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眾議院今天以218票贊成、214票反對,通過「OBBB」法案,川普預計將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簽署,先不論法案複雜的內容,其中美國債務上限再度調升5兆美元,至41.1兆美元,回顧美國債務上限歷史走勢,可以看出這就是一個指數型上升的債務曲線,也是為什麼馬斯克一直批評的原因,認為這樣的財政政策是不可持續的,而主張應大幅刪減政府開支。
直接大砍政府開支,這雖然立竿見影,但是實務上政府並不像私人企業,無法簡單地大刀闊斧地砍掉選民的福利與政客的利益,這在政治上會面臨極大的阻力,而在債務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共和黨又希望對一般美國人民減稅,那資金缺口要從哪來?其中一個開源方式就是透過關稅從與美國貿易的其他國家身上「拿錢」。
另一方面川普也一直開炮聯準會,要求降低聯邦基準利率,讓未來的新債利息支出成本下降,同時讓美元貶值,此舉雖然帳面上的國債金額沒變,但實質債務會因通膨而被稀釋,又可以拿新債還舊債,這些措施會讓大筆現金存款人,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受損,因為拿到的利息與本金因為敵不過通膨,實質購買力會隨著通膨慢慢降低,這種非直接的節流方式,相較砍福利或增稅引發人民反彈,這種間接的通膨策略,反而更容易實行。不過這樣的美元債務經濟模式,若建立在低經濟成長的美國之上,只單靠印鈔與貨幣貶值等金融操作來撐場,最終恐怕會導致投資人購買美債意願降低,美債需求降低將會推升利率又將增加美國借貸成本,美元貶值也會降低國際投資者長期持有美元資產意願,削弱其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整個世界經濟也可能無法運作下去,美國必須仰賴科技巨頭的成長,AI 大模型的突破,透過新的 AI 應用與一些金融創新、能源轉型、基礎設施投資及勞動市場改革,帶動經濟成長,才能降低債務佔GDP的比例,相信人類科技進步創新可以扭轉局勢。
透過上述簡單理解美國財務政策,一般投資人可以思考長期持有都會區房地產、黃金、比特幣等抗通膨資產,或是長期投資高毛利、高成長的企業股票,尤其是AI及相關供應鏈的標的,以參與下一輪經濟成長,都會比持有現金存款或債券來得更有利,大家可以參考研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