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1,寫在蘭嶼
常被朋友說我是個老派的人,聽著不屬於自己年代的歌,堅持手寫書信,無法習慣雲端行事曆,隨身攜帶著厚厚筆記本收納工作與日常,拍底片,偏好拘謹的交談。這樣老派的人,開一家書店好像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是的,我要開書店了。說出這句話時,胃還是忍不住翻攪了一陣,感覺不太真實。去年夏天,我走進一個命定的樹林,環顧四周,想像著未來。自12月開始整地起算,長達九個月漫漫時光裡,書店從無到有、從外觀到內裡,一點一滴建構了起來。
為什麼要開書店呢?
我是個很依賴書的人,在不同生活環境所積累的記憶,總與書有牽絆。在還不懂書的年紀,房間便已悄悄被堆滿適合當時年齡閱讀的書籍,等著我的好奇心去探索。有些書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禮物,自有記憶以來好像搬家超過二十次,最遠的搬遷跨越379公里,轉換間捨離了不少東西,唯有一批書始終緊緊駝著,不願意捨棄。翻閱這些書的時候,就彷彿回到某些再也無法重現的時刻,書保留了情感的連結,延續了記憶。
作為一個迷戀書的人,自然也沉迷於書店,這竟是我很晚才發現的事。回想起每一場旅行,不管去到什麼樣的小鎮或都市,我都會特地去看看書店,或帶走幾本書,不太在乎行李添了幾分重量。書店成為日常所記掛的風景,然而喜歡書店和自己開書店,應該是不太一樣的事。我只在想,能不能把對書的執著也擴散出去呢?那些我曾透過文字想像的天馬行空、那些被文字鼓舞而生的獨立和勇敢、那些在書裡探索的未知與實踐,是不是能透過一家書店,讓更多人也有機會試著翻開書,走進另一個世界。
開書店不是什麼遠大的理想,只是一個滿足自身喜好的自我實踐,書店收入可能不足以溫飽三餐,生活需要多方斜槓來平衡。想要的書店不必位在熱鬧街道上,只要有路可以抵達就好。想要的書店,有一座高度快碰到天花板的書牆,排滿令人目不暇給的書,讓人必須花點時間停下來慢慢細看。想要的書店沒有特定主題,每個人都能找到喜歡的一角坐下來,任時間流淌。想要的書店就要完成了,謝謝小島土地上人們所給予的愛,讓我有機會能夠與島共生。

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在喧鬧的燒肉店吃燒肉,一個人去喜歡的海邊獨坐,一個人搭火車花十三天環島,一個人走萬里長城。我不是個特別執著於孤獨的人,但孤獨時做的每件事,總會影響我生命良久。
曾經想過好多自己想做或能做的事,像是好好地持續學打鼓,像是天天為自己做飯,像是當個有模有樣的廣告業務,像是穿梭在植物花草裡做個很有氣質的老闆娘,也有流浪的躁動,也想去人生地不熟的遠方。我一直離「安定」有點遙遠,總為自己選擇巨大的變動,嚇壞身邊的朋友。
「妳有沒有什麼事,是一直想做,至今卻沒有完成的?」
「我想開一家書店。」
前幾年特別關注台灣的書店,每每被「一個人開書店」這件事打動;說完這句話的兩年半後,我終於在路上了。那天忽然有點慌張,我說,想到自己創業了,仍然很不可思議,好友白了我一眼,回:「蓋房子的時候難道沒想起來嗎?」,也是。
可愛的高個兒女孩在試營運前來訪,我們連續兩日都去環島,沿路各自靜靜地沉思,去吃幾家非常用心烹調食物的小店。吃到其中一家pizza時,她轉頭望著廚房說道:「他(pizza店老闆)知道自己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嗎?」,那個偉大在於,無論是什麼樣的細節你都能夠感受到用心。一個人專注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是這個世代最美好的事情。
在我仍歪頭想著是不是該刷洗落地窗和牆角,以及音樂歌單適不適合書店之際,她搖搖頭:「妳只要好好做妳自己就好了,妳要相信一切都很剛好,這家書店,就是很完整的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