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移植:2025年展望與劃時代革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心臟移植:2025年展望與劃時代革新

心臟移植手術自半個世紀前首次成功以來,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心臟移植患者的一年存活率已可達90%以上,而術後中位存活期更是介於12至14年之間,且能保持良好的心臟功能。這項技術無疑是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的終極治療方案。儘管成就斐然,心臟移植領域仍面臨著捐贈器官持續短缺以及免疫抑制療法所伴隨的感染、惡性腫瘤、冠狀動脈移植血管病變等長期併發症等多重挑戰。

一、 擴大捐贈者池:解鎖器官來源新潛力

🟢 為有效緩解器官荒,心臟移植界已積極拓展捐贈者的篩選範疇。

🔴 一項顛覆性的突破是接受C型肝炎病毒(HCV)陽性的捐贈者。這類捐贈者,尤其是不幸因阿片類藥物濫用而逝世的年輕群體,其心臟器官數量相對充裕。歸功於口服抗病毒藥物療法的問世,受贈者即便在移植後暫時感染HCV,也能在極短期的治療後達到98%以上的治癒率。數千例心臟移植數據顯示,接受HCV陽性心臟的患者,其一年和三年存活率與接受無感染心臟的患者同樣出色,並無顯著差異

🔴 另一項極具潛力的創新是循環死亡捐贈者(DCD)的啟用。DCD捐贈者的器官在生理條件上通常十分優異。據估計,僅通過接受DCD捐贈者,未來心臟捐贈者池有望增加30%至50%。DCD心臟可在**器官照護系統(Organ Care System, OCS)**等設備上維持跳動、評估功能並進行優化,極大延長了器官的保存時間。多項研究已證實,DCD器官移植的六個月存活率與腦死亡捐贈者(DBD)器官相當,且不良事件發生率無異。

二、 器官保存與運送的飛躍

🔴 延長器官在體外的保存時間並優化其狀態,對於確保移植成功至關重要。

🔵 **OCS(心臟在盒子裡系統)**不僅能使心臟持續搏動,還能實時監測其功能和生物標誌物,從而為邊緣器官提供最佳化機會。

🟢 此外,新型保存與運輸裝置,如可在4至8攝氏度下維持器官狀態的Sherpa Pack,以及實驗性的離體保存系統(曾成功實現將心臟跨洋運輸12小時),預示著未來器官運輸的廣闊前景,有助於顯著降低原發性移植功能障礙的風險

三、 受贈者分配系統的策略調整

🔵 為確保危重患者能更快速獲得救命的移植機會,美國聯合器官共享網絡(UNOS)於2018年全面調整了心臟分配系統。

🔴 新系統優先將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關鍵生命支持的極危重患者列為最高級別(狀態1),並將部分機械支持和心律失常患者納入狀態2。更重要的是,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在新的分配體系中獲得了更明確的優先級(狀態4),無需再單獨申請特批。此舉旨在減少患者在等待名單上的死亡率,並提高分配的公平性。

四、 術後監測與長期管理的新突破

🔴 移植術後最令人擔憂的併發症之一是排斥反應。傳統上,診斷排斥反應的「金標準」是心內膜活組織檢查,但這是一種侵入性、昂貴且診斷結果易受變數影響的方法。

🔵 鑒於此,非侵入性診斷方法正迅速崛起,其中供者源性無細胞DNA(donor derived cell-free DNA, dd-cfDNA)已成為極為重要的工具。dd-cfDNA能夠有效檢測T細胞介導和抗體介導的兩大主要排斥反應。對於低風險患者的常規監測,dd-cfDNA已可取代侵入性的心內膜活檢

🟢 此外,基因表達譜(Gene Expression Profile, GEP)測試也能用於檢測T細胞介導的排斥,具有極高的陰性預測值。而HLA抗體監測則對預測抗體介導排斥及不良預後至關重要。儘管**分子顯微鏡(MMDX)**能提供詳細的病理診斷,但它仍需配合活檢進行。

🔴 另一個嚴峻的長期挑戰是冠狀動脈移植血管病變(Coronary Allograft Vasculopathy, CAV),這是一種導致移植心臟血管狹窄的慢性進展性疾病,可能最終需要再次移植。據統計,約50%的患者在移植後十年內會出現顯著的CAV問題。早期使用他汀類藥物mTOR抑制劑(如西羅莫司)可能有助於預防其進展。

五、 心臟移植的未來願景

🔴 心臟移植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令人期待,包括幹細胞療法、個性化/基因組醫學、人工智慧在風險預測與分層中的應用,以及最終實現移植耐受

🔵 值得一提的是,曾有一位患者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劑後,仍保持了長達40年的良好存活且未發生排斥,這為移植耐受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啟示。儘管在心臟移植中實現普遍耐受仍極具挑戰性,但此案例證明了其可能性。

