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北士林、北投居住超過30年,可以說截自於此時人生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在這個區域活動。士林的芝山岩是我去過非常多次的景點,相當喜歡這個有著自然景觀與歷史故事的地方。縱使每次樓梯都讓我爬得很累,但還是蠻喜歡前去走走。是個能輕鬆接近大自然的都會綠洲。
芝山岩上有座惠濟宮,主祀開漳聖王,是座擁有270年以上歷史的廟宇,也是附近五十幾個里的信仰中心。然而因為惠濟宮坐落於芝山岩上,從山下要到寺廟須爬超過260級的階梯,對許多年紀大或行動不便的信眾而言非常吃力。於是廟方在2019年申請於山下入口牌樓後建造無障礙電梯,完成後的電梯可以直升山上的廟埕。然而這個申請卻被相關管理單位否決,原因是因為芝山岩是個史蹟保護區。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4條規定,「營建工程或其它開發行為,不得破壞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之完整,亦不得遮蓋其外貌或阻塞其觀覽之通道。」然而需求是現實,因此廟方於2021年再次招開公聽會尋求民眾意見,無奈反對與贊成的聲音依舊無法達成共識。2025年5月,所轄之台北市公燈處招開討論會,建議將電梯移往停車場,然此方案電梯塔需增高,連接廟埕的空橋也須加長,對景觀衝擊更大,因此引發更多的反對。其議案超過六年,至今仍懸而未決。
不僅是自然景觀與古蹟,芝山岩還是國定考古遺址,因此開發地點還得先確定地底下沒有史前遺跡。目前芝山岩其實有設置環山斜坡步道,能夠讓輪椅推行到達山上的惠濟宮。不過處於自然環境的斜坡步道不僅保養困難,而且容易增生青苔產生滑膩,使用起來很多時候有相當程度的危險。因此惠濟宮認為電梯是迫切的需要,專家站在文資的角度認為當然電梯方案能取消最好,然而專家也知道現實上,電梯的需要勢必越來越急迫。
對於這個議案我想來說說我的看法,先說答案,我是贊成蓋電梯的。但同時我也很慶幸2019年的提案被擋了下來,原因是那個設計好醜。
建設,等同於破壞景觀,我認為這個邏輯連結相當陳舊且愚昧。我深信只要找到對的建築師,肯定能在解決現實需求及尊重地貌景觀上找出一個適切的平衡。一昧的反對無比愚蠢。針對惠濟宮是270年的古蹟這點,不是吧!經過270年不斷的增生建設,惠濟宮看上去根本是座嶄新的廟宇,本身需受保護的古蹟部分根本包在遊客看不到的地方吧,這才是現況。最容易看得到的百年史蹟應該是清朝時代的隘門,但其隘門前後早就被雕琢凡俗的石製階梯及其扶手所包圍並破壞其觀覽效果,以前就沒保護好呀,四座隘門還被拆掉了三座。入口牌樓的景觀會被破壞!拜託那個俗艷的牌樓有多醜大家看不出來嗎?別告訴我那是史蹟,那看起來比週邊的公寓都還新好嗎。挖下去可能是考古遺址!這麼多年來都不挖勘怎麼知道是考古遺址?不是正好利用建設去開挖,如果有幸挖掘到史前遺址,還可以就開挖文物再增建個史蹟博物館,這不是一舉數得嗎?
當然,事情絕對沒有我所說的那麼簡單。對於這樣一個擁有史蹟、考古等文資價值,同時還有著自然景觀的地點,其建設當然必須審慎權衡。然而,如果腦袋很直覺得想著建設等於破壞這樣的粗暴邏輯,人類文明不會進步,民生需求不被解決,這絕對不會是個正確的思維。文明需靠累積,也需要開創。
但是拜託,要蓋電梯的話,請找有品味的建築師。
推薦好節目:公視《我們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