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紀錄】在AI時代尋回感官:吳瑋庭《日常雜訊—錯覺層次》

更新於 2024/12/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年關將至,台北美術獎已於上個月13日出爐,今年的桂冠由藝術家邱子晏從台灣228事件歷史的記憶和不同敘事角度切入的作品〈曼德拉記憶〉。

每年的主軸都不太一樣,還記得年初跑去看2023北美獎,去年的主軸似乎與近兩年ai科技的突破有關。2022年《太空歌劇院》(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比賽中擊敗其他選手獲得獎金引起廣泛的討論。藝術家紛紛思考生活在科技飛速進展的今日,很多事情幾乎可以靠著智能來快速完成,從前生活的體感逐漸淡出日常,人類該如何與ai共處?雖然這個問題在與北美展當時重合檔期的台北當代美術館〈你好人類〉更直接回應這個議題,但我本人還是決定介紹這一年最喜歡的一件。

所有的作品中駐足最久的是吳瑋庭的作品—《日常雜訊—錯覺層次》。

raw-image

這件作品是當你經過會留意到它的白色洞穴,低調卻難以忽視。一開始被整個空間、光影有層次的安排所吸引,空間被切成三個部分,觀眾從外往裡看最先注意到斷掉的柱子引起好奇,接著是空間中心的黑色方塊,隨後是離我更近的一排完整的柱體。然而他們實際的由近到遠的關係卻一排完整的柱子、斷掉的柱子、黑色方塊。

但卻因為空間的排列設計,我的注意力首先注意到斷掉的柱子。而且由於洞穴的三截中,盡頭的奇幻的景象讓我逕直忽略另外兩個空曠的部分,甚至直到快逛完才發現那邊也是作品的範圍之一。

觀看作品的過程中大片留白的空間放大了身體在其中的感受,努力搜索著藝術家留下的線索,淡淡的氣味和光影,擺在展場中間的黑色幾何體被放在窗戶的對面,在地上形成數學尺規一般的幾何影子。那扇半啟的窗外風景像是整個展場中最鮮亮豐富的色彩,我當時以為窗外的風景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他的這件作品是由空間層次、氣味裝置和光線組成,這些要素在吳瑋庭早前的作品就已經體現出來。2022 年〈蕈菇狀的那一瞬間》個展使用香氛機。1他在座談會中引用法國哲學家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的觀點:「嗅覺是承載了記憶與慾望的感 官」。他認為光線和氣味都可以透過介質,作為填塞空間的方式,可以透過可見和不可見的感官,透過光線捕捉氣味的輪廓。​」而根據藝術家的作品論述展場中的香薰代表著日常中的雜訊,讓我想起一則有關嗅覺記憶的訊息,內容提到氣味是直接傳達到大腦的,所以嗅覺記憶比其他感官記憶存留得更久,藉由味道挑起情緒和聯想可以影響人對空間的想像。

這件作品中藝術家釋放了許多雜訊般的資訊更動觀者解讀空間的方式,比如置放了一盞檯燈暗示空間的屬性,搭配著香薰的氣味營造出對某種私密空間的想像,但我們實際上卻是在展場中。放在這場展覽的作品脈絡,在生活與網路緊密相連的現代,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感官好像可以收起來不用,因此當觀眾進入白色空間時,因為感官被放大而接受氣味雜訊,於是對空間產生想像,好像被召回過去需要用感官判斷周遭的情境。就像作家陳黎所寫的〈聲音鐘〉以家門外的聲音、太陽的光線亮暗、寬窄程度判斷時間和星期幾,這是身體感官和周圍環境長期互動而來的特別經驗。然而這一切卻在科技進步的時代逐漸消失。

2023年世界充斥著AI時代到來的焦慮中,今年入選的九件作品雖然各自側重的點不同,但好像有一條隱隱的線貫穿其後。網路的時間不受現實的影響,不間段地進行著,像吳家昀〈無盡〉中重複播放的電影,只要你想隨時可以加入其中。現實和虛擬的界線愈加模糊,莊培鑫〈進入的方式〉探討面對現實與虛擬肉身將被置於何處。科技的未來藝術也可能不再需要身體的勞動(彭韋〈空白〉),對現實的感知、時間流逝的細微感受可能會被科技替代因此被淹沒。根據胡賽爾的互為主體性,人需要透過與他者互動來確定彼此的存在,進而確定世界的存在,當現實中的大小事都可以透過網路解決,人們的互動開始僅透過網路,是否可以說明現實世界的崩塌?如同經典科幻電影《駭客任務》人類被困在虛擬世界為人工智慧生產養分,當有一天我們不再感受到真實的外在感覺時,我們還存在這個世界嗎?

因此去年入選的九件作品中有五位藝術家將空間營造成某種特定的場域,比如家屋、辦公室、工作室……而這五位之中吳瑋庭的作品除了一盞檯燈,剩下的靠觀者自行想像。吳瑋庭將場域的建構權交給觀者,觀者成為場域的共同創造者,同時又被藝術家設計的小東西給設計,這就是那個白色洞穴的魔力。


