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伊朗地緣政治對抗:驅動因素、戰略博弈與未來衝突可能性初探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Geopolitical Rivalry Between the U.S. and Iran: Drivers, Strategic Dynamics, and Prospects for Conflict)

引言:從革命到導彈之間的對話失語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係從來不只是外交政策上的拉鋸,而是一場橫跨半個世紀、充滿歷史情緒與戰略算計的長期對峙。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美國大使館人質危機爆發以來,雙方的互動便在敵意、懷疑與偶爾的談判之間擺盪不休。即使偶有外交突破,比如2015年的核協議(JCPOA),但這段關係始終沒能走出「結構性對抗」的陰影。

我們今天談論的,不只是兩國政策上的衝突,更是一種難以解構的地緣政治邏輯:伊朗在意識形態上拒絕美式秩序,美國則在戰略與經濟利益上無法容忍伊朗的「不聽話」。這種緊張態勢有時像是一場沒有結尾的棋局,雙方都知道全面開戰不划算,卻又不甘讓步。在這樣的背景下,2020年,蘇萊曼尼遭美軍斬首式攻擊,伊朗則以導彈反擊駐伊美軍基地,整個中東一度屏息以待,生怕下一步就是真正的全面戰爭。但打了幾枚導彈之後,雙方又默契地踩了剎車。這並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種微妙的「打一點、嚇一跳、停一下」的節奏,幾乎成了美伊衝突的標配。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國家就像兩位難以同桌吃飯的鄰居,一個堅持自己是社區的守秩者,另一個則強調自己有權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美國看不慣伊朗的反西方姿態,伊朗則早已對美國的制裁、政權干預與雙標作風厭惡至極。這不是誰先挑釁誰的問題,而是雙方本質上的世界觀衝突:一邊強調「自由秩序」,一邊信仰「革命正義」,兩邊眼中都容不得彼此的存在。

但也不能說他們從未嘗試過修復關係。記得奧巴馬時代,JCPOA(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就像是一場深呼吸。雖然步步艱難,但終於談成了。伊朗凍結核計畫,美國和歐洲放鬆制裁,看起來好像事情有一線生機。只可惜好景不長,川普上台後一句話退出協議,等於把整個談判成果掃進了歷史回收桶。伊朗於是開始反擊式違約,濃縮鈾回來了、國際原能總署也進不了某些核設施,整個局面再次回到冰點。

而這背後真正該問的是:伊朗為什麼要堅持核計畫?

這不是單純的能源問題。在石油還能出口的時代,伊朗並不缺發電方式。核能對伊朗而言,是戰略保險,是國族自信,是某種形式上的「我不怕你」的象徵。美國則認為讓一個不穩定政權掌握核武,就是在放火燒區域安全。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在「防止毀滅」,但其實這種你防我、我防你的思維,才是真正讓整個中東長年無法安定的根源。

誰怕誰?還是誰更需要這場對抗?

說到底,美伊之間的對抗也早已超越了雙邊關係。它已經變成一場影響整個中東區域權力平衡的大棋局。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土耳其甚至俄羅斯與中國,全都在旁邊盯著看,或明或暗地下注。

對美國而言,壓制伊朗,是對盟友的交代、是對抗中俄滲透的棋子、也是為了維護美元體系與全球供應鏈的穩定。而對伊朗來說,與美國抗衡是一種國族論述的延伸,更是一種向內凝聚政權合法性的手段——尤其在內部經濟困頓、年輕人抗議不斷的情況下,對外的敵人是最好用的統治工具。

這場對抗已經不是戰不戰的問題,而是「怎麼撐下去」的問題。雙方都在用最低成本維持戰略壓力,又避免犯下會引發戰爭的錯誤。這是一種冷靜而算計的激烈,一種用火藥味撐起的平衡。

未來四十年:一場沒有坦克但處處是戰場的戰爭

如果說,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靠坦克、轟炸機和壕溝定義戰爭的話,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悄悄開打,只是我們一時之間還找不到它的「宣戰書」罷了。

