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台中藝博最後一天,在台中日月千禧酒店。不同一般展牆、展箱的展示空間,在飯店房間擺滿作品供參觀者挑選。藝術博覽會以銷售為首要導向,展出形式與作品選擇多半反映當前收藏市場的偏好,感覺這次有很多陶瓷、小型雕塑等便於裝飾收藏的作品。也因為場地的限制,我在最後一天去台中藝術博覽會逛展的時候,聽到一些工作人員抱怨飯店燈光、燈具的問題,但這正好反映當作品被買家收藏後實際生活的觀賞光線。因此,在每一個展間我會注意到藝廊如何放置作品與布置展位。
作品擺放的空間配置
飯店房間讓人更容易連結到這個作品擺放「可能可以」擺放在家裡的某個位置,對我來說如果擺放的位置有意趣或者能讓人聯結到可能可以放在家的某處這種激動,作品和空間就能相得益彰。


作品與空間對話,人物對著飯店的鏡子梳妝。

這件作品名字好像叫碉堡,被擺在玻璃窗前,對面是大樓,形成對比。
看展是一種觀察別人如何說故事的方式。飯店型藝博讓人不只看作品本身,更看它如何「被說明」──在哪裡擺放、如何打燈、怎麼命名。對藝術從業者來說,這些都是展示力的實戰演練;對觀眾而言,這則是一場「家與藝術的相遇模擬」。
暑假熱門展覽很多,我整理了五個暑假在台北進行的展覽清單,適合假日安排快閃行程或療癒觀展。如果你對藝術或是噁心食物主題展有興趣,歡迎點擊這篇文章,看近期有趣的話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