1王品驊_是句法而非單詞:年輕世代兩種擴充雕塑意涵的策略










avatar-img
2會員
14內容數
江海生隨手寫幾筆,閒來無事打發時。 喝茶看書聊生活,樂享平凡小日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好過日子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你有去看今年的台北藝博會嗎? 看到了一些個人還算喜歡的作品,在此紀錄一下。 王尋、吳芳毅...... 歡迎留言分享你喜歡的作品或藝術家
這篇文章探討在藝術展覽中拍照與臨摹之間的心理動機,並分析這種行為對藝術品欣賞的影響。透過作者在奇美、拉斐爾及高美的展覽經歷,反思拍照可能成為一種粗暴的藝術紀錄方式。作者也對比了國外各大美術館對於臨摹的開放程度,強調臨摹的重要性,並探討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如何提升觀展體驗。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本文探討班克西自毀作品《手持氣球的女孩》轉變為《垃圾桶中的愛》的事件,如何影響藝術市場以及藝術品的價值評估。透過對班克西的創作理念、觀念藝術的定義與塗鴉文化的分析,揭示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物質性,更在於其背後的意義與歷史。本文呼籲讀者重新思考藝術的本質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定位。
你有去看今年的台北藝博會嗎? 看到了一些個人還算喜歡的作品,在此紀錄一下。 王尋、吳芳毅...... 歡迎留言分享你喜歡的作品或藝術家
這篇文章探討在藝術展覽中拍照與臨摹之間的心理動機,並分析這種行為對藝術品欣賞的影響。透過作者在奇美、拉斐爾及高美的展覽經歷,反思拍照可能成為一種粗暴的藝術紀錄方式。作者也對比了國外各大美術館對於臨摹的開放程度,強調臨摹的重要性,並探討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如何提升觀展體驗。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旺旺中時集團舉辦的第33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於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舉行頒獎典禮。本屆主題「我的AI聽我的」呼應國際前沿潮流,切中Z世代探索AI未來的好奇心,吸引近10.5萬件作品報名,約有20%入圍決審。大會表示,不論報名件數或參與創作的73萬多人,均刷新歷年紀錄。
Thumbnail
為期兩天時間的《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即將要結束了,在倒數第三場演說,邀請了甲尚科技前瞻創新中心(甲尚Reallusion)負責人黃勝彥(Elvis Huang),分享有關現實與虛幻的盛宴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於6月4日至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500家廠商展示4,500個攤位。本次展覽的主題為「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重點聚焦於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六大領域​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剛落幕,現場展出許多AI相關應用的軟硬體,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主題是AI PC。什麼是AI PC?AI PC若成為數位經濟的下一個顯學,其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自從人工智慧(AI)成為2023年最熱門的科技關鍵字,許多場域都能看到AI與AI PC。
Thumbnail
前言 在2024年,地球經歷著一場長久的疫情,但希望的曙光似乎終於降臨。 同時,全球科技界也在CES消費性電子產品展中展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AI PC的新技術讓人類面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本故事將融合疫情解封、CES展覽,以及夢幻的科技前景,為讀者帶來一場奇幻的冒險。 角色介紹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時間快轉至2030年,或許城市還無懸浮飛車,但AI先會像電力存在每一個角落。百工百業運用智慧算力,就像打開水龍頭一樣容易。這描述並非Cyberpunk科幻場景,正逐漸在世界各地悄然成形。
Thumbnail
從今年OpenAI推出GPT-4o到COMPUTEX黃仁勳旋風,AI魔力已吹進台灣每一戶人家。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無法迴避此一趨勢,以「AI的應用」為主題,探討「AI到底可以為我們做什麼?」本屆報名人數盛況空前,無論動機是焦慮或興奮,讓我們聚在一起擁抱AI的10+2個方法。
Thumbnail
旺旺中時集團舉辦的第33屆時報金犢獎國際競賽,於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舉行頒獎典禮。本屆主題「我的AI聽我的」呼應國際前沿潮流,切中Z世代探索AI未來的好奇心,吸引近10.5萬件作品報名,約有20%入圍決審。大會表示,不論報名件數或參與創作的73萬多人,均刷新歷年紀錄。
Thumbnail
為期兩天時間的《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即將要結束了,在倒數第三場演說,邀請了甲尚科技前瞻創新中心(甲尚Reallusion)負責人黃勝彥(Elvis Huang),分享有關現實與虛幻的盛宴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數位廣告節》(TIDAF),於今(10)、明(1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102室盛大舉行。今年的主題是「擁抱AI 10+2個方法」,報名人數比往年更熱烈,AI議題引起大眾高度興趣。
Thumbnail
2024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於6月4日至7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1,500家廠商展示4,500個攤位。本次展覽的主題為「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重點聚焦於人工智慧運算、前瞻通訊、未來移動、沉浸現實、綠能永續及創新等六大領域​
Thumbnail
這裡不是技術或人工智能的展示會,此種粗暴地將不同技術處理自然和人類的作品並製的結果,使整個展場像大企業的產品發佈會,充斥新奇的機器人和虛擬影像,卻缺乏除形式和媒材外的深度。分明論述中提到要思考生命問題,但展覽中的作品,大多在意的都不是生命,而是技術的改良和創新。
Thumbnail
2024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剛落幕,現場展出許多AI相關應用的軟硬體,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主題是AI PC。什麼是AI PC?AI PC若成為數位經濟的下一個顯學,其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自從人工智慧(AI)成為2023年最熱門的科技關鍵字,許多場域都能看到AI與AI PC。
Thumbnail
前言 在2024年,地球經歷著一場長久的疫情,但希望的曙光似乎終於降臨。 同時,全球科技界也在CES消費性電子產品展中展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盛宴,AI PC的新技術讓人類面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性。 本故事將融合疫情解封、CES展覽,以及夢幻的科技前景,為讀者帶來一場奇幻的冒險。 角色介紹
新的一年到來,世界漸漸的平和下來,科技的發展也在重新調整方向。希望未來邁向如同文藝復興時代一樣,聚焦於全人的觀點與人性的價值,讓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運動家等,都能在科技的幫助之下,持續創作與競爭,創造美好的作品。希望未來科技去成就的是全人的美麗和豐富,以及獨一無二的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