美伊的對抗,在這場新型全球戰爭裡,早已成為前線之一。先不談導彈與無人機,未來四十年,美國對伊朗的主要戰場將不在德黑蘭郊外,而在:

  • 國際金融系統的密碼後門裡,SWIFT系統誰能踢誰出局;
  • 半導體與人工智慧供應鏈上,誰控制技術、誰能自製晶片;
  • 伊朗青年的智慧型手機上,是TikTok還是Telegram;
  • 中亞與非洲的外交戰場裡,伊朗是否能與中國、俄羅斯組成資源-反美聯盟。

這些全都是戰場,只不過炸藥被換成了晶片、貨幣、輿論與資訊流。

「冷戰2.0」中的伊朗:不是主角,卻是戰略支點

未來四十年,美國不會只把伊朗當成一個「壞鄰居」,而是一顆棋盤上的關鍵支點——如果中國是全球戰略的Boss級對手,那麼伊朗則是中東這一關的隱形Boss。

伊朗會繼續發展自己的數位抵抗力,例如自建網路體系、發展數位貨幣來對抗SWIFT制裁,甚至在暗網與數位武器上投入資源。不需對美軍開一槍,卻能在關鍵時刻癱瘓企業、干擾市場、創造金融波動。這是一種低成本、高擾動的非對稱戰略,伊朗非常擅長——就像他們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葉門胡塞武裝一樣。

而美國呢?制裁會越來越細緻,不再是「整國斷電」式的懲罰,而是像手術刀般針對特定人物、金融機構、甚至是某個軍事科系的大學生。這種精準制裁+輿論打擊+科技封鎖的組合拳,是冷戰2.0最典型的打法。

戰爭不是會不會來,而是已經「在哪裡」進行

很多人會問:會不會爆發美伊戰爭?坦白說,我們問錯了問題。真正該問的是:我們是否已經活在一場無形的戰爭之中?

從經濟制裁到油輪攻擊、從無人機空襲到伊朗網軍攻擊美國水電系統、從德黑蘭街頭的反政府抗爭到CNN與Al Jazeera的輿論戰,這一切加總起來,其實已構成了新世代戰爭的樣貌。

而這場戰爭的本質是:削弱對方的韌性(resilience),不一定是毀滅,而是讓你每天活得焦慮、不穩定、無法往前走。

結語:戰爭的邏輯已變,和平的定義也該改寫

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再需要宣戰,不需要兩國總統在國會或電視上正式點名對方。它是碎片化的、多層次的、每天都在發生的。不論是在Reddit論壇上,一則挑撥民主與宗教的貼文;還是某間伊朗銀行突然被國際資本抽逃,這些看似零碎的事件,其實構成了一種不流血的、卻同樣毀滅性的戰爭。