🟢 此外,機械循環輔助裝置的快速迭代及異種移植的潛力,也將共同塑造心臟移植的下一個十年,為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口氣看完醫學新知 (劍心風之痕的AI醫學知識庫)
23會員
244內容數
不定期發布與心臟學相關之醫學新知
2025/07/04
非侵入性影像技術在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診斷與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一、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分類與初期評估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CMD)是一個複雜的病症,其診斷和管理需要精確的策略。根據標準定義,CMD 可分為四大類: 在 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疾病 情況下的 CMD。 在 存在心肌
2025/07/04
非侵入性影像技術在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診斷與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一、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的分類與初期評估 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CMD)是一個複雜的病症,其診斷和管理需要精確的策略。根據標準定義,CMD 可分為四大類: 在 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和心肌疾病 情況下的 CMD。 在 存在心肌
2025/07/03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與斑塊分析:心血管風險評估的未來 一、傳統風險評估的局限與案例啟示 一位男性患者,儘管家族史強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升高,並伴有非特異性心絞痛症狀(如呼吸困難),但根據傳統人口學風險評估工具計算,其心血管事件風險僅為 🟢 4.4% 的低風險。該患者對降脂藥物
2025/07/03
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與斑塊分析:心血管風險評估的未來 一、傳統風險評估的局限與案例啟示 一位男性患者,儘管家族史強烈、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升高,並伴有非特異性心絞痛症狀(如呼吸困難),但根據傳統人口學風險評估工具計算,其心血管事件風險僅為 🟢 4.4% 的低風險。該患者對降脂藥物
2025/07/03
人工智慧在臨床實踐中的關鍵洞察 人工智慧(AI)正逐步改變醫療領域的面貌,一位神經科醫生分享了他將 AI 融入日常臨床實踐的經驗,強調 AI 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醫療資訊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人工智慧的定義與核心要素 AI 的本質在於賦予電腦系統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例如學習、解決
2025/07/03
人工智慧在臨床實踐中的關鍵洞察 人工智慧(AI)正逐步改變醫療領域的面貌,一位神經科醫生分享了他將 AI 融入日常臨床實踐的經驗,強調 AI 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醫療資訊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人工智慧的定義與核心要素 AI 的本質在於賦予電腦系統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例如學習、解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組合的出現,讓原本許多瀕臨絕境的肝癌晚期患者又再找到一線生機,甚至是原本肝癌多處轉移、破裂、復發等較致命的情況,都有機會控制到癌指數完全正常!」薛冠群醫師說。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先進性血管性傷口是一種複雜的慢性傷口,需要多學科團隊合作的綜合治療。及早發現、進行詳細血管評估和適當的藥物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素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建立完善的護理標準,加強教育宣傳,以減輕這類傷口帶來的醫療負擔。
Thumbnail
20240316 一早主治醫生告知,昨夜終於湊齊三項要素,順利地進行了葉克膜移除的手術。很幸運的,手術相當成功。 另一個好消息是依照評估結果,將以大型血液透析儀取代目前的24小時小流量透析,藉以加快將超標上限快一萬倍的肌氨酸肌脢趕緊降下來,幫助腎臟早日降低壓力,藉以增加從當機狀態回到正常工作的機率
Thumbnail
20240316 一早主治醫生告知,昨夜終於湊齊三項要素,順利地進行了葉克膜移除的手術。很幸運的,手術相當成功。 另一個好消息是依照評估結果,將以大型血液透析儀取代目前的24小時小流量透析,藉以加快將超標上限快一萬倍的肌氨酸肌脢趕緊降下來,幫助腎臟早日降低壓力,藉以增加從當機狀態回到正常工作的機率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史上最強!心血管鍛鍊工具書! 楊智鈞.原水文化.2022/12. 推薦給: ❦ 想多了解心臟、血管及相關疾病如何預防,以及醫療上會如何處理的人! ❦ 相關領域的醫護人員 「心臟」耶,超級重要又很複雜的人體臟器,但是楊醫師卻將相關生醫知識說明得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圖示及叮嚀,所以這本書比
Thumbnail
史上最強!心血管鍛鍊工具書! 楊智鈞.原水文化.2022/12. 推薦給: ❦ 想多了解心臟、血管及相關疾病如何預防,以及醫療上會如何處理的人! ❦ 相關領域的醫護人員 「心臟」耶,超級重要又很複雜的人體臟器,但是楊醫師卻將相關生醫知識說明得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圖示及叮嚀,所以這本書比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 ......導管手術已成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那導管手術是怎樣來進行的呢?導管要怎樣到達心臟內或血管病變的地方呢?萬事總有個起頭吧!
Thumbnail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 ......導管手術已成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那導管手術是怎樣來進行的呢?導管要怎樣到達心臟內或血管病變的地方呢?萬事總有個起頭吧!
Thumbnail
  以前許多心臟疾病需要外科團隊進行處理,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導管技術也逐步跟上,造福了不少患者。今天就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為前提,簡單聊聊導管技術為什麼能減少病人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吧!
Thumbnail
  以前許多心臟疾病需要外科團隊進行處理,然而科技日新月異,導管技術也逐步跟上,造福了不少患者。今天就以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為前提,簡單聊聊導管技術為什麼能減少病人手術後復原的時間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