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美國夢起源於2006年王建民為洋基奪下19勝的這時期,每次跟著爸爸一起看球賽轉播,露天球場陽光明媚,看台區的觀眾帶著熱狗、爆米花看球賽的輕鬆氛圍,加上精彩刺激的比賽內容,於有榮焉的台灣之光,為我植入了深刻的紐約印象,從那時候起,就盼望著有一天能到洋基球場親眼感受這一刻,真的好想看王建民現場投球,與球迷一同嘶吼。無奈當時大學還沒畢業,科技、資訊尚不發達的年代,美國對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距離,這一盼,足足等了19年,將近20年的時間,我終於站在這裡!
洋基球場位於Bronx,是著名治安比較紛亂的地區,為了安全起見我特地選了假日下午開打的場次,這樣至少球賽結束返程時還有日光。隨著比賽時間接近,整車地鐵幾乎都是前往看球的球迷,地主隊果然有優勢,每個粉絲身上都穿戴著洋基的配件,氣勢很強,只有我們沒有!


老實說這個區域真的很有高譚市的破窗感,空氣中瀰漫著犯罪的味道,視野也彷彿套上橘黃色濾鏡。這裡的居民幾乎沒有白人,有色人種聚集於此,負擔著城市的勞動力工作,在薪資水平與教育水準恐不及市中心之下,難免有較高比例的龍蛇混雜。在走往小丑階梯路上,穿越一處公園,一大群黑人聚集著打球、閒聊,腦海中浮現電影裡演的街頭毒品交易地方,也曾見過這樣的公園,不自覺地加快腳步,但根本只是我自己的小劇場,這只是他們的日常,聽到哥哥喚著弟弟回家,弟弟說他還想要繼續打球…,他們與我們沒有不同,我們必須練習放下這樣的無意識偏見,來到陌生地方本就該小心謹慎,不論在哪一地區。

終於踏進洋基殿堂,當然要先來買食物,已經習慣美國物價,不管多貴都不會大驚小怪了,簡單買了兩款熱狗,我們的座位在四樓,雖然高,但很神奇的視野很清楚,最大的挑戰是紐約的天氣無敵冷,半露天的座位迎面寒風刺骨,冷得受不了!現場看球雖然聽不見球評轉播,但有觀眾最即時的情緒反應。這場比賽洋基大殺四方輾壓釀酒人,當紅炸子雞Judge不負眾望一上場率先得分,看了幾局後冷得躲進室內,洋基博物館裡有著建仔的簽名球,以及2009年洋基獲得冠軍的獎盃及照片,照片中央剛好是建仔靦腆的笑臉,這些軌跡都讓我們瞬間掉入當時台灣之光的精采時刻。
歷史就是這樣,我們不斷經歷著屬於我們的時代回憶,會在某些時刻被挑起共鳴,在心頭捲起熱熱的、癢癢的幸福感,遺憾這些精采無法重來,但有幸曾經參與其中,我還能帶著回憶來到此地,也不枉此生。但也讓我更加確信,人生很多想做的事情,現在就去做,不要等,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就不再,相信當下就是最好的行動時機,想清楚,就出發!
