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
日本各地的基礎行政區,大約都設有歷史民俗資料館,收集、展示該地方的鄉土文物。筑豐地區因為曾經煤礦業興盛,礦業文化自然成為展示重點之一。各地資料館規模大小不一,資源較多的地方,館內會另外闢出石炭資料室專門介紹礦業,甚至升級為單一場館的石炭紀念館、博物館等不同樣貌。就我參觀探訪的經驗,各地會針對自身的在地歷史與產業特色開展敘述,而非僅是一般性的泛泛之論,從展示中的確可以看出當地的特點。另外必須提出來的是,相當多場館不僅是介紹產業與技術面,也收藏、展示有勞動面的資料,包括工會的文物與勞動抗爭照片等。因此,我試著在行程遊記中,對筑豐各地礦業文化資料館進行簡短介紹。
在前一篇遊記有提到,宮若市是以前貝島炭礦的地盤,所以宮若市石炭紀念館的展示,可說就是圍繞著貝島炭礦的歷史與發展。
貝島炭礦所在的礦區,最早於明治18(1885)年開山,昭和35(1960)年開始進行露天開採,昭和48(1973)年最後的坑內開採大之浦炭礦閉山,昭和51(1976)年8月完全閉山,前後開採時間約90年。貝島炭礦在經營最興盛的時期,員工超過一萬人、連同家屬達到三萬人,最後閉山時僅剩員工218人。
90年期間,接近有二千名員工於工作時殉職,平均每年約22名殉職:其中最嚴重的,是桐野二坑的二次爆炸事故,第一次在明治42(1909)年11月24日,當時死亡人數為259名;第二次在大正六(1917)年12月21日,當時死亡及失蹤者共369名;以及昭和十四(1939)年大之浦東三坑的爆炸事故,當時有92名殉職者。

宮若市石炭紀念館的入口處

紀念館展示的礦工工寮長屋模型,大約是大正時期的樣貌

貝島炭礦殉職者統計圖表
貝島炭礦的創建人貝島太助,成立了好幾所私立小學,其中最早成立的,就是位於礦區旁的大之浦小學校,創建於明治21(1888)年,供礦工子弟就學。貝島創立的私立小學,於戰後的昭和23(1948)年移轉成為公立學校,後來貝島礦區人口逐漸減少,大之浦小學校被併入附近的學校,原校舍於貝島閉山之後,保留一部分改建為石炭紀念館。昭和52(1977)年5月,紀念館開館,許多文物都來自貝島炭礦,二樓還有貝島私學展示室,介紹貝島私學的歷史。
宮若市石炭紀念館是很早就成立的石炭紀念館,而且設置在舊小學校舍中,因此,不論文物資料的保存狀況與陳設方式,都有濃厚的懷舊氣氛。當地出身的西畫家山近剛太郎,曾在貝島炭礦擔任監督工作,他創作了若干以坑內勞動為題材的油畫作品,部分收藏在石炭紀念館內展示。另外有若干關於礦工的照片留存,包括日常生活與工會行動等。

紀念館內的展示

山近剛太郎礦工畫,這幅畫是描繪明治至大正初期的坑內勞動景象

山近剛太郎礦工畫,這幅畫是描繪明治至大正初期的坑內勞動景象

礦山閉山前的礦工集會場面
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石炭資料展示室
(2025年5月17日,地圖請見5月14日)
我出發前查資料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是參觀世界遺產八幡製鐵所時,看到展示版介紹附近其他近代化遺產,提到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的石炭資料展示室,其展示內容包括模擬坑道,覺得很有趣,剛好17日的行程又有空檔,所以就特別繞到鞍手來參觀。因為同屬筑豐西線,就跟宮若市石炭紀念館寫在一起。
鞍手町歷史民俗博物館的石炭資料展示場,最早於1990年落成,2023年博物館營建別館,特別於別館內營建石炭資料展示室,剛剛於2025年5月7日開放參觀。根據裡面的展示,鞍手町除三菱財閥的三個大坑之外,其他多為小礦,主要有159礦之多,所以展示中亦有小礦勞動情形的照片,以及說明:小礦多由夫婦或親子為一組來工作,以貍堀式進行採炭,用竹簍或木箱搬運煤炭,類似台灣的「拖籠坑」。

小坑開採由夫婦搭檔工作,以貍堀式進行採炭,用竹簍或木箱搬運煤炭

小坑開採由夫婦搭檔工作,以貍堀式進行採炭,用竹簍或木箱搬運煤炭
石炭資料展示室最吸引人的展示內容,莫過於以三菱新入炭鑛六坑為假想模型的展示坑道,並介紹礦工入坑的工作流程與分工,若干重點還有影像及文字說明,展示坑道內亦有模型礦工的勞動狀況。有一段影片特別珍貴,將不同勞動過程與工序經由剪接,完整呈現礦業勞動的整體面貌;另有礦業相關工作者的訪談影片。

煤礦的坑內生產流程與工序

入坑工作時的「時間車」畫面
展示室特別介紹了上野英信這名礦工文學紀實作家。上野英信(1923-1987)戰後初期在礦坑內工作過,後來曾擔任國鐵工會的幹事;1953年5月,他創立了筑豐煤礦工人文學小組並編輯刊物《地下陣線》,共發行五期;1958年,他與筑豐地區其他文人組成「同好會村」(サークル村),並發行同名會誌;1964年移居鞍手町礦區,創設「筑豐文庫」,將書籍提供給礦工家庭借閱,在社區裡頗受歡迎;1971年支援水俣病患者的抗爭,在日本窒素肥料株式會社的東京總公司前參與絕食抗議。上野英信自己創作了不少關於礦工的報導文學作品,在他過世之後,「筑豐文庫」的書籍由直方市接手,收藏在直方市立圖書館中。
另外,在鞍手町北邊的中間市歴史民俗資料館,收藏有大正鑛業工會留存下來的文物,值得一併參觀。只是我在出發前一樣沒注意到這間資料館,所以此行未能參訪。

礦工紀實文學作家上野英信

礦工紀實文學作家上野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