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紀錄】在AI時代尋回感官:吳瑋庭《日常雜訊—錯覺層次》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2024年關將至,台北美術獎已於上個月13日出爐,今年的桂冠由藝術家邱子晏從台灣228事件歷史的記憶和不同敘事角度切入的作品〈曼德拉記憶〉。

每年的主軸都不太一樣,還記得年初跑去看2023北美獎,去年的主軸似乎與近兩年ai科技的突破有關。2022年《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比賽中擊敗其他選手獲得獎金引起廣泛的討論。藝術家紛紛思考生活在科技飛速進展的今日,很多事情幾乎可以靠著智能來快速完成,從前生活的體感逐漸淡出日常,人類該如何與ai共處?雖然這個問題在與北美展當時重合檔期的台北當代美術館〈你好人類〉更直接回應這個議題,但我本人還是決定介紹這一年最喜歡的一件。

所有的作品中駐足最久的是吳瑋庭的作品—《日常雜訊—錯覺層次》。

raw-image

這件作品是當你經過會留意到它的白色洞穴,低調卻難以忽視。一開始被整個空間、光影有層次的安排所吸引,空間被切成三個部分,觀眾從外往裡看最先注意到斷掉的柱子引起好奇,接著是空間中心的黑色方塊,隨後是離我更近的一排完整的柱體。然而他們實際的由近到遠的關係卻一排完整的柱子、斷掉的柱子、黑色方塊。

但卻因為空間的排列設計,我的注意力首先注意到斷掉的柱子。而且由於洞穴的三截中,盡頭的奇幻的景象讓我逕直忽略另外兩個空曠的部分,甚至直到快逛完才發現那邊也是作品的範圍之一。

觀看作品的過程中大片留白的空間放大了身體在其中的感受,努力搜索著藝術家留下的線索,淡淡的氣味和光影,擺在展場中間的黑色幾何體被放在窗戶的對面,在地上形成數學尺規一般的幾何影子。那扇半啟的窗外風景像是整個展場中最鮮亮豐富的色彩,我當時以為窗外的風景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他的這件作品是由空間層次、氣味裝置和光線組成,這些要素在吳瑋庭早前的作品就已經體現出來。2022 年〈蕈菇狀的那一瞬間》個展使用香氛機。1他在座談會中引用法國哲學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的觀點:「嗅覺是承載了記憶與慾望的感 官」。他認為光線和氣味都可以透過介質,作為填塞空間的方式,可以透過可見和不可見的感官,透過光線捕捉氣味的輪廓。​」而根據藝術家的作品論述展場中的香薰代表著日常中的雜訊,讓我想起一則有關嗅覺記憶的訊息,內容提到氣味是直接傳達到大腦的,所以嗅覺記憶比其他感官記憶存留得更久,藉由味道挑起情緒和聯想可以影響人對空間的想像。

這件作品中藝術家釋放了許多雜訊般的資訊更動觀者解讀空間的方式,比如置放了一盞檯燈暗示空間的屬性,搭配著香薰的氣味營造出對某種私密空間的想像,但我們實際上卻是在展場中。放在這場展覽的作品脈絡,在生活與網路緊密相連的現代,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感官好像可以收起來不用,因此當觀眾進入白色空間時,因為感官被放大而接受氣味雜訊,於是對空間產生想像,好像被召回過去需要用感官判斷周遭的情境。就像作家陳黎所寫的〈聲音鐘〉以家門外的聲音、太陽的光線亮暗、寬窄程度判斷時間和星期幾,這是身體感官和周圍環境長期互動而來的特別經驗。然而這一切卻在科技進步的時代逐漸消失。

2023年世界充斥著AI時代到來的焦慮中,今年入選的九件作品雖然各自側重的點不同,但好像有一條隱隱的線貫穿其後。網路的時間不受現實的影響,不間段地進行著,像吳家昀〈無盡〉中重複播放的電影,只要你想隨時可以加入其中。現實和虛擬的界線愈加模糊,莊培鑫〈進入的方式〉探討面對現實與虛擬肉身將被置於何處。科技的未來藝術也可能不再需要身體的勞動(彭韋〈空白〉),對現實的感知、時間流逝的細微感受可能會被科技替代因此被淹沒。根據胡賽爾的互為主體性,人需要透過與他者互動來確定彼此的存在,進而確定世界的存在,當現實中的大小事都可以透過網路解決,人們的互動開始僅透過網路,是否可以說明現實世界的崩塌?如同經典科幻電影《駭客任務》人類被困在虛擬世界為人工智慧生產養分,當有一天我們不再感受到真實的外在感覺時,我們還存在這個世界嗎?

