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詐騙新聞頻傳,詐騙手法也是屢見不鮮,不論是在哪裡、哪個國家,只要有詐騙犯的地方,就會有各種詐騙事件傳出。在美國也是一樣,也是有各種詐騙手法與事件。因此赴美無論是旅遊、唸書或定居,除了要適應環境與文化,更要提防五花八門的詐騙陷阱。這些詐騙往往針對語言不通、法律不熟的外籍人士下手。本文將介紹美國常見的詐騙手法、辨識方式,以及萬一中招後該怎麼處理。

常見詐騙類型總整理
- 假冒政府單位(如IRS、USCIS、FBI、SSN)
- 手法:來電、語音信箱或是電子郵件自稱是稅務局、移民局或是社安局之類的政府單位,聲稱你『稅務有問題』或『簽證有異常』,若不立即付款將被驅逐出境或逮捕。
- 警訊:要求你用Gift Card、Western Union、比特幣付款。
- 美國政府不會主動打電話索款或威脅逮捕,官方聯絡多以書面寄送信件為主。不過即使如此,也有不少人會收到假信件真詐騙的郵件。以IRS(國稅局)為例,就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曾收到過『Unpaid Tax』之類的信件,建議大家可至IRS網站(中文版)了解可能收到的詐騙信件。
- 對應方法:若是接到來電,請直接掛斷電話。如果是收到語音留言、電子郵件或是手機簡訊,請不要按連接鏈,直接刪掉所有郵件或是訊息。若是收到信件,請先與相關單位確認信件的真偽。

假信件真詐騙的政府單位信件。
- 假支票詐騙
- 手法:在二手網站(如Craigslist、Facebook Marketplace)賣東西,對方寄來金額比賣價高的支票,然後要求你退款差額。
- 警訊:對方急於交易、不願面交。
- 對應方式:銀行即使『暫時入帳』,也可能數日後發現支票是假的,導致你損失退款金額。

假支票
- 假Apple / PayPal / 銀行簡訊
- 手法:收到通知說你的帳戶被停用或有異常交易,附上連結要求你『立即登入驗證』。
- 警訊:簡訊中的網址看起來可疑,例如『apple-support-login.com』。
- 對應方式:不要點連結,請直接登入官網或打電話至金融機構查詢,或透過 App 確認帳戶狀況。

假的關於AMAZON帳號有問題的郵件

假的銀行郵件通知

假的來自 Apple 的郵件
- 網路交友詐騙(Romance Scam)
- 手法:透過交友軟體、Facebook等認識新朋友,幾週後開始訴苦、談感情、說急需金錢協助。
- 警訊:尚未見面就談戀愛、要錢、或聲稱人在國外無法見面。
- 對應方式:若對方涉及金錢請求,應立刻提高警覺,不要因為人在國外感覺寂寞,或是急需一段感情而被詐騙。
- 網購陷阱詐騙
- 手法:社群上看到超低價商品網站,付款後沒寄貨,或寄來劣質仿冒品,之後要找客服找不到,或是用各種方式推托。
- 警訊:網站無評價、網址拼字怪異、只接受PayPal Friends & Family 或 Zelle付款。
- 對應方式:選擇知名平台如Amazon、eBay等,或是廠商的官網購買產品,避免直接從廣告網站下單,或是進入差價過高的網站購買。

假的 NIKE 購買網站

八項在網路購物時需注意的事項
- 假租屋詐騙
- 手法:在租屋網站看到理想房源,房東自稱人不在當地,要你先匯押金或訂金再寄鑰匙。
- 警訊:無法內部參觀、不願視訊看房。
- 對應方式:務必要實地看房,避免事前付款,使用可信租屋平台(如Zillow、Apartments.com)。

假租房廣告需注意的事項
如果懷疑遇上詐騙,該怎麼辦?
如果遠在他鄉的美國不小心誤入詐騙陷阱,或是懷疑自己可能被詐騙了,絕對不能慌張,務必要先冷靜下來,然後採取以下這些步驟:
- 立即停止所有聯絡與匯款行為
- 截圖對話、電話號碼、email或網站連結,保留證據
- 通知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嘗試攔截或報失
- 報警或向聯邦機關通報

遇到詐騙不要荒,採取相關對策,並立即報警或是向相關單位通報。
實用防詐 Tips
- 不要對來路不明的 email 或訊息回傳個資或密碼。
- 不要隨意按下奇怪的連結網站。
- 政府單位不會用簡訊或電話予已威脅。
- 不要用Gift Card或比特幣付款,這幾乎都是詐騙。
- 使用多重驗證(2FA)保護個人帳號安全。
- 常和熟人或留學生社群討論可疑事件,有時旁觀者能看出問題。
- 出現『限時處理』、『不處理就有法律後果』之類的訊息都是高危險訊號。
- 遇到詐騙不要急、不要怕、要冷靜、先查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