美伊在未來四十年不會變成盟友,甚至連表面的和解都不容易達成。但他們也很可能不會全面熱戰。真正危險的是「戰爭持續但沒人承認它存在」的時代——一個無名戰爭的世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依俐 Valkyia Liu的沙龍
9會員
27內容數
作者工作長年對於海商法/國際公約與規則的知曉、了解與遵守,以及發生各種海上事故參與處理經驗,如船舶碰撞/貨物海損/人命傷亡/偷渡客遣返等等之調查與責任歸屬、損失賠償,在此提出與讀者研討,內容分三個領域部份: 1. 海商國際法的概述 2. 海上意外事故案例 aa.船舶碰撞 bb.船員工作受傷 3.保險理賠
2024/12/28
Compares and analysis the debate styles of J.D. Vance and Ben Shapiro, highlighting Vance’s emotional appeals and Shapiro’s focus on data and logic.
Thumbnail
2024/12/28
Compares and analysis the debate styles of J.D. Vance and Ben Shapiro, highlighting Vance’s emotional appeals and Shapiro’s focus on data and logic.
Thumbnail
2024/12/28
探討美國民主黨內年輕激進派崛起及其對2024大選的影響,以明尼蘇達州的政治變遷為例,分析激進政策導致的社會問題和選民態度轉變。自由派代表人物的政策和風格可能引發廣泛爭議,為共和黨提供了攻擊目標。加州的例子進一步印證了激進左派政策的風險,並預測2024大選將圍繞非法移民、社會動盪和經濟衰退等議題展開。
Thumbnail
2024/12/28
探討美國民主黨內年輕激進派崛起及其對2024大選的影響,以明尼蘇達州的政治變遷為例,分析激進政策導致的社會問題和選民態度轉變。自由派代表人物的政策和風格可能引發廣泛爭議,為共和黨提供了攻擊目標。加州的例子進一步印證了激進左派政策的風險,並預測2024大選將圍繞非法移民、社會動盪和經濟衰退等議題展開。
Thumbnail
2024/11/05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主要有7個搖擺州(Swing State),包括內華達、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密西根、喬治亞、賓州及威斯康辛,擁有19張選舉人票的賓州尤其關鍵,被視為最有可能扭轉選舉的州。
Thumbnail
2024/11/05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主要有7個搖擺州(Swing State),包括內華達、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密西根、喬治亞、賓州及威斯康辛,擁有19張選舉人票的賓州尤其關鍵,被視為最有可能扭轉選舉的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在加沙戰爭突破8個月的現在,兩個政治動態引發外界關注。
Thumbnail
在加沙戰爭突破8個月的現在,兩個政治動態引發外界關注。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4月以來的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不只突顯以色列正在透支二戰後的輿論同情,也讓美國陷入了尷尬境地。
Thumbnail
4月以來的美國大學反戰示威,不只突顯以色列正在透支二戰後的輿論同情,也讓美國陷入了尷尬境地。
Thumbnail
近期美國政府處於一個裡外不是人的狀態。 左邊是死忠好友以色列,不挺不行;右邊是國際輿論撻伐,也不能砸了民主招牌。 是你的話會兩肋插刀,還是撒手不管呢? 聰明的美國大哥,當然是兩個都要啦!
Thumbnail
近期美國政府處於一個裡外不是人的狀態。 左邊是死忠好友以色列,不挺不行;右邊是國際輿論撻伐,也不能砸了民主招牌。 是你的話會兩肋插刀,還是撒手不管呢? 聰明的美國大哥,當然是兩個都要啦!
Thumbnail
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多次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干預,直接或間接改變拉美各國政府政策,使其維持親美反共立場,確保美國在拉美的利益。
Thumbnail
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美國多次對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干預,直接或間接改變拉美各國政府政策,使其維持親美反共立場,確保美國在拉美的利益。
Thumbnail
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行動代號「真實承諾」(True Promise),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發動,當中包含至少3波攻擊。
Thumbnail
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行動代號「真實承諾」(True Promise),由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發動,當中包含至少3波攻擊。
Thumbnail
2024/4/14台灣凌晨時分,伊朗正式對以色列展開報復攻擊。 快訊/美軍擊落伊朗無人機!真主黨:向以色列射數十枚火箭彈 (yahoo.com)
Thumbnail
2024/4/14台灣凌晨時分,伊朗正式對以色列展開報復攻擊。 快訊/美軍擊落伊朗無人機!真主黨:向以色列射數十枚火箭彈 (yahoo.com)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與尼日爾之間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俄羅斯在西非地緣政治中的角色,以及對美國在非洲地區反恐行動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美國與尼日爾之間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俄羅斯在西非地緣政治中的角色,以及對美國在非洲地區反恐行動的影響。
Thumbnail
從2023年走向2024年,中東的和解與衝突都與一個國家相關:伊朗。
Thumbnail
從2023年走向2024年,中東的和解與衝突都與一個國家相關:伊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