因此去年入選的九件作品中有五位藝術家將空間營造成某種特定的場域,比如家屋、辦公室、工作室……而這五位之中吳瑋庭的作品除了一盞檯燈,剩下的靠觀者自行想像。吳瑋庭將場域的建構權交給觀者,觀者成為場域的共同創造者,同時又被藝術家設計的小東西給設計,這就是那個白色洞穴的魔力。


1王品驊_是句法而非單詞:年輕世代兩種擴充雕塑意涵的策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塑我——江海生的筆刀生活
6會員
75內容數
★藝文展覽、活動 ★心得分享 ★有趣的生活★山中有味田調紀錄 在這裡你會看到我不定期分享在藝術大學的學習過程與生活日常,近期開始動筆一本小說,我亦會在此同步分享我的田野調查和創作紀錄。在成為創作者的路上,好好過日子就是最重要的事。
2025/02/06
1.去之前晚上失眠爬脆文,有各路大神整理的書單推薦,也有各家折扣、攻略整理。看到大家都在分享自己想買的書單,我想說也來弄一下好了。 3分鐘過後……我放棄。 本人巨p+反骨+懶,列清單=反向選取,於是我抱著隨緣的心態到展場裡面逛,噴到差點沒錢。是的,預算也等於反向選取。
Thumbnail
2025/02/06
1.去之前晚上失眠爬脆文,有各路大神整理的書單推薦,也有各家折扣、攻略整理。看到大家都在分享自己想買的書單,我想說也來弄一下好了。 3分鐘過後……我放棄。 本人巨p+反骨+懶,列清單=反向選取,於是我抱著隨緣的心態到展場裡面逛,噴到差點沒錢。是的,預算也等於反向選取。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探討近年臺灣當代藝術展覽趨勢,特別著重錄像作品與空間再現的結合。作者以國美館雙年展與北美館北美獎為例,分析藝術家如何利用空間佈置、傢俱擺設等方式,強化觀影體驗並融入作品主題,進而引發對當代藝術創作手法與大眾審美關係的省思。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探討近年臺灣當代藝術展覽趨勢,特別著重錄像作品與空間再現的結合。作者以國美館雙年展與北美館北美獎為例,分析藝術家如何利用空間佈置、傢俱擺設等方式,強化觀影體驗並融入作品主題,進而引發對當代藝術創作手法與大眾審美關係的省思。
Thumbnail
2024/12/15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15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4台北美術獎出爐啦! 還記得年初跑去看2023北美獎,去年的主軸似乎與近兩年ai科技的突破有關。2022年《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比賽中擊敗其他選手獲得獎金引起廣泛的討論。藝術家紛紛思考生活在科技飛速進展的今日,很多事情幾乎可以靠
Thumbnail
2024台北美術獎出爐啦! 還記得年初跑去看2023北美獎,去年的主軸似乎與近兩年ai科技的突破有關。2022年《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比賽中擊敗其他選手獲得獎金引起廣泛的討論。藝術家紛紛思考生活在科技飛速進展的今日,很多事情幾乎可以靠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好久沒出門看展了呢」這是我在某日,看到便利商店櫃檯後輪播廣告內容時,心中所產生的想法,對於一個足不出戶的邊緣宅來說,出門看展確實是個難以達成的副本任務,不過湊巧的是,這次展出的主題,確實有吸引到我的興趣。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無垠之森】 話說每次參觀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的展覽,都有種莫名的詭異感…像是走進鬼屋… 鬼月中看此展,展場的照明令這種感覺更加深刻啊,彷彿走進鬼片中的森林… 官網介紹如下: 「無垠之森」試圖從仰賴載體與播放機制等「時間留存技術」之時基藝術品出發,探索生命中種種難以描摹的「中介/邊緣時刻」
Thumbnail
來自土耳其的藝術團隊Ouchhh在華山辦的AI數據藝術展,在裡面分成很多不同的主題 - 數據之門 這是一個用NASA的克卜勒數據投影在投影在一個正方體上 - 詩意的AI、AI梵谷 詩意的AI是人工智慧對許多曾改變世界的知名科學家撰寫的理論、文章和書籍學習,結合藝術和科學的空間 AI梵谷是將梵谷生前所
Thumbnail
來自土耳其的藝術團隊Ouchhh在華山辦的AI數據藝術展,在裡面分成很多不同的主題 - 數據之門 這是一個用NASA的克卜勒數據投影在投影在一個正方體上 - 詩意的AI、AI梵谷 詩意的AI是人工智慧對許多曾改變世界的知名科學家撰寫的理論、文章和書籍學習,結合藝術和科學的空間 AI梵谷是將梵谷生前所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這個展覽中的細節大多由周遭人們的互動而來,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忠泰美術館本身的建築構造。王德瑜的巧思和整座美術館融為一體,將整座建築物的細節都無疑地表露,觀眾得以最直觀地感受整個現場,感受發生中的知覺。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這次在台北世貿中心展出的藝術盛會,不僅匯集了89家台灣畫廊與38家的國際畫廊(跨越8個國家),整個展場還呈現許多藝術家個人特色、獨特創作風格、主體奇趣的精彩傑出作品。經過專業導覽人員的仔細解說,原來藝術創作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讓我更能理解藝術欣賞的入門觀點。
Thumbnail
展期|2021.11.20–2022.5.29 地點|永添藝術 ‧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ALIEN Art Centre 101-103展覽室 官網|https://www.alien.com.tw/u/zh-tw/pages/Rehearsing_the_Future
Thumbnail
展期|2021.11.20–2022.5.29 地點|永添藝術 ‧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ALIEN Art Centre 101-103展覽室 官網|https://www.alien.com.tw/u/zh-tw/pages/Rehearsing_the_Futu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