隨時尋求解惑,可以減少很多獨自焦慮的時間。
例如,每篇學校文件的著重點、架構、各文件間如何相輔相成?過程中好幾次我都走歪路,依照自己的成見解讀;還好顧問有把我導正回來,才能有現在的申請結果。
比起留學讀書的費用,顧問的價格真的不算貴,文件寫得好甚至能拿到獎學金。因此,若有餘裕的話,不如請個留學顧問吧!
③ 申請階段三:正式開始申請
而從 2024 年 8 月到 2025 年 2 月,是申請最重要的階段——準備履歷、推薦信、各校文件和面試。
面對龐然而雜的留學申請歷程,運用「專案管理」的思維非常重要!
接下來我將說明,在這段期間內,我如何用 Notion 打造出「專案管理系統」。
準備留學申請,請用專案管理思維!
留學申請,就像是一項人生大型專案,若沒有好好梳理、組織,除了心中感到混亂,也容易讓自己處在焦慮狀態。
即使留學顧問會輔助完成很多事項,建議還是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統整各校細節,讓申請流程「可追蹤」,也讓 Survey 資料「易於取用」;如此一來,對過程能有更多掌控感、不至於一直把顧問當浮木。
此外,自主建立對學校的認知也很重要。顧問有專業背景沒錯,但通常手上都有 >1 位學生同時在申請,不能指望事事周全;對學校的申請要求,一定要通盤了解並記錄下來,多一對眼睛盯著絕不是壞事。
那麼,如何用專案思維來管理申請流程呢?
① 留學專案的底層邏輯
- 釐清現況:目前優勢、弱勢、機會點在哪裡。例如,我的優勢是 GMAT,劣勢是 GPA,機會點是多補計量技能等。
- 盤點資源:確認手上有的資源,如留學顧問、相關領域學長姐等。
- 目標設定:選校,夢幻/ 主申/ 保底學校各自是哪些。
- 資訊渠道:事先了解若有疑問能如何求援,才不會在申請過程卡住時心慌,如 LinkedIn 約 coffee chat、在 Dcard 等社群發問。
- 追蹤時程:隨時記錄目前申請進度,即使和當初設定不同也沒關係,保持彈性調整空間。
- 風險管理:Plan B,若前幾間申請都沒上,是否要再多投其他保底學校?
- 財務管理:記錄各階段花費
② 我設計了一套 Notion 留學專案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融合上述所有邏輯,從釐清現況到風險管理,都一目瞭然。
有協助統整思考的「構思區」,還有申請 Timeline、各校 Survey 資料的「追蹤區」。
- 構思區
初期使用構思區,我對自身狀況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量化上擁有不錯的 GMAT 分數、質化上有多元團隊經驗(大學商業競賽*6、工作和不同產業客戶合作),且當時正在上 Python 課程,是我的機會點。 - 追蹤區
在基礎認知建立完成後,進入追蹤區,我開始全面 Survey 學校資訊。申請的 9 間,我把招生頁面的 Prerequisite、須知、文件要求等全都簡化記錄在 Notion,以便後續撰寫文件時可以參考,不需再一直回官網查看(非常浪費時間!)。
邊使用邊優化到現在,覺得用起來非常滿意且順手,對整個申請流程的助益多不勝數,可以很驕傲地說,它是幫助我獲得如今申請結果的功臣之一。
若你正要開始準備申請,想使用這套 Notion 管理系統來幫助你組織、順邏輯,歡迎填寫這份表單,了解如何取得此模板呦!
希望每個在留學申請路上的你,都能用最高效、最不走彎路的方式,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