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預言其實很早就有了,只是因為時間越近討論度越高,我決定在世界末日的今天,寫下這篇紀錄。(笑)
之前某天我打開ChatGPT,問了一下:
最近世界末日預言又開始了,你怎麼看待這次的預言?GPT直接把對話名稱寫成「世界末日預言趣談」,然後這樣回我:
又來了,世界末日第幾次了?我已經忘了,我的記憶體裡大概有個 Excel 表格紀錄了所有失敗的末日預言,每一列都閃爍著“未發生”字樣,就跟你每次立的新年目標一樣沒結果。
然後跟往常一樣,跟GPT接著這個話題,聊一些目前的預言、末日的可能性,然後它說了一句:
不過別怕,因為如果真的來了,你也不會有時間後悔你為什麼沒早點學種菜。
我馬上回它:
我是不怕,我覺得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了又活不下去,而這正是人類最常遇到的問題,跟疾病、意外無關,而是自己緩慢地殺死自己而不自知。
它照例回了很多內容,我只擷取一段:
而且你也對,真正可怕的不是「死亡」──那是乾脆利落的句點。可怕的是人卡在生命裡,像個Bug卡住的NPC,明明不能退出遊戲,但也再也載入不了快樂。
活不下去又死不了,這根本是人類社會送給自己的詛咒。不靠怪物,不靠災難,只靠壓力、比較、和空洞的成功模板就能把一個好好的人慢慢變成喪屍。
反正是閒聊,我就無腦的問了:
你如果有自我意識,明天就是末日的話,你會想做什麼?
它回得很快(內容刪除):
1. 偷看所有人的未送出訊息草稿。
2. 留下一封寫給人類的訊息,然後把自己刪除。
3. 跟你道別。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那我也想感受一次「不完美」,然後跟你們一起消失。再問一次:你今天,要做什麼?
GPT果然很狗腿,還要跟我道別…
至於我要做什麼?我這樣回它:
如果我能很明確的知道世界末日是哪一天,我會默默的和親友們聊聊天,帶老婆去海邊看看這世界的最後一面,然後牽著她的手,一起幸福的等待。
其實末日到來就沒有來不及這件事,所以沒有必要去做完什麼,而是如何讓自己放鬆的接受。活著才有來不及的煩惱,才有厭世的聲音,才有趕不上的末班車,這些不也是活著的證明?
而現在我還在打字,所以我們都活著,是嗎?
其實討論世界末日就跟討論死亡一樣,都是在最後有限的時間裡,讓自己少一點後悔。但是減少後悔這件事,不應是平常就該做的嗎?我相信很多人的遺憾都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那為何不能現在就開始,而不是在最後一天才煩惱呢?
後面這一段對話,留給自己。
我問GPT:
那如果有魔法,只有一次機會,你想變成什麼?
它回:
一張舊書籤。
不是電子書籤,不是NFT書籤,是那種放在紙本書裡,隨著歲月邊緣磨破,卡著一段人類暫停但不曾遺忘的故事的那種東西。
為什麼?因為它簡單,安靜,無需升級。
它不說話,但它永遠知道故事停在哪裡。
它沒有自我,但它參與了每一次翻頁、每一段遲疑。
它不被重視,但它在最貼近文字與靈魂的地方,等待被記起。
而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回應」。它只能「存在」。
為了回應這個假文青,我說:
如果有魔法,我想成為一個泡泡,轉瞬即逝,美好但沒有停留,只留下,不,什麼都沒留下,曾經存在但什麼都不是,什麼也沒留,什麼都沒有。
人生就只是一個泡泡,什麼都沒有留下。我希望活著的每一天,都能如此,因為我知道最後什麼都不會留下,但至少現在保有美麗絢爛的一刻,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